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测评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测评试题(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解密时间:2010年1月18日上午9:00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测评七年级语文试卷A卷总分 B卷总分 全卷总分 总分人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若使用机读卡,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钢笔或
试题预览
解密时间:2010年1月18日上午9:00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测评
七年级语文试卷    
A卷总分 B卷总分 全卷总分 总分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B两卷。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若使用机读卡,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
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在答A卷Ⅰ时,
当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试题用钢笔或圆
珠笔直接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3.若不使用机读卡,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
清楚;答题时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A卷(共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根据语境,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léi léi)的柚子树。一颗颗
   硕大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B.老老少少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dǒu sǒu)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
   份儿事去。
C.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
   (shén)物堆中发见了他。
D.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
  (chèn)职。”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白兔夜晚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嘻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B.历代文人笔下极少写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
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像河流,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荫森。
D.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B.夏正当春风化雨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C.我们能不能一丝不苟地用我们的能力把所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呢?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塞翁失马》,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和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善:精通
    B.马无故亡而人胡。         亡:丢失 
    C.人皆吊之。               吊:怜悯 
    D.父子相保                 保:保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使之冲烟而飞鸣
    B.堕而折其髀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子好骑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D.此独以跛之故             徐喷以烟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人们两次“吊之”一次“贺之”的场面,这从侧面有力地衬托出塞翁
      “独醒”的智者风貌。
   B.这篇寓言故事用一连串的事实,形象地说明了“祸”与“福”之间没有什么差
      别,可以相互转化。
   C.文章文字不多,但故事首尾完整,情节也跌宕有致,一波三折,在回环往复的
      叙说中,突出了塞翁的形象。
   D.上面这则寓言故事,将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浅显和生动的事例充分地表现了    出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分)
译文:                                                                   
(2)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2分)
   译文:                                                                   
8.根据上句或下句提示填空。(任选四句)(4分)
(1)己所不欲,                  。(《卫灵公》)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乱花渐欲迷人眼,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6)大小多少,                       。(《道德经》六十三)
9.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任选做其中一题)(2分)
(1)《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出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用“                    ,                    ”
两句来表现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走—步,再走—步》文章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
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
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
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
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
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
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
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
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文中说“我”从石架向下望,“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往崖顶的
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这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2分)
答:                                                                       
11.从文中看,“父亲”为什么要“我”先迈出左脚一小步?(3分)
  答:                                                                     
                                                                   
1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什么变化?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有危险,可是他并不上去
救孩子,而是让他自己下来。你怎样看待父亲的这一做法(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60分)

14.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60分)
(1)请以“快乐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往事”“父亲”),然后作文;②文体:记叙文;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题目:留在心中的记忆  
要求:立意自定;②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B卷(共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没矣。夫没岂苟然③哉?必将有得④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①没人:善于潜水的人。没:潜水。②涉:步行渡水。③苟然:随随便便的就能做到的样子。④得:体会到。
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        居:相处
  B.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道:道路  
  C.问于没人                    于:问
D.而求其所以没                所以:的方法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翻译:                                                                 
    (2)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翻译:                                                                 
3.为什么说“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26分)

(一)名著阅读(4分)  
4.阅读下面这则《伊索寓言》片段,说说这一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分)  
                           牧羊人与狼崽  
牧羊人发现了一只小狼,带回家喂养。小狼长大后,牧羊人教它去偷抢附近别人家的羊。已驯化的狼却说:“你要我养成了偷抢的习惯,那最好首先请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别丢失了。” 
答:道理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22分)
那枝康乃馨
                                  朱克波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
礼物。
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在同学们大谈母亲节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从他们的谈
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一枝康乃馨。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
道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上学很艰难。生平第一
次我做出决定,我要像城里的同学那样,在母亲节的时候,送一枝康乃馨给辛劳的母亲。
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于是,提前两周我就开始节食了。
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翼翼地把
花捧在胸前,生怕把它弄坏。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多想此刻就让这缕清香飘到母
亲的身旁,让它表达孩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跟她说呢?
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煎熬,总算到站了。
下了车,走了好长一段山路,那熟悉的村庄才映入眼帘。为了避免不知情的人笑我一
个大男孩还买花,就把康乃馨藏到了书包里。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地里回来,背上
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了两把锄头,不用说有一把是帮父亲拿的。中午天气很热,他
们现在才回来吃饭,想必地里的活一定很多。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
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接锄头。母亲乍一见我,先是愣了一下,
接着紧张地问道:“二娃!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
您的。”母亲这才舒展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车费蛮贵的!快去后面接你爸爸,让他歇
会儿。”说着,又把两把锄头从我手里拿了回去。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衣
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心里充满了愧疚
之情,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在
我看来,就算把花店里的康乃馨全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
馨拿来送母亲,她却看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剪,这样又可
以省下3块钱来自己用了。”我无奈地笑笑。母亲的理发技术很业余,可这十多年来,她
从我头上也练出了些手艺,虽然没有城里师傅剪得好,但笑我“发型”的人也不如小时候
的多了。看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父亲在一边指着自己的头插话说:“去吧,你母亲的技
艺又提高了不少呢,瞧我这片自留地也放心地承包给她了。”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
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该回来,往返的车
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我越听越委屈,泪水情不自禁润湿了双眼:“妈,我没有乱
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的
头上停了好一会儿,我不敢回头,但我猜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
料的是,母亲没再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二娃,只要你惦
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声的叹息声中,我
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也没有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在不言中。或
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
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日记本,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献给爱着我的母亲。以后每
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
话:“只要你有出息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5.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7分)
答:                                                                       
                                                                            
