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三语文阶段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66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玉文化的价值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玉文化的价值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一种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也是一种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更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还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的自然美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1.下面对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与之相比,它的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
B.中华民族一直都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普遍认同“玉”的文化内涵。
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玉器,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三梦记(节选)
白行简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酹,获钱二镮(huán,古钱量名)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就:靠近,走进去
B.同诣杓直修行里第         诣:拜会
C.刘亦具陈其见             具:详细地
D.宿潼关逆旅               逆旅:客舍,旅店
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一髯而短者祝酹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三个梦恰好是三种梦的类型:第一个梦是你所做的事在别人的梦境里,第二个梦是说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别人的梦中情景,第三个梦是说两个人的梦境彼此完全相通。
B.第一个故事中,刘幽求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罍洗,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刘幽求就打开庙门进去看,寺庙里却无一人,寺庙窗子也关得好好的。
C.第二个故事是讲述元缜与白居易的事,本文作者便是白居易之弟。白居易猜到元缜抵达梁州,元缜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这固然是巧合,但也说明元白二人友情深厚真切。
D.第三个故事中,窦质梦见了一名长得又黑又高的穿青裙白衣的女巫师。第二天,窦质到华岳祠真的遇上了和梦中完全一样的巫师。而那女巫师居然也做到了与窦质同样的梦。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3分)
②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3分)
③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4分)

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ɡ):茂盛的样子。③不数:不亚于。
8、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4分)

9、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小题)(5分)
①一去紫台连朔漠,                     。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                  。
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④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⑦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 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在入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使人间桎梏得到解脱。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若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最高境界的“玩水”,是像苏东坡《赤壁赋》里的玩法,是静观的。由观赏“澄江似练”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想象到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最后体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思。用这种哲思来面对世界宇宙,则不会演变成杀伐黩武或破坏自然生态的可怕结局。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征服”,是人与自然站在敌对立场,来显示人类的强大。事实上,人类只可以“到达”却并不能“征服”。用“征服”的心情,专找穷山恶水去冒险,和中国式的游山玩水,在趣味上和格调上,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敌对,后者是爱惜。
        ⑦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11.中国人对山水的“纯欣赏”态度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意概括作答。(6分)
 
12.文章第④段中举旅行家徐霞客一例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13.本文行文自然,层次清楚,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14.文章结尾作者说“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新中国60年辉煌奇迹的造就,每一步跨越都孕育于风险和挑战,每一个脚印都充满了奋斗的艰辛,每一次变革都张显着智慧和勇气。
B.《建国大业》在历史的宏观叙事中融入了个人命运的沧桑感和人性的悲凉与深度,在大刀阔斧的历史风云之余,别有一种历史沧桑感,从而表现出影片历史观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C.谷歌网上图书馆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一种颠覆。这种颠覆也意味着一种利益的分割,不仅仅是作者跟谷歌之间利益的分割,还意味着谷歌跟其他出版商之间的利益分割,这种利益的搏弈是非常激烈的。
D.山寨产品有诸多缺点,但就帮助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圆时髦梦这一点而言,席卷中华大地的山寨产品热与刚刚崭露头脚的印度式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李永同学发言:有的同学对作文修改不以为意,我却认为作文修改很重要。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不能置之度外,必须逐一地找出来改正,语句不通的地方也要修改,至少要达到文从字顺的水平,使修改后的作文面目一新,这样作文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A.不以为意 B.置之度外 C.文从字顺 D.面目一新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庆大阅兵对中国存有敌意的势力来说是“亮剑”,但对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则是欣慰和鼓舞。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C.据专家勘查,央视新址北配楼主体结构未受严重影响,建议采取剥除“外衣”、局部修复的方式维修该楼。
D.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民众掌握了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传播不再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非线性的传播时代。

