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周达标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淮安中学周达标练习(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安中学二部高三年级语文一周达标练习(十一)编制人:马志勇审核:李斌校对:毛志红注意:试卷总分:90分时间10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晕倒/晕车解数/解甲归田屡见不鲜/寡廉鲜耻引吭高歌/一声不吭B.下载/载体嫡传/同仇敌忾鬼使神差/差可告慰蜚短流长/成绩
试题预览
淮安中学二部高三年级语文一周达标练习(十一)
编制人:马志勇  审核:李斌  校对:毛志红
注意:试卷总分:90分    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晕倒/晕车   解数/解甲归田   屡见不鲜/寡廉鲜耻    引吭高歌/一声不吭
B.下载/载体   嫡传/同仇敌忾   鬼使神差/差可告慰    蜚短流长/成绩斐然
C.伺候/伺机   间架/间不容发   高屋建瓴/身陷囹圄    渐车帷裳/防微杜渐
D.稽查/通缉   混蛋/混水摸鱼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刨根问底/如法炮制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甲壳/金蝉脱壳    栖身/栖栖不安    积攒/万头攒动
B.诘问/诘屈聱牙    浅薄/日薄西山    着凉/着手成春
C.叱咤/姹紫嫣红    埋怨/阴霾不散    偌大/唯唯诺诺
D.胆怯/锲而不舍    龋齿/踽踽独行    纾难/别出机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大门,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艰苦奋斗,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C.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街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
D.凯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的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入山砍竹。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伦次,怪诞不经。
B.美国是如何把世界都拖下了的?我以为,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说明,美国以往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是“为渊驱鱼”的规则。
C.这位曾在伦敦留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上海女孩机不可失地打开相机拍摄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D.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就这样天诛地灭于小小的鼠疫,估计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惨败致死时也会留下“天亡我也”的一声叹息。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B.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科学技术搞上去。
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D.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起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师傅心里非常着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钱学森先生为了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研究难题,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提升了我国导弹发射的成功率。
B.南通地处长三角和江苏沿海地区的核心交汇区,兼具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区位优势,称得上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C.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2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体育总局将尽快拿出方案来解决足球问题,让足球水平和足球市场都有大的改观。
D.在第四届东亚峰会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总结回顾了一年多来双方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挑战的历程,表达了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意愿。
7. 根据图表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2009年上半年
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广 东 江 苏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6538 7.1 15530.5 11.2
工业增加值 亿元 6995.48 4.4 7831.76 12.3
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21876.82 -6.5 26174.2 5
工业利润 亿元 852.64 11.2 1078.1 7.2

(1)从江苏与广东两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可以看出:(3分)

(2)与广东相比,2009年上半年江苏工业呈现的特点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 11题。
先母邹孺人灵表
[清]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祖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①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恒过半。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
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槁于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年,竟致不起。呜呼痛哉!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
