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辽宁省锦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
试题预览
辽宁省锦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www.ks5u.com
“尚滋味”、“好辛香”,这是东晋时蜀人常璩对巴蜀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长江上游云、贵、川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喜好辛香之物,即花椒、姜、薤之类带刺激性的调味品。胡椒、辣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巴蜀人喜爱。今天四川人以喜吃辣椒闻名,多饮洒,食火锅,这些嗜好的形成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熊四智先生认为:“辣椒既合辛香的饮食传统,又有除湿的作用,于是辣椒在四川迅速普及,带来了川菜的巨变。”
长江上游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人面像近100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耳文身这一东南文化区的特征;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系属十分复杂。此后历代中,特别是在明、清,更有所谓“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运动。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在巴蜀共同生活,既把他们的饮食习俗、烹饪技艺带到了巴蜀,也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其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形成了四川地区特有的菜肴风味。清人李调元曾将其父李化楠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整理成《醒园录》,这就是巴蜀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的证明。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巴蜀文化善于融合各地各民族文化有关。以汇纳百川的态度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川籍学者袁庭栋指出:“高水平的川酒、川菜、川戏都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之后才形成的,而这一事实可能是绝大多数川酒、川菜、川戏爱好者未所料及的。”川菜也是在融合中国各地饮食风味中发展起来的,如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八宝豆腐源于清宫御膳,蒜泥白肉源于满族白片肉,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烤米包子源于鄂西土家旗等等。
川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它是巴蜀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
                        ——节选自《中国文化研究》
1.不能体现巴蜀文化“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在三星堆遗址出士的头像、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
B.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巴蜀生活后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
C.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
D.川菜共有筵席菜、便餐菜等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B.长期以来,蜀地一直是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商朝时在蜀地居住的人发式多样,有辫、披发、椎结,还有断发等。
D.《醒园录》一书中记载了清人李调元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们喜好辛香之物,胡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到他们的喜爱。
B.唐宋时期,湖广地区、中原地区的百姓可能都曾移民四川。
C.满族和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对川菜有一定影响。
D.许多川戏爱好者都不会想到,高水平的川戏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后形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海宁孝廉查继佐,字伊璜,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耶!”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明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②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至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查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牵连及之。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初,查在惠州吴六奇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至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六奇后卒官,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曰顺恪。
【注】①樗蒲:赌博的游戏。  ②窭:贫穷。  ③游札:空白文书。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露肘跣行         跣:光着脚
B.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稔:熟悉
C.诸将递起为寿       递:传递
D.珊瑚、犀象之属      属:类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吴六奇“性豪荡”和“知报恩”的一组是(3分)
A.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置酒高会,身行酒炙
B.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遗之
C.所至郡县,壁垒皆下       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年间的名士查继佐先后两次遇到落魄的吴六奇,每次都请他喝酒并送给他衣物。查继佐施恩并不图报,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与吴六奇交往的事。
B.吴六奇向查继佐讲述了自己因热衷赌博,而败光了家严,流浪转徙江湖的经历。他认为自己是读过书、识得字的贤士,并不把讨饭当作可耻的事。
C.查继佐从海宁到广东,三千里水路,沿途接风、送行的宴会极为盛大热闹。经过梅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边迎接等候。
D.查氏家中现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美如玉的石头,之前它是吴六奇府中的藏物,因查继佐欣赏,而由原主人用大船将石头运到了浙江海宁的查氏家中。
7. (1) 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一 旦 有 粤 中 牙 将 叩 门 请 谒 致 吴 书 以 三 千 金 为 寿 邀 致 入 粤
(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送 友 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8.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7分)
答:                                                    。
9.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蒙蒙眬眬。没有风,也无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嘟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掀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远处的雅伦河如落日下的绸绫,弯弯曲曲地飘动;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烟高高升腾,扶摇向上,直播云天。大自然毫不夸张的景色,默默地抚慰心灵,感动生命,使人渐渐走出迷蒙的伤感。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正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黄昏不顾一切地弥漫着,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可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却越拉越有情绪。他对我说:“黄昏果真包围了我,我就觉得黄昏很美,便用马头琴跟黄昏对话。”不由分说的一种降临,意味着必然失去什么,这是不可置疑的生命方式。而乐于人生的人,不会感到任何苦恼。此刻,我仿佛看见蒙田站在巴黎的梧桐树下,正与他朋友谈论这方面的道理,心里产生了不可控制的涌动。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第9期)
1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人物形象仍较为鲜明,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巴音图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答:                                                    。
12.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答:                                                    。
(2)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答:                                                    。
13.文章题目的“马头琴”和“黄昏”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意义?(8分)
答:                                                    。
14.作者说“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请你联系前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产生了这种怀疑?(2)作者又为什么从这个怀疑写起?
