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阳中学2009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恒阳中学2009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恒阳中学2009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注意:①、本试卷共25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②选择题涂在卡上,主观题做到答题纸上。第Ⅰ卷(39分)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6题,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敛裾(jū)梵婀玲(ē)房檩(lǐn)蓊蓊郁郁(wěnɡ)B、颓废(tuí)普陀山(tuó)隽永
试题预览
恒阳中学2009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
注意:①、本试卷共25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②选择题涂在卡上,主观题做到答题纸上。
第Ⅰ卷(39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6题,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敛裾(jū)     梵婀玲(ē)     房檩(lǐn)      蓊蓊郁郁(wěnɡ)
B、颓废(tuí)    普陀山(tuó)   隽永(jùn)      数以万计(shù)
C、譬如(pì)     椽子(chuán)   朝荣(zhāo)     浑浑沌沌(hún)
D、歧韵(qí)     细腻(xì)      鲈鱼(lú)       千里迢迢(t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幽僻    羞涩    蓊蓊郁郁    没精打彩
B、 骄弱    脉络    琼浆玉液    直截了当
C、 迁徙    葱茏    涸辙而渔    疏疏落落    
D、 嬉游    敛裾    迷迷糊糊    泣涕连连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        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        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  D、幽静 赏玩 软弱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日期比人们最初认为的要早得多,专家们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该流感已经有很长时间得以广泛扩散。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毁灭》,诗集是《踪迹》,第一本散文集是《背影》。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田汉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陶诗“远人村”新解
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远方的村落”和“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两种。其本意究竟指什么,这还得结合陶渊明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看。
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若这样,势必将断后句为“依依——墟——里烟”。“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于是就出现释“远人村”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说法。此说法颇有“六经注我”的嫌疑。
“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中即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所云“远人”是统称,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夷狄”虽然也在远地,却并不称“远人”,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远”是地域差别,并不涉及所谓“华夷之辨”,与文化差异无关。迄至秦汉,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到“文化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这时的“远人”和“夷狄”,都可指称“华夏”之外的异族,只是前者可能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华夏”认可,较“夷狄”而言,“远人”在风俗习惯上更接近“华夏”而已。自秦汉以后,“远人”开始强调文化距离,词义转移,侵入到“夷狄”的外延。
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远人”的涵义,在两晋向“夷狄”靠得更近,“远人”逐渐变成异族的代称。春秋时代的“夷狄”,后来融入了华夏体系,如吴、楚等。秦汉时崛起的匈奴,则成了这一时代的“夷狄”,后慢慢被融入汉族社会。及至三国两晋,此时的乌桓、西羌等,则被视为“夷狄”。而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这时早在“中夏”文化覆盖之下,他们能被朝廷征辟做官,甚至身居要职,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东晋时“远人”的涵义即是如此。
再回到本文的主题陶渊明的诗上。园田居位于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僻处南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谓“远人村”,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源于东汉。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南迁的各豪族大家,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村”的分布更加普遍。陶渊明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暧暧远人村”,正是陶渊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什么“远离人世俗情”的“大义”,若有,至多只是描绘出他归隐后在野外与“异族”杂居的事实。
                                     (节选自李飞《陶诗“远人村”新解》,有改动)
7.下列选项中关于“远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人”在《论语》中泛指生活在距离某国、家较远地方的人,与文化差异无关。
B、到了秦汉时期,“远人”向春秋时期“夷狄”的意义靠拢,体现出了文化差异。
C、秦汉以后,“远人”词义的外延扩大,将“夷狄”也包含在其中。
D、两晋时期,“远人”一词逐渐变成了异族的代称,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
8.下列不属于作者不赞同将“远人村”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角度讲,不能将前句断为“暧暧—远—人村”,如果这样,后句必将断为 “依依—墟—里烟”,而“墟—里烟”明显不通,所以前句当读为“远人—村”。
B、东晋时期,在秦汉时被称为“夷狄”的西南夷、南蛮等能被朝廷征辟做官,已不再被视为“夷狄”,而被称为“远人”。
C、陶渊明的故乡就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他归隐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所以 “远人村”应当是他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
D、到西晋末年,为躲避战祸,中原各豪族大家南迁,由于他们亦采取“村”形式,广收田客、部曲,所以“村”的分布更加普遍。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时的“远人”并不包括“夷狄”,因为在当时,“夷狄”是被排除在“人”之外的。
B、秦汉时,“华夏”之外的异族可以被称为“远人”或“夷狄”,如果服从了“华夏”教化,得到了“华夏”的认可,就可能被称为“远人”。
C、“夷狄”一词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特指范围,在春秋时代指吴、楚等,在秦汉时指匈奴等,在三国两晋时指乌桓、西羌等。
D、作者认为“暧暧远人村”只是陶渊明对隐居后眼前景观的如实反映,并没有“大义”与情感的表现。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皭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壤经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已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大部分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D、除子己为郎中     除:任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永以事被考     常以身翼蔽沛公
    B、遂笃志为名儒     庄则人为寿
    C、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会其怒,不敢献
    D、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击沛公于坐
1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辞去在此郡的职位,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Ⅱ卷(111分)
四、翻译、古诗鉴赏及名句背默(共17分)
14.翻译(10分)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3分)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分)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5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攻陷之时。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 ________、 ________等词语
中可以看出。(3分)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默写①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2分)
五、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点(zhuì)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的(nínɡ) 碧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点(zhuì)           ②(nínɡ)     碧
18、这一段文字依次写了荷花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分别用两字词语概括)(4分)
答:                                                                            
19、这段文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4分)
答:                                                                        
                                                                                                                                                         
20、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1分)
水兮 水兮
①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⑤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
⑥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⑦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⑧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⑨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21、“水兮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它为题目的妙处。(4分)
答:                                                                             
                                                                                 
22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答:                                                                              
                                                                                 
(2)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答:                                                                             
23、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③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                                                                              
                                                                                 
24、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六、作文(60分)
25、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恒阳中学2009年高一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1、B,“隽永”的“隽”应读“juàn”。   2、C
3、C (A句“冷静”后用分号;B 句“何尝有别”后用逗号;D 句“一会儿说”后用逗号。)
4、C (“幽僻”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软弱”的对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贴切。)
5.D(A成分残缺  B句式杂糅 C一面与两面不照应)   6、B
7.C  8.A 9.D  10、B多,称赞。11、C都是“适逢”的意思。A因为、用 B成为、给C因为、趁机   12、D    13、C 故人无根据
14、①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毁、举、句意各1分)②(愆、将、秋以为期各一分)、③(所以、判断句、出入、句意各1分)
15、(1)重阳节   “九日” “登高”(3分)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16、略
17、点缀  凝碧
18、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分,每点1分。)
19、  ①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2分)
  ②拟人、比喻、通感。(2分。答列2个即可满分)
20、画线句子除了呼应本段开头写的荷叶,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外,还含蓄地告诉读者荷塘上的月光,为下文写月光作铺垫。(3分)
21、(1)“水兮,水兮”形成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2)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
(3)“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
(4)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著、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得4分,分析合理即可)
22、(6分)(1)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
(2)文人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像这样去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23、(6分)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
24 (6分)  这些人物的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著追求。
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 (218.22.177.12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月考试题』  下一个『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默写专项复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