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卷(高一必修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粤教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闷热(mēn)蚌埠(àng)慰藉(jiè)置之度外(dù)B.抓阄(jiū)洁癖(pǐ)跬步(kuǐ)呶呶不休(nú)C.中肯(zhòng)懵懂(měng)采撷(x
试题预览
粤教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闷热(mēn)       蚌埠(bàng)     慰藉(jiè)      置之度外(dù)
B.抓阄(jiū)        洁癖(pǐ)        跬步(kuǐ)     呶呶不休(nú)
C.中肯(zhòng)     懵懂(měng)     采撷(xié)     切磋琢磨(zhuó)
D.胭脂(yān)       脚癣(xuǎn)     处暑(chù)     滂沱大雨(p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财政资金的投向要瞄准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不是先去锦上添花,而是要优先解决由于某些政策失误,由政府部门自己造成的不公平问题。
B.争论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C.北京奥运村是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来设计的,因此在硬件上和以往的奥运村平分秋色。奥运村将分成三个区域,分别是居住区、国际区和运行区。
D.由于姚明在火箭队打球,中国观众对NBA的忠实程度已经超越其他一切体育比赛。因为爱屋及乌,所以和NBA有关的体育用品和品牌都得到了球迷的高度认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今年的“两会”上,物价和民生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代表们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我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宽带上网网民总数达1.2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达20%。
C.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日本人对此极为关注,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门票,以方便日本民众前往北京为奥运健儿加油。
D.2007年汉语盘点活动日前结束,网民选出国内、国际最热字词分别为“涨”、“民生”、“油”,其中“涨”字成为国内热字,是因为物价全面上涨的结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们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如一股清清流淌的甘泉,滋润人的生命。
①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
②似乎只是和作家、学者相连
③乍听起来往往给人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 
④文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⑤但当真正接触起来才发现 
⑥而拒普通人于门外
    A.①⑥②⑤④③     B.②⑥⑤④①③      C.①④③②⑥⑤     D.③②⑥⑤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亲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至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暑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谴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薄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苦身投老        投:接近
B.政尚严猛        尚:尚且
C.虽务经学        务:致力
D.虽在宴居        宴:安闲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闻览以德化人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①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遇之      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①候览冠,乃敢升堂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    )(3分)
①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⑤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事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饮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9.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中画波线的语句断句。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3分)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2分)
译文:                                                                       
②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4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3分)
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3分)
答:                                                                                    