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②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
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③。
                                                 (节选自《述学补遗》)
【注】①奉:祭祀。②天属:直系亲属。③封树:聚土为坟叫封,植树为标记叫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归于汪,汪故贫             归:出嫁
B.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         济:度过
   C.迨中入学宫                   迨:等到
   D.更百苦以保其后               更:改变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先母生活劳苦的一组是(3分)
   ①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        ②月中不寝者恒过半
   ③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④率日不得一食
   ⑤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          ⑥论其摧剥,金石可销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之家,小时聪明,空闲时偷听父亲讲课,就能背诵私塾中所教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房屋,汪中的祖父没有地方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外安排房子来侍奉他。
   C.先母身体一向强健,可是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汪中稍有成就时竟一病不起。
   D.先母虽然中寿而死,但汪中想到母亲的一生的辛劳,仍然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的后人能够永远记住先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3分)
(2)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恒过半。(3分)
(3)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2)      ▲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3)艰难苦恨繁霜鬓,      ▲     。       (杜甫《登高》)
(4)几世几年,      ▲     ,倚叠如山。   (杜牧《阿房宫赋》)
(5)若夫     ▲     ,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6)衔远山,吞长江,     ▲     ,横无际涯;     ▲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     ,      ▲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 ~ 17题。
木 偶 戏
筱 敏
   乡间的木偶戏比较简陋。几个艺人,三两挑子,重要的是挑子里挑的并非寻常的菽谷粪肥和日用百货,却是用帘子遮实了的一些什么。有一个奇异的世界走来了,有一些新鲜的故事要开演。
  锣鼓响起。锣鼓声刮破寡淡的日子,在僵滞的空气里凭空迸出火星子来。敲锣人手脚并用,许多匪夷所思的机关,浑如奇巧的机器,脚尖踏着响,脚跟踏着响,膝盖屈直之间也响,手中一对槌子,翻动如飞花流星,发出乱箭一般震慑四方的轰响,口中还衔一枚锐利的竹叫子。只一个人,便制造了千军万马的动静。
  尘土飞扬起来。许多的足,在锣鼓声中起落,男女老少的足,一时都像系了线的,被一个人的锣鼓提溜着起落。人们似乎等一声锣鼓已多时了,干枯的年景里等一声雷,等一滴雨,等一个喜兴而聚的由头,人们也就在自己踏起的尘土中,看见了千军万马的动静。
  几支竹竿子一挑,搭上艳红的帘布,饰以几挂流苏,戏台子就搭好了。几支细瘦的竹竿子骨架,经这些红红绿绿的物什一装,就成了瑰奇的殿堂,映得那些尘土、那些禾菽都顿失颜色。
  人们低矮下去。于是纷纷仰起脖子。
  开戏了。木偶们相继登场。这些蜷曲在灰扑扑的布口袋里的木偶,头脸上尽镀着太阳的金辉,英雄般呼啸而至,披挂以小弓小箭,小幡小旌,头顶上象征神武和权力的雉鸡翎。石破天惊一声铜锣,告诉人们英雄在号令千军。挑子里那个灰扑扑的布口袋,有如魔法口袋,可以掏出皇上,可以掏出臣子,阎王、土地、雷公、电母、观世音……每掏出一个,撑起,阳光灿烂立在台上,就是一个盖世神人,或定乾坤,或决生死。朗朗天日之下,生生地见着这些神人起来,下去,出来,进去,天和地翻过来覆过去地变。
  人们看得呆了。也有惊骇,也有敬畏,更要紧的是喜欢和舒适得呆了。那些黄土里抟出来的脸孔,有黄土的粗糙和混沌,没有奇峰峭拔,没有危谷渊深。干燥的黄土无始无终地干燥着,布满皱纹和皲裂纹。
  木偶的眉目倒是极尽夸饰。但它们的五官是固定的,每要表演喜怒哀乐,它们就以固定的程序运动全身。笑的时候,或仰面向天,或弯腰捧腹;哭的时候,或以袖遮面,或呼天抢地。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尤其的大,开合的幅度更尤其的大。从那嘴巴里滔滔不绝喷射出来的话,自由自在,一时让台下骚动和惊喜。
   人们仰着脖子,笑,发痴,迷瞪,拍掌。人们的眉眼灰扑扑地木僵着,只有那下巴,也像装了机关似的,僵在半空,像一个等待糖豆的姿式。
  这是操纵者最为心满意足的时分,帘布下面,他的每一个指关节都不可思议的机巧。弹指之间,便是一个人的悲欢离合,生死荣辱;反掌之下,便是冬去春来,秋去冬来,天地翻覆,换了人间。他无处不在,又从不现身。正因为他不现身,鬼才成其为鬼,神才成其为神,英雄方能平定天下,霸主方能统慑四极,木偶方能摆布看客,看客方能服膺木偶。天上地下仿佛真有一只翻不出去的手,这叫命运。
  灰扑扑的村落在尘土后面静着。几头老牛蒙了竹编的眼罩,拉着粗重的磨盘,一圈一圈走路。即使花岗石上雕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也并不减轻磨盘的重量。没有谁留意它们已经拉了几个时辰,没有谁留意它们的步履迟滞,委顿。它们并不抱怨,它们活着,就一圈一圈走路。磨盘上碾的是棉籽还是苞米茬子,它们漠不关心。眼罩外面,漏进来的是些许红光,还是白光,还是彻底黑暗,它们同样置之漠然,尽管这预示着将要在它们身上发生的事情,甚或已经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事情。
锣声一阵一阵碎裂了,远了,那是散戏的锣声。
                                          (原文有删改)
13.文章开头说“有一个奇异的世界走来了”,纵观全文,你认为“奇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6分)


14.作者分别用“低矮下去”“仰起脖子”“看呆了”“笑,发痴……”“僵在空中,像一个等待糖豆的姿式”等精细传神的词语描写观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结尾部分,写老牛拉磨的情景的意图是什么?(5分)


16.请选择一个角度,探究文章通过“木偶戏”所表现的主旨。(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 20题。
趋近自然