答:(1)                                                    。
(2)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16.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6分)
答:                                                    。
17.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18.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8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局限下,口耳相传才是最真实的人类文明萌芽时代的历史传承方式。
B.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C. 许多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焕然冰释,怡然理顺。
D.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就是量入为出,虽说保守,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理财好方法。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轻快、有力的步伐,是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好方法。
B. 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是由长期精神紧张,脑力活动过度等原因造成的。
C. 临近年底,“甲流”来势依然未减,市民防控“甲流”的意识日渐提高,各种各样的防病商品受到青睐。
D. 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导,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21.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进行排序组合,使前后语段连贯。(只填序号)(4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                                     。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通过选修教学,你才会对它有新的认识,你才会把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自己自觉的追求,不断逼近语文学科的规律。
①夸张一点说,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教师都会发现
③所以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④老师讲得再多再好,都不能代替学生主动的自我知识构建
⑤主动自觉的学习,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排序:                                  
22.请仿照下面语句,从春、夏、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描绘,展现季节的特点和魅力。(4分)
例:秋,是飘落发梢的那片叶,是暂驻帽沿的那只蝶,是引人思索的那团红,是给人宁静的那泓蓝。
答:                             
23.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标点除外,不超过16个字。)(6分)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在鸡舍里长大,所以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省锦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9分)
1. B
2. D 
3. A
二、(36分)
(一)(19分)
4.(3分)  C 递:顺次
5.(3分)D        
6.(3分)B (原文中“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的意思是“敲门讨饭,过去的贤士都免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与题干中“自认为是贤士”的表意不同。)
7.
(1)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4分)
(2)①吴君是天下奇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错看)了吴君啊!(3分  得分点为:海内、以……目、失)
②正当王师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说:“请让我能够面见大帅商谈事情。”(3分  得分点为:会、执、言)
(二)(11分)
8.(7分)
第一问:诗人秋夜登山临水,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更令人凛然生寒。(4分)[寒月、山水(兼葭)各1分,整体意境1分,语言表述1分。]
第二问:表达了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或离愁)。(3分)
9.(4分)  答案示例:
第三句:人隔千里,自今夕始,本应是无限伤感和遗憾,但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4分)
第四句:“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4分)
(三)(6分)
10.(6分)
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⑶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⑷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⑸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题任选三题。如做了四题,按前三题评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5分)
巴音图是一个已近垂暮之年的草原牧民,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他能够勇敢而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如意,有着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
12.(6分)
(1)“我”被草原人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地感染震撼,觉得自己开始真正融入草原,要像草原人一样地生活。(3分)
(2)生活中的挫折苦难之后、生活中必然失去的某些东西的后面必然有美好的让人快乐的一切。(3分)
13. (8分)
“马头琴”是文章内容的线索,贯穿起全文内容:作者由要去听琴写到巴音图弹琴及作者听琴的感受。(2分)同时作者借“马头琴”表现主题,因为文中“马头琴”又是草原人(巴音图)精神和灵魂的象征,给作者以启发,是作者赞美的对象。(2分)
“黄昏”既交代了作者听琴的时间和环境,同时在文中又是困难和挫折的象征。(4分)
14.(6分)
(1)走在草原上,绿荫涌来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草原的黄昏让人感觉沉重凄凉,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让人心情沉痛。(3分)
(2)作者由这种怀疑写起,是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或说与后文作者的感受形成对比)。先写这个怀疑后写自己对生活对挫折的达观认识,突出听巴音图弹琴的作用。(3分)
四、(25分)
15. (5分)B C(答出一项给3分)
(A项,作者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下一个『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