11.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6分)
(1)高山仰止,               。 (《诗经•小雅》)
(2)            ,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3)知人者智,                。 (《老子》)
(4)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5)                   ,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6)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完美与残缺
从维熙
①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当月圆时,有“花好月圆”之美词;当月残时,又有“一镰钩月”之雅说。笔者常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月残,而只有月圆;或只有月残,而无一轮圆月,那将失去多少风景?如果把这一美学概念,引申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观话题之内,那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情趣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族心态的问题了。
②几年前,一位台湾的摄影家,要拍一幅圆明园的夜色写真,我陪他选择月圆之夜前往,但是到了圆明园之后,面对那断垣残壁的历史沧桑,我们忽然意识到月圆下的圆明园,拍出来虽然好看,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令人开心的风景,而是中国百年国耻的纪念园。虽然这比在月圆下拍摄,要艰难许多,最终他还是等到了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才重新开动了摄影机。
③笔者所以要重温这段往事,实因重新修复圆明园与保留其历史原貌之争,既是关联到建筑的问题,又是超出了建筑学本身——关联到民族心态建筑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珍惜历史的完美,是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面对历史残缺,并珍惜这种残缺,却始终是个没有解决好的大课题。重建圆明园的历史辉煌与反对重建圆明园之争,典型地反映出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充分依据的:本来圆明园是国耻的标本,留下这个活标本的原貌,使国人牢记“火烧圆明园”的悲凉往事,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有利于民族奋发图强;但是偏偏有一些清史学者,难以割舍中华民族的“圆月情结”,慷慨激昂地反对保留历史残缺,倡导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再现圆明园昔日的风华。这里,姑且不说“克隆”出来的圆明园,其本身就是赝品;就是再现圆明园的全部辉煌,也无助于中华民族的明天——正好相反,它将让子孙后代淡化国耻,并瓦解消融民族务实的心灵建筑。
④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仅以德国科学严谨之风,与国人中假凤虚凰的心态,作一个对比: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和美茵河的汇合口有个科布伦茨小城,这儿曾经耸立着威廉大帝的雕像。威廉大帝何许人也?他是将德意志统一成一个国家的大帝,被德国人称之为德意志之祖。人们为了缅怀他将东西南北中的日耳曼人,缔造成一个强大的德国,在科布伦茨两条美丽河流的汇合口,铸成了一座巍高的青铜纪念碑,以纪念他的历史功绩。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苏联从德国西部强渡莱茵河、围歼希特勒军团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这座青铜雕像上,从此这位策马张弓的德意志之祖肖像消失了。待我去那块圣地朝圣时,那儿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墩台。当时正是深秋,墩台上飘满了黄色的落叶和白色的鸟粪,让每个来这儿的游者,无不感到凄切和悲凉。这是其一。其二,在德国柏林最热闹的裤档大街,昔日曾经耸立着一座著名的尖顶教堂,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那座教堂的顶部正好被炮火自上而下地劈去了一半,多少年过去了,那教堂也没有重建和修复,赤裸地站在繁华的大街上,向世界展示它的历史沧桑。对此我曾以中国人的心态,询问过德国友人和德国民众,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精心地保存这些历史残缺,让子孙后代不忘德国发动二战的罪恶。
⑤当年,德国是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还在千方百计地保留历史残缺;而我们在近代史中是被弱肉强食的民族,倒反而不惜花费重金,克隆往日的历史辉煌,这种南辕北辙的心态,距离究竟有多远?恐怕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量器,能丈量出这种距离。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到底哪个更能符合民族自强的内在逻辑?哪个更富有时代的前瞻性?哪个更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仰以德国而论,它今天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再建起一座青铜雕像,就是在科伦布茨再竖起十尊百尊威廉大帝的金像,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知道那是遮盖民族的耻辱,是万万不能做的事情。难道我们这个不断被列强肢解和侵略的民族,就能遮其自家之丑,重新修建圆明园(实质为“克隆”),来淡化昔日被列强瓜分的国耻?前不久,党中央明确提出“求真务实”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更让笔者感到投人大量资金、全面修建圆明园之举有待商榷。且不说我们还有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水平线上;就是有一天我们从发展中国家进人了全面富足的国家行列,我们也不能淡化昔日之国耻。
⑥中国有句古话,似可当此文的结论:
⑦假凤虚凰者误国,卧薪尝胆者兴邦!
