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第Ⅰ卷(共42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数字涂好。请认真核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
试题预览
山东省临沭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8页。
第Ⅰ卷(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数字涂好。请认真核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汛期   温驯   徇情   出言不逊   以身殉职   
  B.角斗   攻讦   咀嚼   一觉醒来   倔头倔脑 
C.帆船   藩篱   梵文   人仰马翻   繁衍生息    
  D.俯瞰   抚育   胸脯   釜底抽薪   辅车相依
2.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思忖   观摹   根深缔固    沤心沥血
B.恬静   抒祸   矫揉造做    妄自菲薄
C.谩骂   举止   涣然一新    趋之若鹜
D.筵席   拘谨   漫不经心    层峦迭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④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条件日益      ,这就为互联网用户消费视频提供了可能。
A.漫延  打破  也/就   改进
B.蔓延  突破  也/就   改善
C.漫延  突破  但/才   改进
D.蔓延  打破  但/才   改善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曲同工地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称号。
B. 进入高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一向平平的陈瑞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D.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膜材具有不浸水性,水从膜上滑过不留水痕,膜材上面的杂物、尘埃会通过雨水的自然降落而被清洗掉。
二、(15分,每小题3分)
6.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和(hè)诗      坐镇       怦(pīng)然心动     水火不相融
B.抹(mǒ)黑 布署       味同嚼(jué)蜡        旧瓶装新酒
C.萃(cuì)取      安详      金蝉脱壳(qiào)        眼不见为静
D.筵(yàn)席    报销      拈(niān)轻怕重        浮想联篇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种种证据_________,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并策划实施的暴力犯罪事件。
②惊悉季老逝世,正在内蒙古海拉尔参加笔会的我,便以悲痛的心情写了________挽联,表达齐鲁后学对乡老、“国宝”的崇敬之情。
③和某些舆论的批评和质疑声不同,我同几位地理和测绘专家就这一话题_________时,听到的多是鼓励的声音。
A.显示   一副   探讨     B.显示   一幅   探究
C.显明   一幅   探讨     D.显明   一副   探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包括岗村宁次在内的那些在当时手握先进武器装备、熟谙西方军事理论的日本“名将”们,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无能为力。
B. 吴老师每周都要来学生宿舍细心地察看两次,对学生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连热水瓶摆放之类的芝麻事儿也要过问,真是微不足道呀。
C.每个家庭用钱,可能都会精打细算,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浪费;花公家的钱就不同了,有的领导常常是大手笔,多少钱都会像潮水一样涌出去。
D.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是在当年马英九深陷特别费风暴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谓“功德圆满”。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什么我把可爱的中国拍成了我的心血之作?是因为在这个比较讲求物质和名利的时代,我在方志敏身上找到了精神共鸣。
B.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后,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在服务基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C.近年来,我国每年长篇小说的产量都在千部以上,创作速度堪称世界一流,但用评论界的话说,却是“庸作多,精品少。”
D.苏联和美国曾经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今年12月到期(又称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美已就此展开了多次谈判。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据初步分析,2008年9月发生的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不仅俄罗斯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独立电视台对新中国国庆庆典进行滚动报道,同时还连线自己在北京现场采访的记者进行报道。
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及时制定新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新出现的失范现象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
D. 总之,对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亮了、近了的晨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①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日:“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日:“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②。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②从谏也如转圜(yuán圆):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通“圆”,圆的物体。
11.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启:打开
B.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决:通“诀”,诀别。
C.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 暴:突然
D.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引:领着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以汝为逝矣 臣以养无主,辞不赴命
B.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此亡秦之续耳
C.蛇人又饲之,乃食 乃令张良留谢
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秦王还柱而走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耍蛇人同二青感情深厚的一组是(    )
①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②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
③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④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
⑤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个靠耍蛇卖艺为生的人,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条叫二青的蛇不见了,正悲痛欲绝的时候,二青自己回来了,还给他带回了意外的惊喜。
B.对耍蛇人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但因为耍蛇人对二青特别喜爱,等它长到三尺多以后,才放回大自然。
C.耍蛇人在野外行走,二青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到没命奔跑,二青很快认出了主人,停止了追赶。这时耍蛇人也认出了二青,放下担子,叫它的名字。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动物的蛇都知道感念主人,所以作为人,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以怨报德。





















