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单元1、《诗经》三首2、《离骚》(节选)3、《孔雀东南飞》(并序)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体系构建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古体诗,学习中应掌握四言诗、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五言诗这三种诗歌样式的特点,学会鉴赏这类诗歌。【单元知识图谱】课文名称 作者、出处 时代 体裁 相关内容《诗经》三首 《诗经
试题预览
第一单元
                            1、《诗经》三首
                            2、《离骚》(节选)
3、《孔雀东南飞》(并序)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知识体系构建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古体诗,学习中应掌握四言诗、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五言诗这三种诗歌样式的特点,学会鉴赏这类诗歌。
  【单元知识图谱】
课文名称 作者、出处 时 代 体 裁 相 关 内 容
《诗经》三首 《诗经》 西周—
春秋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特点、艺术手法

《离骚》 作者  屈原
《楚辞》西汉刘向辑
战国
楚辞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高尚节操、爱国感情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背诵

《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东汉末

乐府民歌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人物形象的个性
一词多义  名句
偏义复词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东汉末
三  国
东晋


古体诗 五言诗的节奏、特点
诗句的景与情
背诵名句
“三曹”

【单元要点回顾】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1)《卫风•氓》是一首弃妇感伤诗,表现了女主人公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2)《秦风•无衣》是一首反映军旅生涯的爱国诗歌,是秦国军中歌谣,表现了士兵们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3)《邶风•静女》是一首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爱情诗,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情景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
    2、《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也是屈原的代表作。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课文节选部分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也是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歌通过焦、刘的婚姻悲剧,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对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同情,热情歌颂他们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4、(1)《迢迢牵牛星》选自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推崇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诗歌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
    (2)《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表达了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了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2)《归园田居》抒写了是陶渊明归田原因以及获得农夫生活的欣慰和愉悦,热情赞美了纯朴的农村生活和美好的田园风光。
【默写】
1.卫风•氓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秦风•无衣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3.邶风•静女
①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迢迢牵牛星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6.短歌行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②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归园田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琵琶行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单元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是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fěi    君家妇难为 wèi   槌床便大怒chuí   葳蕤自生光 ruí
B.载笑载言zǎi    留待作遗施yí     足下蹑丝履lǚ     隐隐何甸甸diàn
C.将子无怒qiāng  阿母大拊掌fù     便言多令才biàn   虽与府吏要 yāo
D.绕树三匝zā    磐石方且厚pán    榆柳荫后檐yìn    羽檄从北来xǐ
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俄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对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是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否泰(好运气)    潺(水缓缓流动)      愆尤(延误)        妍媸毕现(丑)
B.温存(温柔体贴)  鼓瑟吹笙(演奏)      恪守(谨慎而严肃)  对酒当歌(对着)
C.城廓(外城)      同仇敌忾(愤恨)      陨落(落)          长乐未央(中央)
D.飒爽(英俊)      夙兴夜寐(起)        寥落(稀疏)        怨天尤人(怨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5.对下面加点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②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④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②中的“二三”意思相同,③④中的“三”意思相同。
B.①②中的“二三”意思不同,③④中的“三”意思相同。  
C.①②中的“二三”意思相同,③④中的“三”意思不同。
D.①②中的、“二三”意思不同,③④中的“三”意思不同。
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关系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7.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在诗句中有借代的作用,指的是标准、准绳。)    
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两句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超凡脱俗的品德和独立不羁的追求。)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从文章看,这两句用的是比兴的手法,即既有比喻的意思,又有起兴的作用。)
D.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是母亲对焦仲卿的呵斥之语,她要表达的是“你不应该帮刘兰芝讲话”。)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话剧《屈原》演得不瘟不火,观众们感到恰到好处,无不叹服。
B.唐国强在电视剧《长征》中把那个时期的毛泽东演得栩栩如生,形似神更似。
C.小李是个如痴如狂的“武侠迷”,读起武侠小说来经常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狂风袭来时,巴格达的街道上,纸屑、垃圾袋、枯枝败叶不翼而飞,漫天乱舞,所有店铺都关上了门。
9.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      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
(2)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     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    充分地正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3)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       ,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可以对于其他种类文学有真切的    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A.领会    广博    媒体        B.领略    广博    媒介
C.领略    渊博    媒介        D.领会    渊博    媒体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雅”“颂”“赋”‘比”“兴”是《诗经》的“六义”。《诗经》收入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主要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生活。
B.《楚辞》是采集了流传于江南一带(古为楚地)的民歌民谣,经文人加工润饰后形成的诗歌专集。《楚辞》以丰富的物象、火热的激情、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形成艺术特色,多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
C.《古诗十九首》是汉末诗歌的精品,一共就十九首,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构思,情景交融的技艺,如话家常的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形成了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人称之为“五言之冠冕”“一字千金”。
D.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而深远,这源于诗人高洁脱俗、热爱自然的品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存”都是陶诗中的名句。
二、填空题
11.(1)“风骚”是指        中的      和       中的       。以后人们常用“风骚”并称来泛指       ,而毛泽东说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却是指           。
