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文言文中考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文言文中考模拟试卷
(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文言
试题预览
文言
文试题 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牍dú C. 德馨xīn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__________,自娱自乐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答案:1. A 2. (1)这(2)形体、身体 3.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 交友之雅《记承天寺夜游》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__ 8.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贬后失落悲哀/与友一起赏月的欣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案: 9. (1)被选拔,被选用(2)通“增” 10.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11. 将要承担重任的 12. 略[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桃花源记》)[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下列词语中“名”字与“有仙则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两段哪些内容是环境描写,请你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并用简练的语句说说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甲: 乙:答案: 13. D 14.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5. 甲:环境描写略;宁静安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乙:环境描写略;清幽,表现了作者乐道于自己高尚的节操。《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翼然 )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醉翁亭”命名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6. (1)像张开的鸟的翅膀一样 2)情趣 17.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8. 太守自称醉翁,并以醉翁命亭名。19.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原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 ) A. B. C. D. 21.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临风 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文段,写出“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你写出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情”相一致的内容。答案: 20. C 21. (1)前人的记述已很详尽了。 (2)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22. 岳阳楼 23. 略《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_______ 2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牺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包括哪几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据第2、3段内容,简要写出曹刿这个人物在作战中的两个特点。(1) (2)答案: 24. (1)参与(2)遍及(3)可以凭借 25. (1)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有爱国心或责任心,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27.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目光短浅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9. 时间,战争起因,交战双方。 30.(1)有谋略 (2)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出师表》(节选)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2)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 32.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画线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答案: 31. (1)低微而鄙俗 (2)不长庄稼 32.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3.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马说》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惩山北之塞( C ) A. 处罚 B. 警戒 C. 苦于(2)出入之迂也( A ) A. 绕远 B. 迂腐 C. 困难(3)指通豫南( C ) A. 指向 B. 手指 C. 一直(4)杂然相许( B ) A. 允许 B. 赞成 C. 答应(5)且焉置土石( A ) A. 哪里 B. 乃,才 C. 语助词2. 翻译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2)投诸渤海之尾。投放到渤海的岸边。(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损坏。3、太行、王屋二山本来在哪里?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4、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5、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杂然相许” ;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6、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何苦而不平( )2. 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1)甚矣,汝之不惠(2)河曲智叟亡以应3. 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何陋之有? C. 何以为计?5. 翻译。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答案:1. (1)通达 (2)即使 (3)短乏、不足、尽 (4)愁2. (1)通“慧”(2)同“无”。3. (1)代词,指愚公。(2)助词,的 (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4. B。5. 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二. 默写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7.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6.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17.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8.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0.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4.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7.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0.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3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5.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8.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1.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4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 默写(共4分) 10. 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1.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12.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13.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三. 阅读文言文(共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 1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二. 默写 10. 无丝竹之乱耳 11. 浅草才能没马蹄 12.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13. 弓如霹雳弦惊三. 文言文阅读 14. (1)被选用、被选拔(2)增加,通“增” 15.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死亡。 16. (要点)将要承担重任的人。 17. (观点)(1)逆境可造就人才 (2)顺境也可造就人才 (3)顺境逆境都可出人才 (理由)(1)树立远大的理想(2)不满于现状而艰苦奋斗八、古文阅读题(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上一个『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卷
』  下一个『
六灶学校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十二月语文月考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