范 曾①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与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还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的文化,在世界遥远的上古即已存在。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见,所以文化往往在偏见中成长,偏见越烈,则其文化的独立性越显著。
   文化的多元还来自人类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这种认识,会渗透到他们文化的各个领域,世代传递,以至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这种传统是那样的坚不可破,成了精神维系和凝聚的元素。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充满了竞争。然则人类各族群的固有的文化,却不屑于这种一体化竞争,他们各自为政。文化的多元有一部自身的宪法,便是“自在”和“无涉”。当“竞争”这一不期而至的幽灵,来到这自在的境遇时,它如不抱“善”的愿望,它就会在不远的未来被人类弃置不顾。一切的自以为大规模的文化自我膨胀,在人类族群的集体记忆前,本质上都是脆弱的,不能永年的。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是无穷极的美的感受,各取所需,于是多元以生。多元从本性上讲,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相互勉励、相互敬重、相互热爱。
真正的、有永恒价值的人类各族群的文化,都是自然生发之果,它们不是人类先验理念设定的产物。大自然在人类的意志之前,有着不可转移的目标。依循这个目标,而不是妄自尊大地自以为是,人类便能得益匪浅,这在中国叫做“天人合一”。
    在电脑统治全球的时代,比尔•盖茨可称无冕之王。然而电脑软件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多元是两回事。手机上都会出现同一种谐谑、同一种笑话,它和多元杳不相关,因此它与人类文化的进步关系甚微。人类在电脑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前罔之所遭②,甚至有些失态。同一类型的机器,必有属性相类的产品,电脑不是人脑,那是缺乏温度的无情界,无隙不入,宛如沙尘暴,它不是多元文化的福音。
    今天的世界,所有的文化都各得其所、各臻奇妙。它们没有高低之判,只有自身独特的美奂。把握着文化的多元是通向和睦未来的不可忽视的梦。它是那样的美妙,它和大自然的多样性同在。
【注】①范曾:当代著名书画家,江苏南通人。②罔之所遭:遭遇蒙骗。罔,欺骗。
1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元的文化植根于原始和早期的农耕社会,自然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族群的审美需求,为多元文化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B.不同族群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各有不同,这不同的认识最终沉淀为维系和凝聚其族群精神的传统。
C.人类各族群的文化,不是人类先验理念设定的产物,而是自然生发之果,它们都是在族群的一偏之见中成长。
D.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天人合一”,反对人类在自然面前妄自尊大地自以为是,呼吁人们顺乎自然,把握文化的多元。
18.人类文化多元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应如何保护人类多元的文化?
(6分)




19.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在电脑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前罔之所遭,甚至有些失态”?(6分)








高三年级语文周练十一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 A(A.yūn/yùn  xiè/jiě  xiān/xiǎn  háng/kēng  B.zài  dí  chāi/chā      fēi/fěi  C.cì/sì  jiān  líng   jiān/jiàn D.jī/jí  hún  sài/sè  páo)
2.C(A项,甲壳/金蝉脱壳;B项,浅薄/日薄西山;D项,胆怯/锲而不舍,读音相同)
3.D (应该用“惟妙惟肖”,语境中是强调复制得像;“栩栩如生”强调活。)
4. A (B“为渊驱鱼”的意思是“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以邻为壑”等。C“机不可失”用于早已等待的“好机会”,把见到“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称为早已对待的“好机会”不妥,应用“不失时机”。D “天诛地灭”是贬义词,指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用于“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显然不当,应为“土崩瓦解”。)
5.D(A.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惊慌”。B.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C.语序不当,应交“没有”调至“把”之前。)
6.(3分)B(A项,成分残缺,在“更为复杂”前应加“解决”;C项,搭配不当,“水平”不好与“改观”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为“回顾总结”。)
7.(5分)(1)江苏地区生产总量略低于广东,增幅却远高于广东(3分)。
(2)江苏工业各项指标均超过广东。(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8.(3分)D(更:经历)
9.(3分)D(①③表现母亲的贤孝仁爱,⑥是议论,不是直接表现)
10.(3分)B(不是“祖父没有地方居住”,而是先祖的灵位无处安放;不是“侍奉”,应为“祭祀”)
11.(1)外祖母早亡,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他。(①“张孺人”“处士”的人称转换。②蚤没:早亡。③衰耗:衰老。)
(2)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置办,(她)一个月里不能安睡的日子常常超过一半。(①饮食衣屦:吃的穿的。②具:置办、备办。③恒:常常。)