18.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19.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外写一个你所欣赏的文人。(5分)
       (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著,“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0.画外音是指电影、电视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注意:解说时,注意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6分)
画面:①FLISH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有什么遗产;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④“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世间有小聪明和大智慧。小聪明者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能随机应变,表现得聪明伶俐,很受众人欢迎。大智慧者以社会环境为中心看问题,表现得稳重质朴甚至木讷笨拙。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A项“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不是具体的“文化内涵”,而且遗漏了“权力、等级、财富”等重要内涵。B项漏掉了“殓葬品”、“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等具体内涵。D项“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等表述不是“具体内涵”,并遗漏了“权力、等级”等重要内涵,将“殓葬晶”当作“耍孝富的炫示”来理解也不妥。)
2.B(误解了原文阐述的因果关系,是因为“玉的直观美”使玉成为“美的事物象征”,而不是“重德、重义”使之然。)       
3.A (“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不当,因为“玉器”还有“天工之美”,即“自然质地”。)
4.B.诣:前往,去到。(根据语境,主人与白氏同时到家,解释为“拜会”不妥)
5.D.都是介词。其:自己的;揣测语气。因:于是,就;因为。而:并列;修饰。
6.C.A项中一二梦刚好说反,B项“打开庙门”错,是翻墙进去的,“寺扃如故”是只门闩锁好如故,D项二人的梦不是一样的,只是相通而已。
7.①(他)一面想妻子不应该到这里来,一面又舍不得离去。
②(这时候)二哥白乐天停杯多时,说:“元微之应当到达梁州了。”就作了一首诗写在屋壁上。
③第二天,(他们)到了华岳祠下,有巫师出来迎客,(窦质一看,这人的)容貌神情和衣着打扮,都和梦中(的赵氏)一模一样。
8.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9.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10.①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③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1. ①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答“中国人游山是寻幽探胜,欣赏含蓄之美”也可);
 ②中国人玩水是为了静观自然、体悟人生; 
 ③中国人在山水画中表达出对世界的善意和爱惜(答“中国人在山水画中显现出温柔敦厚之美”也可)。(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
12.一是要说明中国人游山即使不是纯欣赏,也只是向大地求知 (或:也是对自然保持一种谦卑);而不是以“征服”为目的(2分);二是使文章说理更严谨、更透彻(2分)。语言表达1分。
13.文章首先将中西方山水观加以对比,概括提出了中国人纯欣赏的山水观(2分);接着以中国人游山玩水以及创作山水画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人的山水观(1分);再通过议论揭示了中西方山水观的本质的不同(1分);最后卒章显志,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2分)。(语意相近即可)
14.提示:同意此观点(2分),可结合人类善用自然或破坏自然而遭到惩罚的事例加以简单阐释(6分)。
15.B ( A. 张显—彰显   C.搏弈—博弈 D.崭露头脚—崭露头角)
16.B.“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这里应用“置之不理”。
17.B.(A.介词脱漏,应在“对中国存有敌意的势力”前加介词“对”。 C.暗换主语,“建议”的主语应该是“专家”而非“央视新址北配楼”,故应在“建议”前加“专家”。 D.搭配不当。应上去最后的“时代”。 )
18.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种思想体系。(4分)
19.示例: (苏轼)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5分。得分点:运用排比,诗人特点与其诗句相对应,诗句默写正确。)
20.示例:深秋,秋风瑟瑟。田野中一株蒲公英,叶子枯萎,枝上一簇簇的白白的“花”,在风中摇晃。渐渐露出小小的蒲公英籽,在风中摇晃,仿佛在问妈妈。妈妈默默地给它们配上白色的小伞。小蒲公英籽一颗一颗离开妈妈,随风飘去,宛如一群小伞兵。飘呀飘,飘在湛蓝的天幕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晃,用它那干枯的手向远飞的“孩子”们挥手告别。(6分)

