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四)(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四)(说明: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完成1-4题。(每题3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释义、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四)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 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完成1-4题。(每题3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释义、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独立寒秋(hán qiū寒冷的秋天),湘江北(běi向北)去
B、 漫(màn水过满而溢出来)江碧透,百舸(kě大船)争流
C、 鹰击(jī搏击,形容飞得矫健有力)长空,鱼翔(xiáng鸟盘旋地飞,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浅底
D、 怅(chàng失意)寥廓(liáo guō指宇宙的广阔),问苍茫(cāng máng旷远迷茫)大地,谁主沉浮
2、下面的语句,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看”的领字,据词律,当领起以下四句;据文意,则直贯“万类”句为止。
  B、“万山”六句是分写,“万类”句是总括。其中有远景近景,有动景静景,有平视、仰视、鸟瞰,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蓬勃的秋景图。
  C、“看万山”七句,诗人运用铺陈排比手法,直接描绘了湘江秋色。
  D、诗人借这幅秋景图表现了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大好形势。
4、上片中起了表现秋色之深作用的词语是   (       )
   A、“万山”写山之多,“层林”写林之密。
   B、“红遍”写红之广,“尽染”写染之透。
   C、“漫江”写水之盛,“碧透”写水之清。
   D、“鹰击”写鹰飞之矫健,“鱼翔”写鱼游之轻快。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每题3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佐的人。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                   其:难道。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对。
     于人为可讥                     于:在。
7、下列加点字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而察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其孰能讥之乎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吾其还也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3○4全不同       D、○1○2○3○4全相同
9、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目标越远大,能够达到的人就越少。
  B、要达到目的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其中“志”是根本。
  C、只要“尽吾志”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无悔了。
  D、古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往往比今人更深入、广泛。


第Ⅱ卷
三、
10、翻译上面文言阅读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以单独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刻画在灰黄土层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寒冷与静寂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个山脚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个山脚                         从那一条路  
彻响着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请说出诗中情、景、色、音响的具体内容。



(2)诗中北国人民的悲哀主要指什么?



12、填空。(12分)
  (1)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4)红军不怕远征难,                              。
  (5)仰观宇宙之大,                       。
  (6)                                 ,齐彭殇为妄作。
  (7)                                  ,渺沧海之一粟。
  (8)庞德是美国诗人,        派诗歌运动创始人之一;有“书圣”之称的是指      代的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         、          ,宋代的苏轼、        、
        、          、           、            。“七月既望”的“望”是阴历的   日。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9分)
                            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班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带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四周,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策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技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选自《在梦中搁浅》)
13、(1)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2)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3)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14、第2段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15、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5分)




16、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心,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班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练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名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不朽的构思。

五、语言运用。
  17、写出下联。(2分)
诸葛草庐中门联:上联:淡泊以明志
下联:                             
  18、将下面的消息改写为“一句话新闻”。(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世界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即将把北京市场从华北地区独立出来,升级为可口可乐中国市场中的“北京区”。“北京区”专门下设奥运筹划部。目前,北京市场有可口可乐散装现调机1600台,自动贩卖机650台。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等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北京饮料市场占据2/3的份额。按可口可乐奥运计划,从今年至2008年,“北京区”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散装现调机可口可乐销售网点,并使价格较低的瓶装可乐全面占领“郊区市场”。将出任“北京区”的总经理说,2008年奥运会前,可口可乐产品将在北京“无处不在”,达到“买得到、买得起、乐地买”的局面。
                                                                       
  19、把下面的短句改成长单句。(可以删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 嫉妒是人人都具有的。
(2) 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
(3) 嫉妒是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
(4) 嫉妒是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
  改为:                                                                      
                                                                             
                                       
六、文化经典阅读。(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第11—12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2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以上两段话中选一段,谈谈你对它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学名著阅读。(两题选一题作答,多做不得分,字数100字左右,共5分)
22.在《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他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要叙述。
23.“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的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这句话是对谁说的?请叙述一件表现其“无抵抗主义”的事件。
六、写作。(70分)
24、阅读下面一首短诗,依据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沙
          世上
          好象——
          只有沙漠最不值钱。
          然而,
          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四)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B 7、D 8、C 9、D
10、(1)古代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够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11、(1)“情”指对北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景”指北方的河底以及广阔的荒漠。“色”指灰黄的土层等。“音响”指手推车的尖音。(2)抗战时期北国人民的沉重艰难的生活。
12、略  13、(1)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失去光彩和神奇)。(2)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3)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14、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15、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16、AD  17、宁静以致远   18、瞄准奥运商机,可口可乐打造北京市场。
19、 嫉妒是种人人都具有的,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陷心理。
六.20.(1)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是担子重大吗?死后才停止,不是路途遥远吗?(3分)
(2)没有想念他啊,真的想念的话,有什么远的呢?”(2分)
21.第一段说明士人要刚强果断,有责任感,持久地追求 “仁” 。
第二段说明仁并不是远离人们的事物,只要你能够真心地追求,就一定能够追求得到的。(2分)
七.22.答:觉慧。(1分)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瑞珏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2分)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2分)
23.这句话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1分)比如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叙述其中一件事即可得4分)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四)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B 7、D 8、C 9、D
10、(1)古代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够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11、(1)“情”指对北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景”指北方的河底以及广阔的荒漠。“色”指灰黄的土层等。“音响”指手推车的尖音。(2)抗战时期北国人民的沉重艰难的生活。
12、略  13、(1)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失去光彩和神奇)。(2)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3)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14、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15、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16、AD  17、宁静以致远   18、瞄准奥运商机,可口可乐打造北京市场。
19、 嫉妒是种人人都具有的,由于羡慕一种较好的生活,想获得一种较高的地位,或是得到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不足为奇和无可厚非的缺陷心理。
六.20.(1)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是担子重大吗?死后才停止,不是路途遥远吗?(3分)
(2)没有想念他啊,真的想念的话,有什么远的呢?”(2分)
21.第一段说明士人要刚强果断,有责任感,持久地追求 “仁” 。
第二段说明仁并不是远离人们的事物,只要你能够真心地追求,就一定能够追求得到的。(2分)
七.22.答:觉慧。(1分)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瑞珏惨死更使他决心要从家中出走。(2分)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2分)
23.这句话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1分)比如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叙述其中一件事即可得4分) (218.6.91.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9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五)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