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宝安中学南海中学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宝安中学南海中学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高三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宝安中学南海中学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_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伫立/贮藏罗绮/旖旎眷属/万众瞩目B.漫溯/塑料揉碎/荟萃根茎/泾渭分明C.舂米/窠臼枸杞/坍圮漆黑/促膝相谈D.瘟疫/兵役纳税/木讷提
试题预览
广东省宝安中学南海中学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_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伫立/贮藏     罗绮/旖旎        眷属/万众瞩目
B.漫溯/塑料     揉碎/荟萃        根茎/泾渭分明
C.舂米/窠臼     枸杞/坍圮        漆黑/促膝相谈
D.瘟疫/兵役     纳税/木讷        提防/翠堤春晓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资深编辑金文明向来喜欢字斟句酌,注意大众文化的字词选用。他在余秋雨庞杂的著作中曾找出130多条差错,引起舆论大哗。而余秋雨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并不忘自我表扬一番。一个得理不让人,一个坚持自己一贯正确,长于雄辩。一时间双方势不可当,互不相让。
A.字斟句酌   B.不甘示弱,   C.反唇相讥   D.势不可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海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广州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是大多数人仍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
D.2009年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境,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原中如此一景,荒坡中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①给高滔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②给浮嚣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  ④历史才有风貌   ⑤人生才见灵动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②①⑤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此心不果          果:成为事实
B、太子非帝王器        器:才干
C、阴有并江南之志         阴:暗中
D、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设备:装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弼乃获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士卒且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弼揣知其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少慷慨,有大志
②将渡江,酹酒而祝
③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④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
⑤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
⑥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在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时辩解说,皇帝不注意密切与大臣关系就会失去忠臣,臣不注意密切与君的关系就会失去性命,所以他不敢轻议太子。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做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江而祝,激励士气,故设疑阵,麻痹对方,然后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对陈地秋毫不犯。后在鲁达等人进攻时,他屡屡佯退,以骄其军心,最后审时度势,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弼 亲 承 庙 略 远振 国 威 伐 罪 吊 民 除 凶 剪 暴 上 天长 江 鉴 其 若 此 如 使 福 善 祸 淫 大 军 利 涉 如 事 有 乖 违 得 葬 江 鱼 腹 中死 且 不恨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②、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⑴、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⑵、“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栽》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本大题4小题,共l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①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涵着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②追溯本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③从“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的中“情”,以及二者的统一。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于这种独特传统的。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进而可以看到,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④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我们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主客两分思想模式不同,其实如出一辙。
B、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C、中国古典美学家能在适当地方将体悟到的生活本身的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种“有情的人生”。
D、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及其统一,“情”与“礼”进行比较,“礼”是更为根本的。
F、从儒家美学的发展来看,以情为本的美学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活美学”这一概念的范畴与内涵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艺术化                         B、艺术生活化
C、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         D、人们的日常生活
14、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概括“儒家美学”的阶段性特点。(4分)
15、从全文看,作者对“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提出了哪些想法?(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 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6、小说第三段对培德母亲外貌衣着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7、小说结尾部分两处划线表明培德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5分)