12.对文章题目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完美”是一种美,“残缺”不是美,残缺的圆明园就是要显示过去列强的罪行。
B.“残缺”是为了衬托“完美”的,没有“残缺”就没有“完美”。
C.“完美”与“残缺”两者都是美,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对象的美。
D.“完美”与“残缺”一般来说都是一种美,但文中说的圆明园的残缺决不能称为美。
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但不如一钩残月下的圆明园,更富有含金量”中的“含金量”在文中的含义是“与残月下的圆明园废墟相一致,更能突出圆明园作为国耻纪念园的意义”。
B.“乱云遮月——圆月被吞噬到只剩下一弯残月的更深时分”才去拍摄,其用意是与圆明园废墟协调一致。
C.“圆月被吞噬”象征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吞噬。
D.“我们民族心灵上的顽疾”是指“圆月情结”。
E.德国保留“历史残缺”和中国重修圆明园这两种思维模式,都符合民族自强的内在逻辑。
14.简要概述第④段中作者提到的两个例子及其作用。(4分)
答:                                                                                   
15.作者的观点是反对重建圆明园,文中共讲了哪几点理由?请分条列出。(5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请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冰心:二十世纪中国的爱神 
刘再复
二月二十六日,旅居芝加哥的冰心的外甥陈钢打电话告诉我,他的外婆病危。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立刻想到,这位诞生于—九OO年的世纪同龄人大约将与本世纪同时结束。果然,过了两天,美国中部清晨七时,我得到冰心刚刚去世的噩耗。因为有心理准备,所以在陈钢起程回国奔丧前夕,我便请他为我代送鲜花花环和带去我的哀輓敬辞:“中国伟大的现代散文之母冰心永垂不朽——您的名字永远代表着爱与光明。”
冰心确实是个奇迹。这不仅是她诞生于世纪头一年和逝世于世纪的最后一年——与二十世纪同始终,而且还因为她这样一个弱女子。竟能在本世纪巨大的历史沧桑中以及在这种沧桑所带来的险风恶浪中至始至终贯彻她的爱的信念,并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爱的旗手,从而使“冰心”二字从今之后将代表着爱与光明。爱是永恒的,冰心名字之下的散文、诗歌、小说及其所蕴含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也是永恒的。中国是一个没有完整神性形态的国度,而二十世纪又有“科学”、“革命”等各种名义围困宗教,却偏偏出现冰心这种“爱一切人”的伟大宗教情怀,自觉地背负起灵魂苦行的十字架,这不是奇迹是什么?冰心早就说:“理想的和爱的天国,离我们竟还遥远,然而建立这天国的责任……正在我们最能相互了解的女孩儿身上。”(《冰心文集》第三卷,第四十七页,上海文艺出版社。)每次想起这句话我就感到惭愧。幸而我随即总是又想到,但丁走访地狱之后也正是由一弱女子——原先的女友、后来的女神贝亚特丽齐引入天国的。在此世纪末的时间点上,我已确信,天国并非洪秀全们的暴力能够建造的,它恐怕需要像精卫噙石那样用一颗一颗爱的心灵去铺筑。冰心,正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贝亚特丽齐,她是同我们一起进入地狱又引导我们向着天国之门前行的爱神。
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我说冰心的名字代表着爱与光明;作为个人,我则把冰心视为故乡和精神母亲。一九八七年,厦门鹭江出版社编选《福建散文作家作品集》(任凤生编),请我作序。我在序中这样评说:“冰心天生一副奇绝的女儿性,她降临于人间,彷佛就是为了负载天下一切苦恋母亲的全部深情。她是那样动情地歌颂母爱,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她把母亲放到神圣的庙堂上,把母亲之心看作至真至善至美之心。她的《寄小读者》所表达的乡愁乡恋,不知扣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在记忆中,我最初受到爱的教育,就是从《寄小读者》开始的。我在童年时代,从故乡饮啜了两种洁白的乳汁:先是从生身母亲那里吮吸了物性乳汁;后又从冰心散文中吮吸了灵性乳汁。”也许因为从小吮吸冰心爱的乳汁,所以我和那个布满阶级斗争硝烟的时代便格格不入,觉得自己与自己身处的社会太不相宜,于是,写下的文字总是带着异端情思,然而,这种异端性的沉思,也的确是自己太爱故国与人间。冰心能理解我这一点,包括我到海外,她也理解我。一九九三年,我的朋友万维生去拜访她。她桌上就放着《漂流手记》,并说:我每一篇都读了。九十多岁的老人,把我的三百多页的散文集全都读了,这是怎样的情意和关怀,在国内时,她就一直勉励我,几次到她家,她都给我以母亲般的厚爱。她知道我锋芒太露,特写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条幅给我。
从她十九岁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到一九九九年去世,七十年,八十年,她的爱的丰碑一直屹立于中国大地。二十年来。我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阅读中和自身数十年的社会体验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中国社会最需要两种人格,一种是鲁迅式的敢于对黑暗发出投枪的人格;一种是冰心式的敢于在“斗争神圣”的时代里高举爱的旗帜的人格。前者呼吁“救救孩子”后者呼吁“孩子救救我”。冰心在《寄小读者》的开篇这样呼吁小朋友:“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此刻,冰心已转入另一世界,而她呼吁孩子们帮助她守住的天真天籁与无尽之爱,果然穿越各种战火狼烟而遗留人间,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伟大人生啊。
(2007年10月20日“刘再复的博客”,有删改)
16.阅读文章开头两段,回答问题。
(1)“这位诞生于—九OO年的世纪同龄人大约将与本世纪同时结束”这个句子中“大约”如何理解?(2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冰心确实是个奇迹”?(2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把冰心视为故乡和精神母亲”?请简述其理由。(5分)