(3)家庭得以重新振兴,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而死了,即使不相识的路人都会感到悲伤,何况儿女呢?(①再造:重新振兴。②而:表转折。③行路:不相识的人。④况……?:反问语气。)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人,明末迁居江都;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断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世系不明。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授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他,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德,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位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割让另外的房间祭祀他们。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女婢,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备办,一个月里经常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先父过世,伯叔父们更加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生活艰难)仍然想着能与子女相互保全。恰逢那年发生大饥荒,竟然穷到一无所有没法活命的地步。 
再迁家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块席子大的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常常叫姊姊看守着家,母亲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往往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着稻草睡觉。冬天夜里常常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互拥抱在一起,想不到能安全度过一夜,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等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渐渐地能获得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延续几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胡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关心。当我小时,同族亲戚中没有人体恤我。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直到我成家立业。
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计算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年轻时苦于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困之苦,老年苦于疾病延续折磨,加上亲人的背离,事情的愁闷,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啊。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熔化,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命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送别死者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而死了,即使不相识的路人都会感到悲伤,何况儿女呢?多么悲伤啊!
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去世,第二年三月十六日与先父合葬在同一个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来抚育汪氏的后代,希望汪氏的后人还能保护那坟墓和坟墓上的树木。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1)赢得生前身后名(2)箫鼓追随春社近(3)潦倒新停浊酒杯(4)摽掠其人 (5)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6)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7)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3.(6分)①锣鼓、帘布等简单道具造就了瑰奇的殿堂(2分);②魔法口袋里迭出的人物、新奇的造型震慑了观众(2分);③木偶戏演绎的神奇英雄故事,造出奇异显赫的气势(2分)。
14.(6分)刻画了观众随剧情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神情动作及心理特点(2分);说明观众被戏里的氛围和英雄神人的故事牢牢吸引住了,反映了农民对英雄神灵的服膺和膜拜(2分);侧面烘托了木偶戏表演的精彩和强烈的感染力(2分)。
15.(5分)与上文喧闹的木偶戏演出,形成强烈对比(2分);运用象征手法,以老牛的形象,暗示古老乡村生活的单一闭塞与村民生存状态的沉重麻木,表现了乡村的沉睡不醒与经年不变(3分)。
16.(6分)答案一:文章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木偶戏演出时的“乡村民俗图”,说明木偶戏艺人来到粗糙单调的黄土地上,给贫困饥渴的人们带来很容易满足的欢乐。
答案二:作者回忆童年时木偶戏给乡间带来的欢乐、新奇和生机,描绘了乡村浓郁的民俗民风图,表达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怀乡情结。
答案三:写艺人表演木偶戏,给村民带来欢乐和新奇的同时,也在传播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文化,代代上演的神人英雄故事,折射了村民特有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
答案四:写艺人表演木偶戏,给村民带来了片刻的快乐和陶醉,然而戏终人散,乡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古老乡村依然延续着永恒的轮回,表达了对乡村文化现状的叹息。
答案五:写村民如木偶一般,被木偶操纵者牵引着,被命运之手控制着,谁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7.(3分)C(应是“真正的、有永恒价值的人类各族群的文化”,“都是”武断、绝对化)
18.(6分)(1)①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的多样性(1分);②人类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1分)。(2)①顺乎自然而不自我膨胀(2分);②平等地看待不同族群的文化,与不同族群文化和睦相处,相互勉励、相互敬重、相互热爱(2分)。
19.(6分)(1)因为电脑本身不具有人的思维和情感,人类在电脑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缺乏人际、族群间正常交往中的情感交流(3分);(2)因为电脑无隙不入,势必使人类失去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势必侵入不同族群的文化领地,影响人类文化的多元共存与发展、进步(3分)。 (222.184.9.10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2009年四川省江油中学高二半期语文试题』  下一个『淮安中学高三语文周达标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