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第Ⅰ卷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围炉煮茗(míng)箕踞而遨(jù)戕害(qiāng)召唤(zhào)B.窗临远阜(fù)施施而行(yí)恣意(zì)间或(jiàn)C.地濒大海(pīng)几不成墨(jī)夹(jiā)衣慰藉(jiè)D.不积跬步
试题预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围炉煮茗(míng)   箕踞而遨(jù)         戕害 (qiāng)      召唤(zhào)
B. 窗临远阜 (fù)        施施而行 (yí)     恣意(zì)      间或(jiàn)
C. 地濒大海(pīng)    几不成墨(jī)          夹(jiā)衣         慰藉(jiè)
D. 不积跬步(kuǐ)       洗洗涮涮(shuàn)       蛰居(zhé)     给予(jǐ)
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莫衷一是      雾霭      冬宵三友       曝背谈天     
B.毛骨悚然      震撼        披荆斩棘     引觞满酌
C.无动于衷      沧茫         义无反顾       树枝槎桠
D.撼动人心      鬼域         群山之巅       逍遥快活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名不虚传。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他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青天碧落之下,你虽然不感到岁时的肃杀,但却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B.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对真正的读者来说,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一声深沉、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为荀子所著,其中的《劝学》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应持的态度。
B、《师说》中韩愈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C、《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赋”是一种文体,“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本文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柳宗元游西山,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畅游沉醉之乐,又借西山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并完成6—8题:
甲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办法);     B.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
7、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8、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并完成9——11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9.下列实词在句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知杭州仁和县      知:掌管,作……知县       B.以谢平昔奖进     平昔:往常,过去。
C.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冀:希望。             D.所忧者气峻而骄 峻:严峻。
10.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故为之文以志                    D.以成其德耳

第Ⅱ卷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1.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3分)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2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四、默写(10分)
13.(1)                      ,而不知其所止;                        ,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
                     ,                     。
(3)故木受绳则直,                      ,                      ,                      。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16题。
                                 (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赫尔曼•黑塞《获得经典的途径》)
                                     (二)
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培养。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功利的、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认识和了解经典。要阅读经典,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这样也许才能感受到经典伟大而神圣的气息……
我喜欢卡莱尔的这句话:“特别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想,阅读经典也是这样。在静静阅读经典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做一个“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袁跃兴《静静的经典》)
(三)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读古人的书, 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 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 迫害至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陈四益《站着读与跪着读》 )
14、阅读语段(一)有关“杰作”的论述,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阅读杰作需要花气力、下功夫?(3分)


15、阅读语段(二)
(1)作者为什么说经典的本质和灵魂是“静静”的?(2分)




(2)这与黑塞倡导人们读经典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1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经典也应如此,结合语段(三),说说怎样才是“站着读”。(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7、作者在“拾叶”中都获得了哪些乐趣?请加以简要概括。(3分)
  
                                                                     

18、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5分)



 19、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六、语言运用题(9分)
20、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0个字)(3分)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

2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注意首尾相应。(4分)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春天的清晰;                         ,
                              ;                           ,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22、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理解,让人耳目一新。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名句的不同看法。(2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看法:                                                                         
                                                                                  
                                                                    
七、写作(60分)
对手是什么?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练习语文答卷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翻译:
(1)                                                            
(2)                                                            
(3)                                                            
                                                                 
(4)                                                            
                                                                 
三、诗歌鉴赏
12、(1)                                                            
                                                                 
                                                                 
(2)                                                            
                                                                
                                                                 
四、默写:
13、(1)                   ,                   ,                 。
(2)                              ,                           。
                              ,                           。
(3)                  ,                   ,                  。
五、现代文阅读
(一)14、                                                                
                                                                 
15、(1)                                                                
                                                                 
(2)                                                                
                                                                 
16、                                                                
                                                                 
(二)17、                                                                
                                                                 
18、                                                                
                                                                 
19、                                                                
                                                                 
六、语言运用
20、


21、                              ,                             ;
                                 ,                             。
22、                                                                
作文                  对  手     


















    200



















400



















600



















800

820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练习语文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A D C A D A
1.C 濒  bīn   夹jiá              2.C苍茫            3.B 一文不名指人穷。
4.D.A关联词错;B“于”多余;C去掉“以……来说”
5.A《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6.D“焉”,兼词,“于此”                    9、 D峻:高傲。
10、D (A项介词,因为或凭;B、C、D均为连词,相当于“来”。 
11、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已,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间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第1句中三个关键实词“及”,“略”,“课”的含义要理解正确,省略的成分要补充,语序要略加调整(甚急课其职事)。
第2句的关键词为“患”,“达”,句首省略介词“以”。要补充出来,理解为“凭”。
第3句前2句的定语后置,3、4句的“上”“下”活用,第5句“用”的翻译。
第4句前2句的宾语前置,第3、4句“或”,第5、6句的“小学”“大”的用意义。
12、(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4、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的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而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    
15、(1)因为它静静地永恒存在于时间的长河中,静静地给人心灵的影响。  
(2)黑塞倡导人们读经典是因为读经典是人获得教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本文的作者恰恰向我们表明了经典的这种本质和意义,它能让人在平静中完成精神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从而获得教养。   
16、、(1)平视经典。(2)客观对待。(3)全面对待。(4)独立思考。(5)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答对三点即可)
17、(1)感受到银杏树叶有一种特别的风格;(2)感觉到风景更加好看;(3)留作纪念,帮助记忆,引发回忆。
18.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庄严高洁;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
19.(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
    (2)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
20、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 
21、只给你一朵浪花,就能叫你去想像大海的浩渺;只给你一颗星星,就能叫你去想像星空的灿烂。
22、另一看法: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58.214.243.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高一日常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