第Ⅱ卷(10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六大题为选作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域的第一行,写明选(一)或(二)。
四、(22分)
15.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3分)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3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3分)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3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0分)
⑴                   ,               ,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⑶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赤壁赋》) 
⑷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6)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诗歌鉴赏 (8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里高兴着,希望早点儿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们,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个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今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11期,有删改)
18.当卡尔翻开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时,为什么“心一阵阵刺痛”?(4分)

19.本文构思巧妙,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2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托可可夫斯基这一人物形象。(4分)

21.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8.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4分)

20.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1.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6分)

七、作文(60分)
22.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青春时代写下的文字有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著名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请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A   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解析】A全都读xùn,B分别读jué jié jué jiào juè,C分别读fān fān fàn fān fán ,D分别读fǔ fǔ pú fǔ fǔ
2.A(A项中观摩、根深蒂固、呕心沥血;B项纾祸、矫揉造作;C项中焕然一新;D项层峦叠嶂。)    
3.  D(①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连绵不断的意思。句中是指信息扩散的情形,宜用“蔓延”。②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突破;打破困难、限制等。据“僵局”一词,宜用“打破”。③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④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改进:着重指改得更进步一些,对象常是工作、方法、作风等;改善;着重指改得更完善更好一些,对象常是方法、工作、生活、关系、条件、待遇等。)
4、选C( A.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B对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应用“刮目相看”C.顾此失彼,穷于应付。D喻做事情得心应手,褒义,或喻办事圆滑,贬义。) 
5.D【解析】A“交响乐……与京剧乐队……”并列不当,“呈现并达到”与“意境”搭配不当,应该删去“达到”。 B.“问题成为领域”主谓搭配不当。 C.句式杂糅,应改为“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或“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二、(15分,每小题3分)
6. C(A项“怦”读“pēng”,“融”应为“容”;B项“布”应为“部”,“嚼”读“jiáo”; D项“筵”应为“yán”,“篇”应为“翩”。)
7.A(“显示”是动词,明显地表现,“显明”是形容词,清楚明白,句①横线处的词语在句子中作谓语,故用“显示”。“一副”用于成对或成套的东西,“一幅” 主要用于布帛、绸缎、呢绒、字画、照片等,②句中用来修饰限制“挽联”,故用“一副”。“探讨”侧重于“讨”,有讨论的意思,一定有多人参与,“探究”侧重于“究”,有研究、追究的意思,不一定有多人参与,③句中有“我同几位地理和测绘专家”一语,用“探讨”更合适。)
8.D(“临危受命”是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符合语境。A项“无能为力”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褒贬失当,应改为“一筹莫展”或“束手无策”;B项“微不足道”,形容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应改为“无微不至”;C项“大手笔”是指笔力雄健、根基深厚的大作家、大理论家、大著述家、大记者及规模和名气较大的作品,该句是批评挥霍浪费的现象,可改为“大手大脚”。)
9.B(A项“可爱的中国”是书名,应加书名号;C项引号内的内容是夹引,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括注应紧跟在被注释的内容之后。)
10.C(A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直接原因”或“由……引起的”;B项语序不当,将“不仅”调至“独立电视台”后;D项衔接不当,前后不对应,与“远了、暗了”相照应的应是“近了、亮了”;)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答案:B(决:决意。)
12.答案:D(D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以:动词,认为/介词,因。B项,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乃:副词,才/副词,就。)
13.答案:A(②是说小青,④⑤是说二青和小青感情深厚)
14.答案:C(是主人先认出了二青,叫了它的名字后,二青才认出了他。)
四、(22分)
15. 略
16. 略
五、17. (1)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参考答案: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南丰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语文开放性试题专项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