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中学高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双流中学高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测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双流中学高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测试题语文说明: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第Ⅱ卷首页里的第一个表格内。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纰漏/霹雳新鲜/纤维相形见绌/咄咄逼人B.巨擘/糟粕疤痕/奇葩恪守不渝/溘
试题预览
双流中学高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测试题
语   文
说明: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第Ⅱ卷首页里的第一个表格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纰漏/霹雳  新鲜/纤维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B.巨擘/糟粕  疤痕/奇葩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
C.陷阱/饥馑  翘首/憔悴   有恃无恐/两山对峙
D.贞烈/箴言  昏厥/攫取   步履蹒跚/心广体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诀窍    湮没    伶仃孤苦    逸兴遄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寥落    传诵    猝不及防    群英会萃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C.瘐毙    喝采    膏粱子弟    食不裹腹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奔驰    鬼辩    委屈求全    变本加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某武侠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他们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认为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因而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做人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
B.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在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者变成买房行动,是让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
C.瑞典“里恩斯匹德”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会潜水的汽车“斯库巴”,只要按动这款水陆两用车的一个按扭,汽车便可以下潜到水下10米处行驶。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但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味围绕应考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不久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针对美国政府和社会在能源和气候变化上的态度大声疾呼:“美国的生存正处于危险之中,更有甚者,人类文明的未来正面临着危险。”戈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方面的尴尬境地——从中国借钱购买波斯湾的石油,燃烧石油的过程中破坏地球。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困境:高昂的油价,过度的排放,脆弱的经济,紧张的国家关系。戈尔为美国制定的方案是“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国家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也许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国家,但戈尔“这需要彻底地改变的理念和勇气”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但低碳之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许多政治家在选票的“诱惑”和“威慑”之下随波逐流,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些政治家并不缺乏敏锐的战略眼光,只是缺乏勇气!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中国既需要摆脱对碳基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从现实利益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一篇题为《气候变化:中国与欧洲能源和气候安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注重发展和采用先进的气候技术,与中国致力于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其地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因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等待的时间越长,减排的成本就越高。如果将减排的开始年度从2010年推迟至2020年,全球每年所需的减排量将增加一倍。中国应当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实现绿色发展,建立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并为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当然,是否承诺是一回事,怎样承诺、承诺多少又是一回事。任何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加入全球减排行列,将意味着选择一场公共资源战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黑色战争。
5、根据文意,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B、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就是要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
C、低碳经济同时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
持续性。
D、低碳经济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6、下列说法中对原文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戈尔提出的方案是不适合其它国家的,但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B、戈尔提出一个可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困境的方案,即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各国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
C、尽管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依靠低碳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但目前要做到发展低碳经济仍困难重重。
D、政治家们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是因为他们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片面迎合大众发展经济的要求。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实现低碳经济,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从而挫伤人们环保的信心。
B、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长时间的等待,换来的代价将更大——减排量增加,国际关系更为紧张。
C、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国内绿色发展,建立一个低碳社会和和谐社会,是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路。
D、在全球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角度看还是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发展低碳经济都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公子闻赵有二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尝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节选自《史记•公子列传第十七》)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毛公藏于博徒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谓其夫人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招纳门客,并不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跟“博徒卖浆者”之流也能“相交甚欢”。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中的很多人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派使者前去请公子归魏,众门客都不敢劝他,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劝他,使他离赵救魏。






双流中学高2010级语文测试题
第Ⅰ卷答题栏(共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  号 第Ⅰ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译:                                                                          
  (2)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4分)
译:                                                                        
                                                                                 
 (3)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译: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后  游
            杜 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安史之乱后,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来到新津,先写了《游修觉寺》,再游后写了本诗。
(1)这首诗第二联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 
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在《荀子•劝学》中用“                     ,                      ”来阐述学习比思考更重要的观点。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渴求自由,向往回归田园生活的对偶句: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精神之树
              张栓固
①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②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③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④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⑤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或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或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⑦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⑧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⑨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选自《散文选刊》)
14.文章标题“精神之树”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可否将本文的标题换成“孔庙游记”?请简述理由。(6分)
                                                                                 
                                                                                 
                                                                                 
15.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4分)
(1)“世事的喧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2分)
                                                                                 
                                                                                
(2)“岁月的沉重中,他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2分)
                                                                                
                                                                                
16.作者在⑥自然段中说:“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其中“领悟”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概括。(6分)
                                                                                
                                                                                
                                                                                
                                                                                
17.本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从文中任举两例,点明手法并说明其作用。(6分)
                                                                                
                                                                                
                                                                                
                                                                                
六、(15分)
18、采用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个结构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30字。(5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30

30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19、下面是某人写的一封信,信中在语言的运用上,共有3处错误,请找出来,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并在后面的空白处加以改正。(6分)
利民:
    你好。获悉令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你作为家父,理应高兴,关于你向我借五
                      ①                 ②                           ③
万元钱的事,我认为这不是问题。你儿子小鹏本身就深受我们大家所喜欢,何况你我是

朋友,我定会鼎力相助,尽我的绵薄之力,现将五万元寄出,请查收。
           ⑤               ⑥                           
                                                         你的朋友   张展涛
                                                           2009年8月28日
(1)       修改为:                                  
(2)       修改为:                                  
(3)       修改为: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龙溪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4字)。(4分)
黄龙溪建镇至今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故名曰“黄龙溪”。古镇镇区距成都市区42公里, 30分钟车程,距双流县城34公里,距华阳镇28公里,距成都双流机场45公里。具有典型川西古镇风格的黄龙溪古镇,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黄龙溪古镇至今还保持着深厚淳朴的川西民俗文化,如源于南宋被称为中国一绝的烧火龙,由茶马古道而兴起的茶文化,传承至今的打更以及舞狮灯,牛儿灯、幺妹灯,放生会、赛龙舟等。另外,黄龙溪的农耕文化也独具特色,如陈家水碾、罗家水碾和古佛堰等。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渔夫从海里捕捞到一个颗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家里一看,他发现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觉得不舒服,他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得完美无瑕,成为无价之宝。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邻居,邻居说:“不行。”但渔夫还是按他的想法做了,可剥掉一层,黑点还在,再剥一层,黑点仍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渔夫后悔了。邻居见到他说:“你真傻,那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许……”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1.237.162.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重庆一中09-10学年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语文).』  下一个『双流中学高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模拟测试题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