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位育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上海位育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答案(高三上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期中考语文试题答案一  阅读80分(一)(17分)1.(2分)消除旧的文学范式,对其重新整理(排列)组合。(2分)2.(2分)A3.(4分)前期(2002年前),热情高,重数量;现阶段(2002年后),趋理性,质量提升4.(2分)科技人文5.(3分)参考: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试题预览
高三期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  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消除旧的文学范式,对其重新整理(排列)组合。(2分)
2.(2分) A 
3.(4分)前期(2002年前),热情高,重数量;现阶段(2002年后),趋理性,质量提升
4.(2分)科技  人文
5.(3分)参考: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注意:①电脑创作②网上传播③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④新型文学样式⑤定义格式)
6.(4分)避免文学艺术价值的丧失;避免生命意义(人类价值观)被工具理性所取代;避免文学的审美意义降格。只要扣紧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二) (20分)
7、(1分)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此篇名不一致或有错别字不得分)  
8.(4分)A  C (答对一项给2分)
9.(4分)(第一次,烘托凄冷的环境<1分>,展开情节<1分>,预示着两人的会面不是温馨的、愉快的;第二次,渲染沉寂气氛<1分>,为鲍勃的被逮捕做铺垫(或衬托了吉米心境的悲凉)<1分>。意思答对即可。)
10.(6分)(重视友情,信守诺言<3分>;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分>)
11.(5分)(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3分。)
 (三) (6分)
12、(1)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孟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 (8分)
14、无人会、登临意。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或自伤壮志不能实现),无人同情与慰藉。
15、D
16、此句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山,将层层叠叠的远山比作美人头上的玉簪与发髻,写出峰峦的错落有致、形态优美。虽见壮美的远山,但作者心中有愁有恨,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献愁供恨”一句用拟人手法,意思是沦陷敌手的锦绣山河,犹如美人蒙羞含痛,向自己诉说着心中的愁恨。这样写,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色彩,写出自己因报国无路、壮志难伸而忧愁,因国土沦丧、国势衰颓而愤恨之情,全词因此而生动。(共三句,每句意思2分,答出其中两句的意思即得4分,)
(五) (17分)
16、(4分)(1)同“避”,躲避。(2) 粗疏,不谨慎(3)四                         (4) 停留,等候
17、(2分)  D
18、(2分)  C
19、(4分)(1)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尔何知”宾语前置1分,“中寿”1分,语言不通畅,酌情扣分)
(2)而且(或“况且”)我不因为一点小过错而抹杀大功劳。(“以”1分,“眚” 1分)
20、(3分) 秦军,“劳师以袭远”,“师劳力竭”,这是用兵大忌;而“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郑国必有防备;“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他预料到晋国必然会在中途伏击秦军。(要点:要从秦、晋、郑三方分析。完全抄原文语句,没有分析的,扣1分)
21、(2分)(1)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他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派人迅速回国报告。(2)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主帅说的话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符合“使者”身份,使秦主帅对郑国早有准备深信不疑。
(六) (12分)
22. (1分)陆游
23. (2分)(1)渐渐,逐渐(2)假传,假托(命令)
24. (2分)范增不仅应该离开项羽,而且还应该在宋义被杀后就走开。
25. (2分)C
26. (3分)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和重要的谋臣(1分),他老谋深算,妄自尊大(1分),但性情急躁(1分),是鸿门宴的主要策划者。
27. 文中借《诗经》、《易经》论知几的重要,此伏笔一;借陈涉得民引出项羽之兴,此伏笔二;借义帝遣沛公入关引出识卿子冠军,此伏笔三;“岂必待陈平哉”是“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的伏笔;“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是“非羽弑帝,则帝杀羽”的伏笔;“其弑义帝,则疑范增之本也”是“不用其言而 杀其所立”的伏笔。(伏笔1分,作用1分)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简析: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218.1.21.8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上海位育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个『上海位育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优秀作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