  (2)“乐府双璧”是指     朝的      、     朝的      。从诗歌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            诗,它们基本代表了当时乐府诗的最高成就。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数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一: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德。        贰:                
③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            五:                 
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四五: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①汝岂得自由       古义:             今义:            
②可怜体无比       古义:              今义:            
③千万不复全       古义:              今义:            
④奄奄黄昏后       古义:             今义:            
三、综合题。
14.下面这一首诗写的是夏夜的情景,写得闲适恬静、清幽自然。请从诗句右面的选项中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填入到左边的括号里。   
  ①溪涨清风(    )面,     a.吹  b.掠  c.袭  d.拂
  ②月(    )繁星满天。     a.落  b.圆  c.明  d.上    
  ③数只船(    )浦口;     a.傍  b.依  c.横  d.到
  ④(    )声笛起山前。,    a.声  b.有  c.几  d.一  
 15.对《诗经•相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②?
     注:①俟(si),等待。 ②遄(chuan),速或快。 
    A.这首诗三章,每章四句,将那些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达官贵人揭露得体无完肤,骂了个痛快淋漓,表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鄙视。 
    B.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和《硕鼠》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的不满,但这首诗显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 
    C.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和《伐檀》都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但,《伐檀》还用了起兴手法。 
    D.《伐檀》《硕鼠》《相鼠》三首诗都有民歌的风俗,同属《诗经》的“国风”,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四、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题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两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枝叶繁茂润泽的桑树来比喻新婚时期的男女感情,用贪食桑葚的斑鸠来比喻沉迷于爱情果实的女子。
B.这两句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由桑叶、斑鸠引出下面对陷入情网的追悔。
C.这两句的起兴手法属于托物起兴,即先言的桑叶沃若,鸠无食桑葚与下文的所咏之辞有联系。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暗示新婚燕尔的女主人公青春年少,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实是告诫女子不要一味地沉溺于同男子的爱恋中,其意与下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同。
(2)对“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一句作用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这一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下面的议论:“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B.这一句中的淇水,在全诗中有特别意义,它是女主公纯真恋情的见证者。在这里提及淇水,有往昔不再、情随事迁的深深感触,与本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含蓄之意相呼应。
C.这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回忆之辞,想当年男子驾着车迎娶她,欢快的心情犹如汤汤的淇水,连水渐湿了车帷也不在意。
D.这一句不仅有起兴的作用,而且具有含蓄的情感表达作用。淇水依旧汤汤流淌,可“氓”对女主人公的情感已改变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也改变了。
17.对比阅读下面两段诗,完成有关练习。
    甲: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晦晦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翼,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给两段诗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晻晻       ②暝        ③著         ④鬓        
(2)甲段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A.比喻        B.排比          C.对偶            D.对比
(3)乙段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A.顶真        B.排比          C.比喻            D.对偶
(4)以上两段都使用的共同表达方式是(      )
A.心理描写    B.肖像描写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
(5)两段诗都强调了第一人称代词“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时候,听说过一首古代某神童的冰雪诗,头三句是“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从这里所引起的人们的一片嗤笑很快就被末句的“飞入芦花都不见”打断了。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诗坛小掌故,却也包含丁一项相当精微的艺术法则:朴与灵的统一。
    明诗人谭友夏说过:诗文的“大患”在于“朴者无味,灵者有痕”,在于朴与灵的“隔而不合”。他认为:“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乃为善作。”(《题简远堂诗》)如果撇开其中“一句”与“一篇”的有点近乎机械的比例关系,以朴“养”灵,以灵“养”朴,这可以算是对这种朴与灵的辩证关系的一次理论上的揭示。
    所谓朴,是指对客现事物与主观情愫的忠实甚至近平朴拙的摹写。所谓灵,是指使得被摹写的东西腾跃而起、活灵活现的一股生气。
    昔人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一样窗前月”是朴;“才有梅花便不同”是灵。这个梅花的一刹出现,突破了“寻常一样窗前月”的“寻常”,而使之“灵”化,以此构成一个清新幽淡的美的境界。在这里,梅花仿佛成了一种艺术上的触媒。艺术的美本就是“寻常一样窗前月”与“才有梅花便不同”的统一。
    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常谈到这样的道理。清人魏际瑞说:“诗文句句要工,便不在行。”(《伯子论文》)“句句要上”是知灵而不知朴。这种方法即使在名家手里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艺术的高境、高格。前人对李贺诗有“有山节藻挽而无梁栋”之讥(李东阳《麓堂诗话》),对吴文英词有“七宝楼台,睦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之诮(张炎《词源》),都不是先固的。迷叫做“灵者有痕”,或者“奇过则凡”(王世贞《艺苑卮言》)。诗文语语求工求奇求灵,而得到的倒往往是“则凡”的结果。艺术毕竟不是珠宝商盒子里的一大串珠玉的排列,而是夜光在壁(当然也可隐于壁间),一室生辉。
在这点上,刘熙载有几句话说得最肯綮:“诗中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著,乃是令人神远。”(《艺概,诗概》)“一路坦易”是朴,“忽然触著”是灵。刘熙载提出的“触著”,我以为比谭友夏的“回”更能显示朴与灵的转化中的特征。他把“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词句)的“闹”称为“角著字”,是很有道理的。近读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他用“通感”或“感觉”移觉来解释这个“闹”字,意即表示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觉”,这当然是对的。但这个名句之所以美,之所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最根本之点,我想仍在一字之灵以回一字之朴,仍在它是朴与灵的对立统一。这个“闹”,它描出了或者“触著”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那种为春天所特有的强大的不可遏抑的生机;而这正是意境塑造中、朴灵转化中突现的那股生气,它标志着意境(单就这句言)的圆满的构成。
前人所谓的“诗眼”,所谓“点睛’,无非指的这个朴与灵的辩性的构成。“点”者点朴为灵,点铁成金,点是不宜句句点、处处点的。王安石诗云:“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两句即景诗,我想倒可借以点明朴与灵的辨证法则。
 (1)文章以为,“朴”与‘灵”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          和          两方面;而全文论证的重心则是              。(摘取原文文句填写,限填4个字)
(2)作者对钱钟书用“通感”解释“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看法是                   
                                                           。(不超过25个字)
(3)根据文章的观点,简析第一段中“咏雪诗”的“朴”“灵”关系及意境构成。(不超过60个字)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诗文中的“灵”与“朴:在量的形式上不一定表现为“一句”和“一篇”,还可能表现为“一字”和“一句”、“—段”和“一篇”等。
B.李贺诗、吴文英词因一味求工,“朴”“灵”失度而受到讥诮。
C.“夜光在壁,一室生辉”的喻意是:诗文中只言片语的灵笔,能使整个诗文为之气韵生动、意境鲜美。
D.诗文不可句句求工,苦心修炼,只要写好关键的一两句即为佳作。
E.末段王安石的诗,本旨在阐明“朴”与“灵”的辩证关系。
五、作文。
   19.下面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诗句,请你把它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提示:诗句主要表现的是刘兰芝的行为,在行为中又重在写她的衣着和外貌。事情是从天亮起身开始的。作者不但写了她的着装打扮,还时时对她的行为和效果作出评价。写时如能表现出刘兰芝临行前的自尊和从容,对婆婆的反抗和对丈夫的留恋,则会更符合诗意。

