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七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省成都七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审核人:李晓平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除作文)答在答题卷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狭隘暧昧流彩溢光自
试题预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审核人:李晓平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除作文)答在答题卷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狭隘    暧昧    流彩溢光    自怨自艾
B.胸襟    靓妆    噤若寒蝉    静女其姝
C.芥蒂    缔造    生活真谛    棠棣之花
D.懦弱    先儒    耳濡目染    妇孺皆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肇事   夙兴夜寐  骚首踟蹰  同仇敌忾  
B.狭隘   窈窕淑女  信是旦旦  感激涕零  
C.先妣   载笑载言  否及泰来  千里迢迢  
D.苗裔   脉脉含情  鼓瑟吹笙  向隅而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B.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w.w.^w.k.s.5*u.c.#o@m
D.不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是毫无裨益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以来,成都市区二手房成交价最高可达5000元——6000元/平方米,就连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4000元/平方米。
B.在“姚明将退出国家队”的网络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访网民表示理解姚明。他们认为,长期在俱乐部和国家队两头跑的姚明实在太累了,该歇歇了。
C.地震发生后,虽然无家可归者人数众多,但经过各级政府、解放军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每个灾民都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灾物资。
D.《沙场点兵》中,猛虎旅旅长康凯、野狼团团长庞承功,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富有献身国防,敢于除陈革弊。w.w.^w.k.s.5*u.c.#o@m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远大志向为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在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我们也可看出王逸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w.w.^w.k.s.5*u.c.#o@m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5.《橘颂》的创作时间众说纷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句对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w.w.^w.k.s.5*u.c.#o@m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w.w.^w.k.s.5*u.c.#o@m
B.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橘颂》的认识也存在模糊矛盾之处,这也深刻影响着后世。
C.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而各家对《橘颂》每句文义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条依据是(      )
A.《橘颂》借鉴了《士冠辞》,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这并不能表明《橘颂》是屈原在行冠礼之后的抒怀之作。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 
7.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楚辞章句》对后世影响极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完全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作者认为,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w.w.^w.k.s.5*u.c.#o@m
裴矩字弘大,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觝: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k.s.5*u.c.#o@m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对待,接待。
C.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下任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w.w.^w.k.s.5*u.c.#o@m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以夸诸戎狄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咸私哂其矫饰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第II卷(共120分)w.w.^w.k.s.5*u.c.#o@m
四、(2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4分)
                                                                       
(2)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3分)
                                                                      
(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①。w.w.^w.k.s.5*u.c.#o@m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 
注:①杜宇:即杜鹃鸟。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家乡。
(1)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2) 联系全词,概括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3)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 《六国论》第4段中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一句话是              。
(5)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 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五、(19分)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
在记忆的迷宫中消逝
杜爱民
记忆是词在时空之中建制起的迷宫,它保留了业已消逝的某些东西的碎片和痕迹。这是一种消隐的留存,只有散落的点,没有路向。从彼此孤立的点出发,记忆穿行在这些面目全非的事物中间。
一种味道、一种气息、一首歌、一段对于往昔日子的回忆,我们在时间的流程中最终拥有的便是这些。它们是岁月的延伸,是词与物的延伸;它们是回眸和追寻,是一个人重回曾经走过的道路。w.w.^w.k.s.5*u.c.#o@m
追忆意味着什么?它是让我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烦扰,回到我们自身,面对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宁静,并且重返由这种洁净的智慧所昭示的永恒;追忆就是反思和审视,在这个精神历程漫长的轮回中,让藏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间的真理得以显现。
如果我们不同自己的身体留存的各种感受保持亲近,如果我们不在追忆中进行更为深刻的探寻,我们将无法回到生命的根基处,我们将永无宁日。
存在的奥秘不在答案之中,只在永不停息的探寻和追问之中。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一应俱全的答案,那是世界上最为廉价的东西。夜行者从来不会在面前的道路中得到鼓舞,令他们着迷,催生他们身体中最本质的力量源头,永远都在道路的末端,永远都是他们眼中远方的那种若隐若现的召唤。
记忆提供了一座能够返身自问的迷宫。历史在时间序列中永远都是一种消逝的流程。让我们拿出一生中的某段时间与自己独处吧。让我们通过追忆,来独自聆听个人沉落在历史灰烬当中的脚步声吧。让过去和现在的时光重叠的经历,更便于我们去专注于自身的把握。
追忆绝不是用远景来安慰眼睛。人类必须懂得在遗忘的图案中寻找未来所需的智慧之路。这不是脱离和逃亡现实的退却。它是重新整合新的思想资源朝向未来的奋进,是在透明、直线、扼要的时间中守护和重新发现属于个人的那部沉默的历史。
由时间碎片、声音、痕迹、词等等东西构成的记忆,充满着令人敬畏的启示。我们不可能在其间设想出一条笔直的道路,也根本无法绘制出它大致的图谱。记忆的迷宫是供我们穿越的,不是用来欣赏和观看的。我们最终的拥有便是在记忆的迷宫中消逝,但这种消逝将表达出世界上最强烈的求真意志。
(选自《美文》2004年第4期)

