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曲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曲(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届联考题——曲1.(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双调]殿前欢梅花景元启(元)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注释】 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
试题预览
2009届联考题——曲

1.(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
我是梅花。
【注释】 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答:                                                                                        
答案 (1)月下梅影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2010届联考题——曲
1.(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2.(甘肃省会宁五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3.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案  (1)答:“倦客思家”。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答: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人景)“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②反衬(或对比)。“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4.(浙江省台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这首诗通过对澄彻的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清幽静谧
(2)①比喻,以一轮飞镜喻指当空明月,形象逼真。②侧面烘托,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114.228.23.1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名句名篇』  下一个『 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社会科学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