21.作文
    命题意图:世上不乏小聪明者,但鲜有大智慧者。命制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定位自己的人生。人的分量、价值与高贵在于其思考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他对世界的关注和贡献,而并不因其外在形象的木讷质朴而受到影响。
    写作指导:做人应该拥有大智慧而不应玩弄小聪明。先有爱,后有智慧;大智慧者往往心怀悲悯,为世界、为他人不懈奋斗。他们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对生活中的琐屑不太在意,因而常常表现出一种质朴甚至木讷笨拙。我们应该追求大智慧,应该对“智者之愚”报以包容、理解和崇敬。他们,是我们社会的耀眼光芒。

参考译文
天后时(武则天当政690-705年间),刘幽求担任朝庭的地方官。曾经奉命出差,有一夜回家,走到离家十余里的地方,路的旁边正有一座佛堂院。(他走到佛堂院旁边)听见寺庙中欢歌笑语,十分动听。寺庙围墙残破,透过围墙可以清楚地看见里面场面。他俯身(透过围墙)往里看,见有十多人,男男女女交叉坐在一起,中间摆有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他的妻子也坐在其中谈笑。他起初十分吃惊,不知道妻子怎么会到这里来。看了多时,他一面想妻子不应该到这里来,一面又舍不得离去。又反复看妻子的音容笑貌,肯定没看错。就打算进寺庙里去看个究竟,但寺庙门关着的,进不去。刘幽求就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桌上“罍(léi)洗” (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围坐的人们惊惶逃散,忽然就不见人影。刘幽求就和随同一道的人翻过残墙直接进入寺庙,到处看,寺庙的殿堂和其它地方都无人,寺庙门的门闩也是关得好好的,他更感觉惊讶和奇怪,于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去。等到家后,妻子正在睡觉。她听见刘幽求回来了,就寒喧了几句,之后,妻子笑着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数十人同游一个寺庙,都不认识,大家在寺庙的殿堂里一起吃饭。有人从寺外投进来瓦片,击得杯盘狼藉,因此我就醒了。”刘幽求也详细叙述了刚才在寺庙看见的情景。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河南人元徽之担任监察御史,奉命到剑外任职。去了十多天,我与二哥白乐天、陇西的李杓直同游曲江(在当时长安城南)。我们到慈恩佛院,游遍各僧院,耽搁了很长时间。不觉时间已晚,一道来到李杓直家,准备酒菜,一起喝酒,十分欢畅。(这时)二哥白乐天停杯多时,说:“元微之应当到达梁州了。”于是,作了一首词写在屋壁上。内容是:“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并注明填词时间是二十一日。十多天后,恰好梁州派来的使者恰好赶来,收到元徽之的一封信函,后面附有《纪梦诗》一首,内容是:“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这首诗的写作日期与二哥游寺时所题诗的日期大致相同。 
    贞元中(795年左右),扶风人窦质与京兆人韦旬,同时从毫到陕西,晚上住宿在潼关一个旅店。窦质梦见到了华岳池,看见一名女巫师,又黑又高。穿的是青裙子和白衣服,在路中间叩头跪拜,要求为他祝神。窦质不能阻止,就听凭她祝神。问她姓什么,女巫师自称姓赵。等醒来后,窦质将梦见的情景全都告诉了韦旬。第二天,他们到了华岳祠下,有巫师出来迎客,窦质一看,这人的容貌神情和衣着打扮,都和梦中(的赵氏)一模一样。他回头对韦旬说:“梦里有征兆哟!”就命随行的人看一下行囊中,找出两枚钱币,给了女巫师。不想这女巫师手拿钱币大笑,对和她一起的人说:“像做的梦一样!”韦旬听后吃惊地问女巫师,女巫师回答说:“昨晚梦见有二人从东边来,我为其中长胡须而个矮者祈祷,得到二枚钱币。今天早晨,我把这个梦告诉了大家。现在便验证了。”窦质于是问巫师的姓氏。女巫师的同伴回答说:“姓赵。”自始至终,两人的梦完全吻合。 (114.102.212.16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徽省两地三校2010届高三元旦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自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