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人教实验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人教实验版(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期末模拟试题(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本套试卷满分100分(作文40分,其余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本套试卷满分100分(作文40分,其余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襁褓(qiáng)
B. 熨帖(yùn)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ōu)
C. 汤匙(chí) 钥匙(yào) 虔诚(qián)   褪色(shǎi)
D. 颤栗(zhàn) 瞥见(piē) 门楣(méi)  颤动(chà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水淙淙。浣沙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暄闹着归来,渔人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B. 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籍和快乐。
C. 最后努力一摇,小船蹿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D.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此表达内心的感动。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我热切地希望我们语言工作者跟社会上有关方面的人士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特点和_________,编写出一套现代汉语的礼仪模式的教材。
(2)“我没有家了!”李麦心里想着,呆呆地看着地上的东西,夕阳把她修长的影子投在地上,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了___________。
(3)这个会你去参加吧, _________,让老赵去参加也行。
(4)他不会唱歌,你________难为他?
A. 风俗     孤单     否则     何苦     
B. 习俗     孤单     不然      何必
C. 习俗     孤独     否则     何必    
D. 风俗     孤独     不然      何苦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今天他得去做手术,虽说不是什么大手术,也别不当回事儿。
    B. 在今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奋力拼搏,一举囊括了全部金牌的五分之三,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C. 进入2007年,中国家电商家真正迎来了促销月。近一个月来,报纸上随处可见各大家电卖场的广告,有的商家甚至打出“击穿家电价格底线,打破买赠力度纪录”。
    D. 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共享信息,对此,网民们深有体会。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 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B. 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C. 一个非历史研究出身的学者,却在历史研究领域里大放异彩,易中天最近可谓如日中天。
D. 原本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相声艺术,在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去世后,其艰难处境再次清晰凸现。不过1月6日“侯派”相声名家侯耀文却不承认相声界群龙无首,也不承认马季曾经是领军人物。
6. 把下面四句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的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1)早晨是不提问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2)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3)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4)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论坛留言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中学生没有理由不参与其中,就当前国内外发生的时政大事或焦点人物发表自己的随感。请你阅读下列材料,为人民网论坛写上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不超过40字。(3分)
据铁道部透露,今年春运期间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至此,一度沸沸扬扬的“春运票价之争”尘埃落定。
论坛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诗文阅读(24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
8.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 出师未捷身先死,                      。
② 楼船夜雪瓜洲渡,                 _    。
③ 我欲因之梦吴越,                      。
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
⑤ 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
⑥ 昔闻洞庭水,_____________。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⑦ 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9—10题。(5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9. 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6题。(14分)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兵。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持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其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1.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擅:擅长。
B. 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预先,事先
C. 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       弋:取,获得。
D. 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       遑:空闲,闲暇。
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B.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 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3. 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日驱无辜之民
B. 不能灭六国而帝
C. 虽王可也
D. 雨雪霏霏
14. 下列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A.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B. 所以然者何也?
C.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15. 下列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头引述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李桢认为“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 李桢认为,六国欲夺天下,与秦无异,因不能为秦所为,终为秦所灭;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合纵不可能实现。
C. 李桢认为,六国所以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因为没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不到天助,这见解独到透辟。
D. 作者认为六国徜行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种说法与孟子王道仁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16.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6分)
马背民族文化(节选)
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有独钟,先有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的传说,后有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江上波夫认为:日本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草原民族入侵日本,征服土著倭人而形成的。两种观点其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了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
秦王吞并六国统一海内,便梦想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希望自身生命永存不朽,也希望他的帝国永存不朽。秦本身是由西北荒原的羯部落兴起的,得夷狄之力而勇冠群雄。可以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始皇:皇帝的帝国一定要灭亡,那就把他的威风带到海外去吧。秦亡了,它的赫赫军威一半埋在地下,陪伴他们伟大的皇帝,另一半被徐福带到异国。中原地界不再有一丝一毫秦王的气息。
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旦提及,总是虎狼相称,好像与文质彬彬的中华无缘。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白起王翦的长剑轻轻一挥,就是斩首八万、二十万。在中原人眼里这未免过于残酷,对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
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之术成了历朝皇帝驾驭臣民的帝王术,皇帝们是不信儒家那套的。外儒家,内法家,用二元文化,其结果便是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全民文化的虚伪。秦王朝真正的勇猛和强悍则后继无人。