14.作者为何要将“记忆”比为“迷宫”?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w.w.^w.k.s.5*u.c.#o@m
答:                                                          
15.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阐释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追忆绝不是用远景来安慰眼睛。
答:                                                        
(2)我们最终的拥有便是在记忆的迷宫中消逝,但这种消逝将表达出世界上最强烈的求真意志。 
答:                                                        
16.作者认为追忆具有哪些意义?请分条陈述。(6分)
①                                                          
②                                                          
③                                                          
17.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举例赏析其作用。(5分)
答:                                                        
六、(15分)w.w.^w.k.s.5*u.c.#o@m
18.下面是某校王林同学写的一份有错误的应用文,请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招领启示
①我于昨日下午在学校田径场内拾得钱包一个,②内有现金59元。③请丢失钱包者到本校高二(3)班王林处认领。

2009年10月23日

(1)内容表述不当的一句是        ,应改为                         。
(2)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3)本应用文还缺少一项内容,此内容是                         ,应写在哪个位置?                                 
19.阅读下面调查统计数据,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6分)w.w.^w.k.s.5*u.c.#o@m
2008年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调查统计
经济特区14.2% 沿海地区24.7% 大城市24.6%
中等城市18.1% 小城镇2.1% 边远地区1.1%
农村1.3% 出国11.7% 其他2.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的特点。请用3个句子对此加以表述(不得使用数字)。
(1)                                                          
(2)                                                          
(3)                                                          
20.请仿照示例的构思,选择特定事物,再写一例。(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3分)
    (示例)                  仿写  
   竹子,                    ,
   每攀登一步,                        ,
都做一次小结。                。