    答:                                                                                    
18.文章的结尾,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最需要两种人格,一种是鲁迅式的敢于对黑暗发出投枪的人格;一种是冰心式的敢于在‘斗争神圣’的时代里高举爱的旗帜的人格。”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待在侧,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 “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站起来很严肃地说: “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给气坏了。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受所读书籍的影响,我决定离开旧金山到外地寻求发展。我就去找当时正在旧全山巡回演出的剧团经理,要求在他面前跳舞。考核在一个空荡的黑色大舞台上开始,母亲为我伴奏。我一身白色装束,随着孟德尔颂的《无言歌》翩翩起舞。音乐接近尾声,经理沉默了半晌后转身对母亲说:“这种东西不适合剧场,我看你还是带你的小女儿回家吧!”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们来到了芝加哥,所有的行囊只有一个小皮箱、一些姐姐留下来的珠宝首饰和25块钱。我带着我的白色舞服四处奔走,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剧场经理,一次又一次地在他们面前舞蹈,但是他们的回答全是一模一样:“很可爱,不过并不适合剧场。”
几个星期后,我们终于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只好流落街头。失望再次笼罩了我,有一天我试着向神殿大楼屋顶花园的经理求职。他叼着根巨大的雪茄,高高在上地看着我跳舞,瞧着我伴着孟德尔颂《春之歌》的旋律飘过来又舞过去。
“噢,你的确漂亮,”他说,“也很优雅。如果你愿意抛掉现在这种舞蹈方式,改跳另一种更具活力的,我就雇佣你。”
想到母亲在家里饿得快要昏倒,靠着最后一颗西红柿维生的情景,第二天,我带着褶边裙去见屋顶花园经理,经理十分周到地预付了我当周的50块薪水。
我以艺名在这个屋顶花园迅速走红,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厌恶至极。因此当这个星期结束,经理要跟我续聘,并承诺让我巡回演出时,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我们虽然因此而脱离了饥饿,但我也受够了这种以违反自己理想的舞蹈讨好观众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做。
(节选自《舞者之歌》第一、二、三章)
【注】邓肯,曾在舞蹈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是现代舞蹈的创始人,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答:                                                                                    
20.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5分)
    答:                                                                                   
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不得改变原意)。(6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欢,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答:                                                                                    
23.仿照下列句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命运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肯轻易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沧桑的岁月和命运的磨难。只要你不拒绝冷漠的雪山,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
                            。                       ,                                    。只要你不拒绝重新开始的准备,幸运之神就会垂青于你。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雨是柔和的,润物细无声,让禾苗解除干渴;月光是柔和的,皎洁如水,给大地镀上银辉;母亲的眼睛是柔和的,款款流转,温暖儿女的心房;善良人们的心地是柔和的,人间因而趋于和谐融洽。
柔和是一种美丽,柔和是一种力量¬,柔和还是……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蚌埠”的“蚌”应读bèng;B项“呶呶不休”的“呶”应读náo;D项“处暑”的“处”应读chǔ。)
2.C(C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用于此不合语境。) 
3.C(A项“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缺主语;B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和“同比”重复;D项“是因为……结果”句式杂糅)
4.D(联系上下文,可以先分成两层,再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苏教版班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下一个『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