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必修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说明:1.本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值为160分。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主观题请在规定区域答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祈祷qí熨帖yùn含蓄隽永juàn恪守教诲huǐB.跌宕dà
试题预览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说明:1.本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值为160分。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主观题请在规定区域答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 祈祷qí       熨帖yùn       含蓄隽永juàn      恪守教诲huǐ
  B. 跌宕dàng     寒暄xuān      曝背谈天bào       脉脉含情mò
  C. 炮烙páo      拓文tà         汗流浃背jiā       按捺不住nà
  D. 月晕yùn      间或jiān       舐犊情深tiǎn       饿殍遍野piǎo
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新年晚会的节目实在太精彩了,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小品时,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重视教育资金的投入,真正按国家的要求投放充足,万不可不以为然。
C.张教授的话音刚落地,急性子的他就信口开河:“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绿色是生路,红色是死路。”
D.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市教委召开的表彰大会上,三个学校的校长先后走上主席台作了关于本校先进经验的报告。
B.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C.现在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大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商赚取高利润,而开发商却声称责任不在己,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引起的。
D.搭载海地地震八位中国遇难人员灵柩的包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部为烈士们举行了降旗仪式,这个仪式寄托了人们的敬意和哀思。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3分)
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                     
                                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可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                               。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 
① 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② 永不凋谢的鲜花是没有的,永不衰竭的事物也是没有的。 
③ 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④ 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①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②。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③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注:①诸曹:各部门的官员。②条式:条款和格式。③网罟:渔网。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帮助完成。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理安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尝五战于秦
B.①以海内未平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请出外议之②蚓无爪牙之利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3分)
                                                                                
(2)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2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①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②声。
[注]①杪:树枝的末端。②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5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⑵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⑷                     ,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⑸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文赤壁   
朱增泉 
(1)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3)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4)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5)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6)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7)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8)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9)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11.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5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说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结构上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3分)
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内涵。(6分) 
主观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联系全文后请分六条概述之。(6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联系全文并细读8、9段后,请分条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三个方面原因。(6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B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论述文,回答15—17题。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作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文艺创作者的责任意识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造态度也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在商品社会的物欲享受中,人们像是急了,急着出书,急着出名,急着抓钱,急着要那些很现实的东西,急着把那些能装扮自己的光环都罩在自己头上。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毫无生机。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想经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 
④媒体工作者既不能把极端个性的东西展现给观众,也不能把极端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众,要把对观点的解读放到时代的背景上去阐述,要把对真理的感悟放到大众的层面去引导,把对艺术的表现放到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去挖掘;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尊重他们的理解,站在思想的高度去提升他们的境界;以创作的严谨和责任意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某些文化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创作粗鄙化的行列中,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智慧,在流行时尚里 “附会”思想,几乎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流向。写作正在失去基本的朴拙和大气,文学的星空划过了太多爱情的弧线和哭泣的泪痕,作家之“心”越来越骄气,创作成果越来越小器。面对这种状况,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 
⑤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⑥古人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咏,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对时下越发时髦的著作等身,隐含其后的忧虑是人们的现实焦躁和真正创作能力的降低。“剑桥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 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功仅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实际上真正的创作成果即便是鲁迅先生也不过五六百万字,一本《老子》也仅五千言。但谁能否认其经典的巨大价值? 
⑦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注意:此题请及时填涂至答题卡。 
A、当前流行文化处于无序状态,主要原因是文艺创作者缺失责任意识。 
B、某些文化人急功近利,为物欲享受所驱动,创作出来的作品肤浅轻薄,是经不起历史坚韧的淘沥的。 
C、网络的便利容易使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所以文艺创作者要创作高质量的作品就应该不用电脑和网络。 
D、文艺创作者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带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去创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16.阅读第⑤段,回答以下问题。 
第⑤段“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作树的旁观者”,这句话中的“月亮”和“孤独的树”分别喻指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中说“要让创作走出困境,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术秩序和道德规范”,那么,文艺创作者应该如何去做?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放眼整个社会,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许多多事情。
     请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
1.C
2.D: A忍俊不禁与笑重复。B不以为然误解为不以为意C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3. D. A三个学校的校长有歧义。B “解除”和“措施” 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
4.B
5. A 除:授官
6.B以:因为(A 向/和 C 于是/竟然 D 代词/定语后置标志)。
7.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8.(1)危坐,1分;膝之,1分;大意,1分。
(2)重,1分;诸坐,1分。
(3)宾语前置,1分;师,1分,小大,1分。
(4)苟,1分;下,1分;故事,1分。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9.(2009福建卷)(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10.⑴金就砺则利                   ⑵无以至千里           ⑶术业有专攻
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⑸奈何取之尽锱铢
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⑺渺沧海之一粟        ⑻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1.【答案】⑴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意思对就行。2分)         
 ⑵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分)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1分,意思对就行)
    【解析】从“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句可推出作者对苏轼的景仰、爱慕之情。
     【考点】该题考查理解文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2.【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3分)
客观环境: “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2分)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1分)
【解析】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下一个『2009年—2010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