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上学期段考初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段考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段考初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挑剔(tī)裨益(ì)猝然(chù)潜移默化(qián)B.蓦地(mù)广袤(mào)佞臣(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段考初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 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挑剔(tī)    裨益(bì)      猝然(chù)     潜移默化(qián)
   B.蓦地(mù)   广袤(mào)    佞臣(nìnɡ)    茅塞顿开(sè)
   C.渔父(fǔ)     涟漪(yī)     绮户(qǐ)      白驹过隙 (jū) 
   D.阴晦 (huì)     恬静 (tián)       跻身(jǐ)      载歌载舞 (zǎ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憧憬     荟萃     腊八粥      沸沸杨杨         
    B.家眷     伶俐     渍酸菜      咬文嚼字
   C.潮汛     墙橹     吊脚楼      明察秋毫
    D.涉足     归省     拿破仑      宠然大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B.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C.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  统节日则不甚了了。  
D.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在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能取得优秀成绩的条件之一。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D.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5、下面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者。
    ②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___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③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是___着自己的恐惧。
    ④天然要比人工美丽些;在一些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___的天然。
      A.开创  建设  修饰  优美       B.开辟  建造  掩藏  秀美
     C.开拓  建造  掩饰  美丽       D.创始  建设  遮掩  秀丽
 6、下列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三岁的际遇》小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不断进取、渴望创新的情感。
B.《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叙述了自己童年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诺曼底”遇难记》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个英雄的船长临危不惧、忘我救人的伟大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D.《幼时记趣》是一篇追忆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紧扣一个“趣”字,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记叙,表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乐趣。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              ,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              ,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察秋毫    明:清楚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C. 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D. 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比
9、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何不试之以足。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驱之别院。
10、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蚊不是鹤,但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 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 果如鹤唳云端”了。作者所以能达到观蚊如鹤如此高妙的境地,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在于作者善于想象与联想。
B.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惩罚蛤蟆的动词,表现了作者幼时残忍和顽皮,没有同情心。
C.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叙述了观察的地点、身体的姿势、观察的角度。
D. 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三、文化积累(共20分)
11、请把第I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幼时记趣》中的两个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默写(10分,每空1分)
(1)                       ,江春入旧年。
(2)                       ,冷露无声湿桂花。
(3)海纳百川,               ;              ,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4)谁道人生无再少?                          。
(5)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6)                         ,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7)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13、古诗鉴赏(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1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1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2分)
答:                                                                      
                                                                       。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8题。(15分)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⑴儿子小铁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他不甘心,又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它们名字的英文。
⑵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用英文写着他们的名字。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的结果。我表扬了他。
⑶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他就是这样开始他的外语学习的。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他的那些贴满家里的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抚摸着那些东西,使那些东西花开般有了生命,和他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⑷所以当许多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的虚荣心当然得到满足,但是我其实是很清楚的,孩子是以他的刻苦方式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有时候,他很贪玩,读中学时最迷恋的是NBA篮球,哪怕考试再忙,每晚的电视只要有NBA的比赛,他是必看不误,你怎么说他,他也是雷打不动。为此,我和他发生过冲突,弄得他哭着对我说:“我什么时候因为看NBA把功课耽误了?我现在看电视耽误的时间,我会安排时间补过来。”
⑸①我知道我们大人的时间显得越来越慵散了,但孩子正是忙的时候。②现在,他读大学了,时间更紧张了,偶尔回家一趟,或是陪他妈妈逛商店,或是陪我聊聊天,其实都是很耽误他的时间的。③听我说完之后,他会对他妈妈开句玩笑:“妈,你看我爸又耽误了我的时间,我得晚睡几个小时了。”④而且,我发现我变得爱唠叨了,也许好不容易看到孩子回家一趟,总想和他多说说话,便缺少节制,而他变得懂事了许多,从来没有不耐烦过,总是放下手中的书本,听我说不完地说。
⑹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十一点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边的二十四小时店永和豆浆店,买点吃的,一坐坐一个通宵或半夜。
⑺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必须这样付出刻苦努力的代价。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几年,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⑻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儿子打来电话告诉我和他妈妈:“英语六级成绩出来了,我得了八十九点五分。”他知道做家长的就是一根死筋认成绩,他只是很遗憾地说:“就差半分,要不就九十分了。”这个成绩是他们系里的第一。他的四级英语考试,也是全系第一,得了九十二分。
⑼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在家贴满的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张小纸条。
⑽我发现居然厨房、房门、厕所……好多地方还保留着那些小纸条,只是已经颜色变得发黄,但蓝色的圆珠笔写的英文字迹依然清晰,好像岁月在它们的上面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⑾八年时间过去了。
⑿一个孩子就是从这里跑了出去。我为他高兴。
14、小铁接连两次问我,我居然都未发现他的杰作,下文作者交代了原因是 (2分)
  答:                                                                       。
15、请你想像一下,在父母没有回来之前,小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呢?请用30字左右加以描写。(3分)
答:                                                                         。
16、“孩子是以他的刻苦方式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一句中“他的刻苦方式”是指上文哪件事而言?(2分)
答:                                                                         。
17、“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在家贴满的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张小纸条”,此句有何弦外之音?(3分)
 答:                                                                        。
18、在你的周围,还有一些同学以自己不够聪明为由,懒散地应付着自己的学习,还有一些同学以为自己非常聪明,浮躁地敷衍着自己的学习,你想对这些同学说点什么?(3分)
答:                                                                           
                                                                            。
(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4题。(共16分)
                             轻点关门
1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了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2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小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3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在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4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5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6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实际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19、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膝 (      )盖             不禁(      )
20、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李先生的“儒雅”风度主要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  (2分)
答:                                                                    。
22、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
23、李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答:                                                                    。
24、 阅读全文联系第6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                                                                    。
五、作文(50分)
25、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________”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必须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与上面题干中“做人要”组成一句话(如“做人要诚实”)作为文章的中心或论点。这10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  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600字。 
  题目:









                                                                                                                                                              100









                                                                                                                                                              200









                                                                                                                                                              300









                                                                                                                                                              400



700



                                                                                                                                                              500









                                                                                                                                                              600









700
















     2008——2009学年上学期段考初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共14分,每小题2分)
1、答案:C   A.猝然(cù)    B.蓦地(mò)   D.跻身(jī)  载歌载舞(zài)
2、答案:B A.沸沸杨杨——沸沸扬扬   C.墙橹——樯橹    D.宠然大物——庞然大物
3、C  ( A.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B.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C.“不甚了了”指不大了解,不怎么清楚。D 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见”。)
4、答案:B   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在“取得”前加一个“否”字。
5、C
6、答案:B.项中“鲁迅叙述了自己童年……”有错,小说中得“我”不能等同于作者。
7、D
二、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8、A   9、C   10、B  
11、
(1)译文:看见渺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译文:心中想像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三、文化积累(共20分)
13、
(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2)思念故乡
(3)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不局限于此,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4、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15、焦急  激动  渴望表扬 16、上初中时学英语贴小纸条 17、小铁一直是个努力的孩子
18、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二)19、① xī ②jīn  20、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要求。②完成父亲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他患病父亲的关照(意思对即可)  21、李先生的儒雅主要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 22、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的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包含两层含意,意思对即可) 23、李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  24、符合文意,语言简洁即可。
如:有付出才有收获。
五、作文(50分)
参照08年中考标准,此略。 (122.198.2.2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