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五单元17六国论18游褒禅山记19伶官传序20石钟山记知识体系构建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学习时要注意把握时代感和作家的创作风格,明白创作手法,从而追本溯源,真正把握文章的精髓。【单元知识图谱】篇名 体裁 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朝代 写作背景 主旨六国论 借古讽今的
试题预览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知识体系构建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学习时要注意把握时代感和作家的创作风格,明白创作手法,从而追本溯源,真正把握文章的精髓。
  【单元知识图谱】
 篇 名  体   裁 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朝代  写 作 背 景     主    旨


六国论

借古讽今的史论
苏洵(长于议论,语言明快犀利,说理透辟)


宋代 契丹、西夏对北宋侵犯日繁,北宋王朝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 围绕“六国破灭”这一历史事实,得出了“弊在赂秦”的结论。从而讽喻、规劝北宋王朝吸取六国破灭的经验和教训
游褒禅山  记 蕴含人生哲理的说理游记 王安石(散文挺拔劲峭,简洁明净,有很强的说服力)
宋代 任舒州通判时所写的一篇游记 做什么事情必须具有深思慎取的态度


伶  官
传  序

借古讽今的史论

欧阳修(散文平易流畅、疏朗自然、风神卓绝、绵邈跌宕、唱叹感慨无穷,议论文喜怒笑骂,皆成妙文。)


宋代

针对伶官乱政而导致国家灭亡的前朝事例,做了精当的描写和概括 劝诫当今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三十年建国、十年亡国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著名论断,希望世人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石  钟
山  记 蕴含人生哲理的说理游记 苏轼(散文长于议论,文章严谨,气象峥嵘,词采挺拔,意境开阔,诗意盎然)

宋代
写于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揭示了事必目见耳闻才能下结论,切忌主观臆断的观点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1.重点字词:
   《六国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交替。率:全都,一概。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连词,连接上下文,表原因。完:保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其实百倍            其实,那实际上。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代词,“他的”。祖父:祖辈父辈。暴:显露,冒着。
奉之弥繁,侵之弥急          弥、愈:副词,更加。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攀附,亲近。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
泊牧以谗诛                  洎:等到。诛:被杀。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除去。
诚不得已                   诚:确实。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假使。爱:珍爱、芒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倘使。或:也许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先例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址:山脚
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盖音谬也            盖:发语词,有“大概”之意。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大约、大概。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加:更加。
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有的人。咎:责怪。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自己。极:尽情享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以:并且。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非常:不同寻常。观:名词“景象”。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要遥远的地方”。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昏惑:使动,使……昏惑。相:动词“辅助”。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道:说。
《伶官传序》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原:推究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词,表示希望和命令的语气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何其衰也                     何其:多么。
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本:推究。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用法,“使……兴”“ 使……亡”。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被。
《石钟山记》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即使。鸣:动词使动用法,“使……鸣响”。
访其遗踪               访:寻求。
则山下皆石穴罅         则:推测原因,“原来”。
不知其浅深             浅深:偏义复词,“深”。
微波入焉               焉:兼词,“到那里”。
如乐作焉               作:演奏。焉:用在句末,做语气助词。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用文字记载
盖叹郦元之简           盖:连词。译为“
2.特殊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为……所”式)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介词结构后置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介词结构后置句)
    请其矢,盛以锦囊(介词结构后置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为”表被动)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
    得双石于潭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介词结构后置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








【单元综合练习】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暴霜露(pù)   为国者 (wéi)   勖勉xù    契丹  qì 
B.长乐王回深父 (fǔ)   庄宗……能度曲 (duó)    牲畜 chù    仇雠chóu
C.盛以锦囊 (chéng)   至莫夜月明 (mù)    鹳(guàn)鹤   聆(líng)听
D.周景王之无射也 (yì)   无物以相之 (xiàng)  何可胜(shèng)道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暴秦之欲无厌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
 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请其矢,盛以锦囊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B.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候 
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5.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他)
C.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错)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忘(应当、一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举以予人   举天下之豪杰     
B.燕赵之君,始有远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天下事有难易乎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及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齐人末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A.两个“终”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盖”字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B.两个“终”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盖”字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C.两个“终”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盖”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终”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盖”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9.下列各句的诵读,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      ②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③于是余有叹焉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⑤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⑥苛政猛于虎 
⑦而君幸于赵王         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A.① ④/② ③ ⑤/⑥/⑦/⑧/⑨        B.① ② ⑤/③ ④/⑥/⑦ ⑧ ⑨  
C.① ② ③ ④/⑤ ⑦/⑥ ⑧/⑨          D.① 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 
二、课内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也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5.“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16.对这两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一项是(    )
A.作者以游山为喻,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从“华”花”音谬联想到对待传闻材料应取正确态度,提出“深思慎取”的告诫。这些,对我们今天的治学,处事、创业,都仍然有借鉴意义。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作者特别强调“志气”——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B.泣下沾襟    泣:哭泣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探究            D.君臣相顾    顾:看
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仓皇东出   C、天下云集响应      D.函梁君臣之首
19.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0.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去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
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安逸享乐。
C.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
D.庄宗得到天下后,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
21.翻译下列句子。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三、课外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当此时,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你将发现历史的美感,在城市布满古迹的大街小巷中,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历史的厚重,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像。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充满睿智与灵性。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像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它们的故国何以兴盛或衰亡?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巴黎流淌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把握当下何其重要。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
                   (节选自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访历史名城•序言》)
22.“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答:                                                                              
23.分别指出以下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
  (1)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含义:                                                                             
  (2)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
含义:                                                                        
24.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寻访”会使“你”有哪些收获。
答:                                                                        
25.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题目中的“这样一次旅行”指寻访历史名城。作者认为,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惟有历史名城。
B.文章首先说明了寻访历史名城的理由,然后层次清晰地表述了作者对寻访历史名城的意义和作用的看法。
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人们一旦选择了这样的旅行,就要带着愿望、想像、疑问和热情。
D.本文采用了与读者交谈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了寻访历史名城的建议,这样写,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的感受。
E.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叙事概括,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城的关注和热爱。
四、默写、语言运用题。
26.补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2)奉之弥繁,                  。(苏洵《六国论》)
(3)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27.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答:                                            
28.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新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作为上下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定出一个标准值。然后通过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答:                                                                       
                                                             (不超过30字)
29.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句子。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只有                                                                        
五、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一个叫马丁的神父写了一首悔恨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者,我不是共产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请以“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C (dù) 2.B   3.D (介词结构后置。 A 定语后置 ,B 宾语前置,C 被动句)  4.C   5.A  6.B (自己) 7.C (容易。 A 拿、所有的, B起初、才, D替、亲近) 8.B (最终、坚持到底;因为、大概)  9.B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0.A (在/对于/比/被/到/向)
二、(一)11.B  12.A  13.A  14.C  15.D  16.C  
(二)17.B   18.D   19.B  20.D(见C项解说)   21.(1)一个军士在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跑。  (2)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三、22.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23.(1)这些城市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和惨痛教训。  24.①发现历史的价值;②受到先哲的启迪;③了解前人的得失;④领悟自己的责任。   25.A、C
四、26.(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侵之愈急  (3)逸豫可以亡身  (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臆断其有无    27.④①⑥②③⑤    28.国家四部委颁发国企业绩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    29.如: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218.6.128.9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下一个『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