18、作品中“培德”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特点?结合文本谈谈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钱学森回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时,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赴美国留学10年后,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回国的理由。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有国不能归的钱学森,在那5年间他没有停止钻研他所热爱和献身的科学事业。当时,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是因为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祖国的国防建设有关,想通过滞留他来阻拦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钱学森知道这点后,万分气愤。于是,他另行选择“工程控制论”新专业进行研究,以利于消除回国的障碍。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与国防建设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是了。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新中国震惊了!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中国直接接触。
1954年4月,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指示说,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耍赖了。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10多次,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事实为理由,一点不松口。
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一封信,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陈叔通当天就送到周总理那里。“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这是一个铁证,约翰逊在事实面前哑口无言。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19、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20、钱学森回到达广州时说:“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5分)
21、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应该以钱学森为榜样,请结合文本,谈谈“钱老”哪些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被称为“中州古韵”的广东汉乐已在客家地区流传至少500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称为“广东三大乐种”。今年7月,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组成的研究队伍深入汉乐之乡梅州大埔,采用街头随访、调查、走访各民间演奏团体、文化部门等形式,对汉乐进行了“生存评估”。研究中发现,尽管当地民众大多听说或听过广东汉乐,但对广东汉乐的名称知晓度低;对汉乐何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常识的了解率均低于20%。                 
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概述广东汉乐的基本情况:
                   ;                         。
②、在文段结尾横线处补写出关于广东汉乐“生存评估”的调查结论:                   
23、2009年10月深圳市举办第十届读书月活动,该市读书月活动组委会面向全体读者征集“读书箴言”,请你写一则“读书箴言”。要求作品以读书感悟、体会为重点,激发读书热情;言简意赅、有文采、句式匀整对称;字数50字以内。(6分)
 答:                            
                             
                             
             
六、本大题l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魅力,是一种颇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关于魅力,你或许有过许许多多的见闻和经历,或许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认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C. chōng/jiù    ,qǐ/pǐ,  qī/xī 
A.  zhù, qǐ/yǐ   ,shǔ/zhǔ 
B.  sù  suì/cuì,jīng   
D.  yì,    nà/nè   ,  dī   )
2、D(“势不可当”应改为“势不两立”。)
3. C (A.“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B.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应把“重要组成部分”改成“重要措施”,把“发展和重视”改成“重视和发展”。D.成分残缺,“给予了颇高评价”一句残缺主语。)
4、D②①⑤③④(应抓住本语段中的核心句“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来理解。②句中的“浮嚣、躁急”,既照应的是“人生”中的情绪状态,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中“大漠、风沙”的景物状况;①句中的“高滔、粗犷”既照应的是“世界”中的自然状态,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中“荒凉、高坡”的景物状况。⑤③④句分别对应的是文中“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的语序。)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 D (“设备”是“设置军事防备”之意)
6.B(B,“乃”,都作“却、竟然”之意,A前一个为连词,义为“因为”;后一个为介词,义为“把”。 C、前一个副词,“将”;后一个,连词,“尚且”。D、代词,前一个指代他们,后一个指代自己)
7.A(①是说贺若弼的性格志向,②是说贺若弼渡江前的行为,④是说贺若弼的相机而变)
8.B(该项误解了原文“密”的意义,文中“密”是说话做事周密稳妥之意)
9.断句(1)(4分)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吊民伐罪/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2) ①(3分)、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注意:“引”的翻译和“出”的使动用法,句意各1分)
  ②(3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他们。(注意“以”的翻译和宾语前置句式,句意各1分)
10、(7分)
⑴(4分)、答:诗中富有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⑵、(3分)“偷”字好。用“偷”字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表现了诗人久雨初晴的欢悦和宁静恬适的心境。夏日南风通常是平和的,用“偷”字比用“径”字更能准确表现南风的特征。
“径”字好。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而来,这就突出了南风的急切,从而表现了诗人对晴日的期盼之殷切和对初晴的喜悦之巨。 
11.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2)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三、本大题4小题,共l 6分。
12.(3分)A、D(A项中,应为“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D项,应为“情”与“礼”进行比较,“情”是更为根本的。见第3段尾)
13、D、(原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是生活实际,不属于“生活美学”的范畴)
14、(4分)①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是其主导理念(2分)。②随着乐的衰微,礼乐相济被转化为礼与情合一(1分),“情”为根本(1分)。
15、(4分)①回归于生活世界加以重构,将美学作为“感性学”学科来对待。②发扬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③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新定位(或者以建立“情”为本的生活美学)。(答出1点得2分,2点3分,3点满分,共4分)
四、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答: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共4分)
17、(5分)答:培德先是对母亲不舍和内疚,转变到理解母亲对他的爱,(2分)他听了齐姆森说父母离异,至少自己还拥有母爱,明白了拥有亲情的可贵。(3分)
18、(6分)培德:爱慕虚荣,不懂得珍惜亲情(2分);小说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表现要抛弃虚荣心,珍惜亲情这一主题(2分)。告诫人们在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9——2010高二(上)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下一个『2010届高考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