七、作文(60分)   
21.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请你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高2011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均念dì(A项ài ài yì yì B项jīn jìng jìn jìng  D项nuò rú rú rú rú )
2.D  (A项中 “骚首踟蹰”应为“搔”,B项中“信是旦旦” 应为“誓”,C项中“否及泰来” 应为“极”。)w.w.^w.k.s.5*u.c.#o@m
3.C(“毁家纾难”是捐献全部家产来解除国难的意思,句中可改为“家破人亡”。)
4.B(A项:“最高可达”后只能跟确数,不能是一个范围;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灾物资”不能并列;D项“富有”缺少宾语)
5.C (在文中没有“各家对《橘颂》每句文义的理解又各不相同”的信息,第2段中“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才是造成观点不同的一个原因。)
6.C (从“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中的“特别是”可以得出答案。)
7.D(A项错在“二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上。从原文看,作者认为是晚年之作,曹大中认为是屈原的绝笔;B项引用王逸的观点说明了众说纷纭原因之一是对屈原思想感情特点及发展变化把握不准,不够深入的地方,并非说王逸对后世的贡献;C项中根据文意,应是作者认为《橘颂》“可能”受了《士冠辞》的影响,而并非“确实”。从全文看,D项中作者对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因为文中有这些句子:“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
8.D(务:致力)
9.B(目的连词,来/因果连词,因为;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C项的“焉”则都是语气助词;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就)
10.C(C 明显错误点在“主张当即平定”,“当即”时间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w.w.^w.k.s.5*u.c.#o@m
11. (1) 炀帝已经愈加昏庸奢侈,裴矩不再力谏,只是谄媚讨好,以让隋炀帝开心而已。(关键字“既、谏诤、但”各1分,大意1分)w.w.^w.k.s.5*u.c.#o@m
(2) 由此可知,君主就是测量日影的标竿,而大臣就是标竿的影子,标竿动那么影子也就跟着动啊。(关键字“是、景”各1分,大意1分)
(3)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关键字“忽微、于”各1分,大意1分)
12. (1)反衬(或对比)(1分)。以林莺巢燕无声,反衬杜鹃的啼鸣,(1分)这样写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和诗人“不堪听”的凄苦。(2分)
(2)全词通过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悲切的杜鹃啼声表达了诗人羁旅中寂寞孤独的思乡之情,半生飘零的身世之感,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答对一种情感得1分,答对3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3.(1)恐美人之迟暮w.w.^w.k.s.5*u.c.#o@m
(2)蒲苇纫如丝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6)袅袅兮秋风 
14.记忆只有散落的点,我们根本无法绘制它的大致图谱;(2分)记忆没有路向,我们不能在其间设想出一条笔直的道路。(2分)这些都与迷宫极其相似。
15.(1)记忆不是人用遥远的往事来安慰自己、逃避现实、回避未来的。人不能停留在欣赏过去的“遗忘的图案”上,而要抓住现实,听从未来的召唤。(2分)
(2)生命最终会越过记忆,穿越记忆的过程也就是人追问人生,探寻真理的过程,表现了人追索真理的意志。(2分)w.w.^w.k.s.5*u.c.#o@m
16.①追忆让我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烦扰,回到我们自身,便于我们去专注自身的把握。(或:追忆让我们回到生命的根基处,对生命进行深刻的探寻)
②追忆就是反思和审视,让藏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间的真理得以显现。
③追忆能让人类必须懂得在遗忘的图案中寻找未来所需的智慧之路。(或:追忆能重新整合新的思想资源向未来奋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这篇哲理散文比喻十分丰富,如把记忆比成迷宫,把逝去的历史比成灰烬……(2分)阐述哲理容易显得抽象枯燥,而作者运用比喻等手法,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使这篇哲理散文既充满理性,又生动形象。(3分)
18.(1)内容表述不当的一句是   ②   ,应改为  现金若干  。
(2)一个错别字是   “示”   ,应改为 “事”     。
(3)本应用文还缺少一项内容,此内容是   署名或“高二(3)班王林”,应写在 日期上面一行。(每空1分,共6分)
19.①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②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
③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到小城镇、边远地区和农村。  (每点2分,共6分)
20. 参考示例:(1)蜡烛,每驱走一次黑暗,都会献出一节心肌。
(2)粉笔,每写出一字,都要留下一片洁白。
(寓意与形象特征相统一2分,语言通畅1分。)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w.w.^w.k.s.5*u.c.#o@m
裴矩,字弘大,未满周岁就成了孤儿,被他的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后,裴矩广泛地学习,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派人召他做补记室,对他非常亲近,敬佩。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裴矩升任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那些蕃国派人到甘肃张掖与中国人开展商业活动,隋炀帝杨广派裴矩去监督这些事。趁此机会,裴矩考察探访了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山川险隘、部族首领、大户姓氏、地方物产、民族服饰……然后,回到京城把这些情况秉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每天派人请他到皇宫里来,向他打听西域地区的事情。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裴矩觉得四方蕃国前来朝贡的人很多,劝皇帝下令征召各地的特技表演队到洛阳来,让他们在洛阳表演鱼龙曼延、角蘦等精彩的杂戏,以此盛大的排场向少数民族的使者们展示、炫耀。整整表演了一个月才停止。裴矩还命令在洛阳城里三个有名的集市上,每个店铺统统设置帏帐,里面摆满酒肉饭食,增派主管官员率领蕃夷来宾与本国人洽谈贸易,所到之处一概请他们就座畅饮,酒足饭饱之后来宾们才散去。这些人中有认识裴矩的,都嘲笑他会虚情矫饰。(然而)隋炀帝却盛赞裴矩是诚心诚意为朝廷做事的人,他说:“裴矩很懂得我的心思,大凡所上奏的,都是我想好的,我没有说出来,裴矩却说了出来。除非用心治理国家,不然怎么能如此呢?”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首都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为止。(而且)这时候,炀帝已经愈加昏庸奢侈,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让隋炀帝开心。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就惩治奸邪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送财物上门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接着施以极刑,这就是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唐太宗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
臣司马光说:“古人云:如果君主圣明那么大臣就正直。裴矩在隋朝时谄媚讨好,而到了唐朝却忠心耿耿,这并不是他的本性有什么变化呀!(如果)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如果)国君喜爱听到率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就是测量日影的标竿,而大臣就是标竿的影子,标竿动那么影子也就跟着动啊。”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k.s.5.u.c.o.m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太原五中09-1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  下一个『四川省广安二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