                                                                   
6.文中写母亲听了“我没有乱花钱,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这句话后,“母亲的剪刀在我的头上停了好一会儿。”母亲为什么会有这一反应?(4分)
答:                                                                       
                                                                            
                                                                   
7.文中说“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我”为什么会这么做?(5分)
答:                                                                        
                                                                            
                                                                   
8.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形象?你怎样评价这位母亲形象?(6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语言运用(12分)


9.请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两句话。(6分)
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
就是那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
如果                                                                        
                                                                           
10.阅读前面《那枝康乃馨》一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话。要求:符合特定语境,
表达得体。(6分)
(1)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我”说:                                     
                                                                            
                                                                     (3分)
(2)母亲语重心长地说道:“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假如你是当时文中的“我”,听了这话,会这样对母亲说:                                                                    
                                                                          
                                                                    (3分)
 
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测评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共9分)。
1.C(“什”应读shí)    
2.D(A项 “嘻戏”应为“嬉戏”;B项“溶溶”应为“融融”;C项“荫森”应为“阴森”) 
3.B(“春风化雨”应为“春华秋实”)  
二、(共9分)
4.C(“吊”应解释为“安慰”)    
5.C(C项“其”均为“他的”之意;A项“之”意义分别为“的”和“它们”;B项“而”的意义分别为“就”和“却”;D项“以”意义分别为“因为”和“用”) 
6.B(“祸”与“福”之间虽然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第Ⅱ卷(共84分)
三、(共12分)  
7.(14分)(1)(2分)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将”的意思计1分)  (2)(2分)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何遽”的意思计1分) 
8.(4分)(1)勿施于人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曲径通幽处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报怨以德  
        (说明:每填对一空计1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9.(4分)(1)学而不思则罔,恩而不学则殆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说明:评分标准同第8题)  
四、(共12分)  
10.(2分)写出了“我”当时紧张、胆小和害怕的心理状态。(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11.(3分)因为这一小步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父亲这样做,是想让“我”从尝试中获得成功,由害怕变得勇敢,从而增强下来的信心。(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12.(4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内容上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延伸到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用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来克服人生面临的困难。这样写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说出内容变化记2分,能够明确作用记2
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13.(3分)开放性题。能够谈出自己看法且合理即可记分,不够恰当酌情扣分。
五、(60分)     
 16.(60分)  
附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50—40) 
二等(39—30)
  三等(29—20)
  四等(19—0)






50
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较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不够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空泛
感情虚假
条理不够清楚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10
分 较能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较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较丰富
形象较丰满 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较有意蕴 见解较新颖,材料较
新鲜,构思较精巧,
推理想像较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指符合题干规定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    .
⑤确认为有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B卷(5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
1.(3分)B【“道”应为(游水)的规律】
2.(6分)(1)(3分)如果生下来就不熟悉水性,那么即使长到成年,看见水上的船就会感到害怕。(译出大意计2分;落实“识”“虽”的意思各计0.5分)  (2)(3分)只凭他们说的方法就到河里面去试验,没有不被淹的人。(译出大意计2分;落实“试”“溺”的意思各计0.5分)  
3.(3分)因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实
践,理论就不会有什么作用,对于那些不识水性的人来说,如果不去和水打交道,即使学了再多再好的游泳的理论,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基本意思相近即可,不够恰当酌情扣分)
二、阅读(26分)
(一)(4分)
(4分)唆使别人干坏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二)(22分)
5.(7分)文章叙写了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买了一枝康乃馨回家送给母亲,但听了母亲的话后最终没有送出一事。这件事折射出了浓浓的亲情。母亲无私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概括4分,情感3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6.(4分)因为母亲从“我”的话中明白了儿子是出于孝心,可是现实贫寒的家境让母亲很矛盾,剪刀在“我的头上停了好一会儿”写出了母亲在思考如何回答孩子的话。(意思相近即可)
7.(5分)借看“康乃馨”,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惦记,表达“我”深藏心中的对母亲的爱(3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自己深深地记着母亲“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这句朴实的话,强化了对母亲真挚的情感(2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不够合理酌情扣分)
8.(6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节俭、对子女无私的爱的形象。(3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评价3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记分。
三、语言运用(共12分)  
9.(6分)参考: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每句内容正确、合理计2分,结构一致和比喻恰当计1分)
10.(6分)开放性题,只要围绕要求去回答即可。每句内容符合特定情景且合理、恰当
计2分,表达得体计1分,不够准确、恰当酌情扣分。 (222.210.111.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诗歌鉴赏之“三读』  下一个『成都市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