【参考答案】
一、1、B(载zài  遗wèi 。A 为wéi ,C 拊fǔ,D檄xí) 2、A  (俄眉—娥眉或蛾眉) 3、C   4、C(A荒唐/今指广阔无边;B困窘/今指贫穷;D修长/今指色彩繁杂) 5、D(①不专一,②表约数,③表示多,④表示少)  6、B(偏义且异义并列,其余为同义并列)  7、A(“绳墨”用的是比喻手法)    8、B   9、B    10、B
二、11、(1)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  文学   领导或指挥才能    (2)南  孔雀东南飞  北    木兰诗  叙事    12、①表示动作发出  ② 不专一  ③表示少,表示多  ④表示约数    13、①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自由自在   ②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别人  ③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再三叮嘱   ④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尽    
三、 14、① d ② a ③ c ④ d     15、B(“相鼠”是“有皮、有齿、有体”,而作威作福的统治者是“无仪、无止(即不知耻)、无礼”,诗歌抨击得淋漓尽致,极尽憎恶与鄙视。但与《硕鼠》相较,后者的末尾还有“乐土、乐国、乐郊”的理想追求,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乐园。因此《硕鼠》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
四、16、(1)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两句运用托物起兴,即“桑之未落”暗示女主人公的青春,她所寄寓生活理想的爱情,“于嗟鸠兮”暗示对坠入情网的悔恨。A项中将兴的手法理解为比有错。)(2)C(起兴手法主要是引起下面所咏之辞。 C项“欢快的心情犹如汤汤淇水”显然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17、(1)①yǎn  ②míng  ③zhuó  ④bìn   (2)A、C     (3)A、D    (4)D   (5)甲段用第一人称“我”表明了“琉璃榻”的所属,但现在是属于“我”的,不久就不属于“我”了,因为刘兰芝此刻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名为作嫁衣,实为制丧服。诗中用一个“愁”字准确地道出了兰芝的心情。  乙段的“我”字,既表达出对儿时欢乐生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更充满了告别苦难的战争,迎来新生活的欢快与自豪。     18.(1)以朴“养”灵,以灵“回”朴  以灵“回”朴   (2)当然对,但似失之浅表,只是感受了美而未能认识(朴灵统一)美。(意思对即可)   (3)①前三句是“朴”,未句是“灵”;      ②未句一反前三句浅俗拖沓之堆砌,点化(“灵”化)     ③绘出一种大雪飘芦荡,迷蒙混沌,充满生气的艺术境界。(包括三个要点) (4)D、E (218.6.128.9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上一个『营口市普通高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  下一个『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