日本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得到了秦朝最健康最有生机的部分,遣唐使来中国时大唐正处兴盛时期,绝无腐败的气息,更无污染的可能。当中国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已经毛丰羽满,开始以倭寇入侵,继而西化改革,始终处于主动求新的状态。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了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便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
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人们走向成功不是因为勇猛和才干,往往是因为平庸。一位拙劣的骑手,是不喜欢让他的坐骑成为骏马的;一个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
17.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日本民间流传的关于徐福的传说,显示出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B. 江上波夫的观点,实质是强调中国古代马背民族的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与当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
C. 秦王朝的勇猛和强悍后继无人,是因为统治者利用儒学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磨灭了中原人身上的凶悍勇猛之气。
D. 文章结尾“长个子”,这句话虽然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的热切期望,但读后让人生出一些淡淡的忧虑,不免悲观失落。
18. 对文意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从早先民间徐福的传说到当代学者的论著,日本人对勇猛精神的推崇是一脉相承的。
B. 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海内,勇猛和强悍是其兴盛强大的重要原因。
C. 秦后的明、宋等朝衰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们不信奉儒家,独尊帝王术。
D. 日本民族在学习、接受外部文化时是善于“拿来”的,他们善于选择精华,为己所用。
19.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的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通过剖析日本和中国民族文化上渊源关系,揭示了民族兴衰的原因。在作者看来,强悍凶猛和勇敢之气对一个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日本具有这种民族气质,中国人正好没有这种气质。
B. 作者有对马背民族文化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深刻批判,有着很强的反思色彩。通过古今中外的纵向比较揭示主题,思路开阔。
C. 作者认为,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在于对秦人唐人文化特别是儒家的合理吸收,中国在历史上衰落,最主要原因是统治者不信儒家而实行外儒家内法家二元文化政策。
D. 同为儒家,明代王阳明与宋朝朱熹二程的学说可以说分别是“狼性”与“羊性”的,前者强调意志、心性,后者则带来驯顺、软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4分)
诗意的栖居(节选)
张晓惠
①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太阳。
② 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的岁月。
③ 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色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 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⑤ 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 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意味。
⑦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造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20. 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地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话可否省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40分)
人离不开朋友,否则太孤寂,但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有人选择了人以外的物作为朋友。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实在是大有讲究。古人提倡慎交,不无道理,交上一个好朋友,可以给你很多的帮助,交上一个坏朋友,也会连累一辈子,以物为友亦然。
在生活中有人以网络为友,有人以书画为友,有人以体育为友,有人以书为友,甚而有人以真理为友……请以“以……为友”为题写一篇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1. B(熨yù贴)
2. C(A. 沙—纱,暄—喧;B. 籍—藉;D. 拔—拨)
3. B(“风俗”“习俗”都表示“社会性的行为或生活的习惯”的意思。“风俗”偏重于长期沿袭下来的风尚、礼节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稳定性,一般不用于贬义;“习俗”偏重于社会习惯、民风社俗,中性词。
“孤独”“孤单”都表示“孤零零一个人”的意思。“孤独”注重于“独”,没有依靠或帮助,多指远离集体不和别人接触,感到寂寞悲哀,常形容人的感觉或性格,程度较深;“孤单”着重于“单”,单独,多指无依无靠,没有伴侣,感到寂寞,有时还感到力量单薄的意思。
“不然”和“否则”均可以表示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同时在下文指出否定后将会出现的结果,有“不这样”或“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但是“不然”可以表示选择,对上文作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文作出另一选择,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就……(作另一选择)”,而“否则”没有此意。
“何必”“何苦”都是副词,都可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必要的、不值得,因此有时可以通用。“何苦”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必要、不值得,但不一定含有“何必自寻烦恼”“何必自寻苦吃”的意思。因此有时不能用“何苦”代替“何必”,但凡是用“何苦”的地方都可以用“何必”代替。)
4. D(A、“他”是医生还是病人,身份不明;B、“囊括”是全部包括的意思;C、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口号”)
5. B(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八竿子打不着:比喻隔得太远;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群龙无首:比喻一群人中没有领头的人)
6. (4)、(1)、(3)、(2)
本题应注意上下文衔接及阐述的重点。由前句“不是下午茶”可知,选(4)衔接更加自然紧密;(4)和(1)结构一致,且内容相对,所以(1)应紧承第(4)句;第3句再提“早晨”如何如何,第2句未出现“早晨”字样,但依然是在陈述“早晨”的话题,故(2)应排在最后。
7. 铁道部门着眼大众民生,积极回应民意,回归公共服务。这是为民服务、创和谐社会的典范。
8. ① 长使英雄泪满襟;② 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一夜飞度镜湖月;④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 古来万事东流水;⑥ 今上岳阳楼;乾坤日月浮;⑦ 吞声踯躅不敢言;⑧ 隔叶黄鹂空好音;⑨ 人事音书漫寂寥
9. 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10. 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11. A(擅:据有,拥有)
12. A(A项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前一句的“夫”,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议论阐发。后一句的“夫”,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B项两句中“徒”意义和用法相同,副词,仅仅,只。C项两句中“是”意义和用法相同,代词,这样。D项两句中“视”意义和用法相同,介词,比较。)
13. A(名词活用为状语,其余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14. A(A句是反问句,B、C、D都是设问句。)
15. C(“见解透辟”说法有误。这种把成败得失归之于天的说法没有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没有总结到根子上、关键处。)
16.(1)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可以独以这一点来责备秦国。(2)孟子曾经用仁义来劝谏梁、齐的国君,但是他们不采纳,值得感慨啊。
17. C(A项,“日本民族主动地寻找自己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错误;B项,“与当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呼应”错误;D项,“悲观失落”错误)
18. C(“根本原因”错误)
19. D(A项中“中国人正好没有这种气质”太武断;B项中“纵向”比较不对;C项中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弄错。
20. 对失去传统的无奈、无助和惆怅。
21. 第二段是雨中叩访小巷的所见所感,借以写其悠久的历史。第三段回忆小时候小巷的游戏和节日风情,表达对小巷的留恋。这两段让人为失去古朴典雅的诗意的栖居而惋惜,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2. 不能。与小巷“无奈”秦砖汉瓦“缄默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写出众人对待历史、文化的麻木无知,发人深思。
23. 文章告诉我们,现代化不能以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代价,丰富的物质生活和诗意的精神生活的完美结合,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天水市一中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人教版』  下一个『高二语文期末复习北京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