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春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中段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阳春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中段考试卷
(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阳春四中高二级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语文第一部分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默写(7句之中任选6句)(6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大行不顾细谨,
试题预览
阳春四中高二级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
语 文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古诗文默写(7句之中任选6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李密《陈情表》)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④大行不顾细谨, 。 (《鸿门宴》)
⑤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 ,其孰能讥之呼?(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⑦仆诚著此书, , ,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2—4题(12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①簪(zān)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pēng):进船。
2、从体裁上看,本首诗属于 ,后人又称柳宗元 为 。(2分)
3、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是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歌描写了他在寓溪居住的哪些生活片断?这些生活片断从表面判断柳宗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4分)
答、
4、整首诗歌又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有人曾评价此诗“处困厄之境,发淡泊之音,不怨而实怨”,结合全诗分析之。(6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1)完成5至7题。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 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 :“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 :“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 :“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5、下列加点字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皆断头注槊上 附着 B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告辞
C、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管束 D、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 借
6、选出和给定的例句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为白尚书
A、 且为之奈何? B、今尚书恣卒为暴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也 D、为击破沛公军
7、翻译下列句子。
晞一营大噪,尽甲。(2分)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2)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夙(sù)遭闵凶 终鲜(xiǎn)兄弟
B、猥(wèi)以微贱 门衰祚(zà)薄 责臣逋(bū)慢 横槊(shuò)赋诗
C、鲰(zōu)生说我 奉卮(zhī)酒 覆校(xiào)无疑 百舸(gě)争流
D、目眦(cǐ)尽裂 过蒙拔擢(zhuó) 疾恶(è)如仇 万乘(shèng)之国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薄”字与例句中的“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A、不薄今人爱古人 B、衣着单薄 C、门衰祚薄 D、肝胆相照,义薄云天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特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阅读下面文言文(3)
范 增 论 (苏 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雪珠)。”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②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③。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未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渐渐
C.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 方: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浅陋,没有见识
12.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13、断句和翻译。(7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句断句。(3分)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2分)
译文:
(3)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2分)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1)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⒆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14、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理解,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积极的因素与消极因素兼而有之的东西,积极的一面使他向往革命,消极的一面使他不能觉悟。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封建阶级的精神奴隶在阿Q身上留下的创伤,有着鲜明的被凌辱与被毒害的烙印。
C、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不断反抗中的不断失败,是还想反抗而在行动上不能实现反抗时的自我安慰。
D、虽然阿Q的“精神胜利法”反映了他的愚昧落后,但是它与当时统治阶级的“精神胜利”仍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15、第二次写“闲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闲人和阿Q的“心满意足”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6、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结合阿Q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
课外文段(2)
美的导师(席慕容)
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
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起。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的。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点了。
有一位女作家,在孩子幼时,因为家居在植物园附近,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散步。在散步时,总会教年幼的孩子辨认一两样植物,除了辨认名称以外,还仔细观察花、叶、枝的不同。孩子长大以后,母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在追念母亲的文字之中承认:虽然和母亲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仍然是幼年时在植物园中的散步。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幼儿稚嫩的小手,在绿荫深处漫步,这个行动的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母亲从其中也能得到很大的快乐,更何况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呢?
也许有些母亲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家不住在植物园附近,第三散步是需要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样紧张,工作这样繁重,哪能天天带孩子散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就已经很费力了。
《中国母亲的书》的作者张天麟先生,说了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中国不患物贫而患心穷。
“心穷”!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人很爱贴标语:“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每个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也深信不疑。但是,却没有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儿童的心灵的充实.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好吗?
其实,儿童所需求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使他们满足。就像一天工作完毕后,父母可以带孩子们在家居的附近散一下步,在阳台上浇一下花。也许一天只要十分钟,假如不能天天实行的话,哪怕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也行。让孩子们和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让大自然走进他们心中。
孩子们会知道感激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注:席慕容,台湾当代著名女诗人,画家。
17.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⑴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2分)
答:
⑵中国不患物贫而串心穷。(2分)
答:
18.为什么说多带孩子接近大自然是做其“美的导师”的最容易最直接的方法和途径?(4分)
答、
。
19.作者针对许多父母借口紧张繁忙而忽视对孩子美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论述?通观全篇,请分条概括。读了本文,你对文中所论话题有何见解?请简要回答。(7分)
答、
。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教育宜从幼年开始,美的教育也不例外。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诚、质朴,丰富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作者的美好修养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B.文章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父母,不能对孩于放任自流,而要加强家庭教育,促使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C.如果美育开始得早,引导得法,孩子一生都会因此而收益无穷。说得窄一点,这是一种品位的养成教育;说得宽一些,这其实就是整个人格的养成教育。
D.文章意在告诉所有的年轻父母,要学会用温和,从容的态度,牵着孩子的手,从幼年开始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因而终生与美同行。
E.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心灵和感画家的审美眼光,夹叙夹议,用语华美,将文章写得如诗如画。文中诚恳的态度、热切的忠告,一定会打动无数父母的心。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熟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敌突破之后,太原大有气息奄奄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势都非常关心。
B、这支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面对二十年的辉煌,回顾当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
多了。
22、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3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答:
23.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3分)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大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答:由此可见
24. “据统计,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已达到1500万。其中,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请你拟写一条标题,以警醒和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3分)
。
25.请根据甲乙两种不同语境,分别说几句话。要求得体连贯,言之有据,达到纠正别人错读的目的。(4分)
甲:与你同桌的张思清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将“面面相觑”读成“面面相虚”.你怎么纠正他?(2分)
答:
。
乙:物理课上,李老师提了一个较难的问题,要求大家回答。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做声。李老师说:“同学们,怎么面面相 ‘虚’呀?”李老师将“面面相觑”读成“面面相虚”。你怎么纠正他? (2分)
答:
。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作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代价或成本。有形的成本或代价能够用算盘比较和增减,无形的成本或代价只能靠智慧衡量和取舍。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平白往下掉馅饼,只有大方的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想做无本生意的人是傻子,但不计代价的生意也只能落得血本无归。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联系实际,以“代价”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阳春四中高二级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
语文答题卡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古诗文默写(7句之中任选6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李密《陈情表》)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④大行不顾细谨, 。 (《鸿门宴》)
⑤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 ,其孰能讥之呼?(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⑥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⑦仆诚著此书, , ,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2、从体裁上看,本首诗属于 ,后人又 称 柳 宗 元 为 。(2分)
3、诗歌描写了他在寓溪居住的哪些生活片断?这些生活片断从表面判断柳宗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4分)
答、
4、整首诗歌又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有人曾评价此诗“处困厄之境,发淡泊之音,不怨而实怨”,结合全诗分析之。(6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5、( )(2分) 6、( )(2分)
7、晞一营大噪,尽甲。(2分)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3分)
8、( )(2分) 9、( )(2分)
10、(1)特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
译文: 。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
译文: 。
11.( )(2分) 12、( )(2分)
13.(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句断句。(3分)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2)①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2分)
译文:
(3)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2分)
译文:
14、( )(2)分
15、第二次写“闲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闲人和阿Q的“心满意足”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6、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就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请结合阿Q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
17.⑴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2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
扬州新华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语文寒假综合练习1
』  下一个『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