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动态检测试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201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动态检测试卷(语文)(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201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动态检测试卷语文2009-12-3说明:1.本卷总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时,请考生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全部答案写入答题纸对应答题区域,否则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创伤创面创痍独创B.横肉横行横冲直撞飞来横
试题预览
江苏省201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动态检测试卷
语    文
                                                                     2009-12-3                                                
说明:1.本卷总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时,请考生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全部答案写入答题纸对应答题区域,否则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创伤 创面  创痍  独创       B.横肉  横行  横冲直撞  飞来横祸 
C.咽喉  咽气  呜咽  咽头      D.角色  角逐  角力  角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B.据中国气象局网站11月1日消息,今晨,东北局地气温下降幅度超过20摄氏度以上,全国普遍降温,大家一定要及时做好预寒准备。 
C.10月31日麦当劳宣布它在冰岛的三间餐厅要撤出,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3.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4分)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                                   ▲                          
4.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不超过80字)(5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日:“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权:暂时代理官职    
B.追北二十余里     北:败军
C.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           斥:斥责    
D.时议以此许彦超      许:称许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   ▲   )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失言”的罪过,讨取君王的欢心。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明哲保身,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节俭的生活。
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4分)
                                 ▲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3分)
                                 ▲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国,臣之愿也。(3分)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从  军  行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不能十步;   ▲     ,功在不舍。(《劝学》荀子 )
(2)尔来四万八千岁,      ▲    。西当太白有鸟道,      ▲   。(《蜀道难》李白) 
(3)纵一苇之所如,       ▲             。(《赤壁赋》苏轼)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李商隐) 
(5)君子之交淡如水,     ▲             。(《秋水》庄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野花为谁而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 
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 
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笑呢? 
11. 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5分)
                                    ▲                                         
12.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的作用。(6分) 
                                    ▲                                         
13.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6分) 
                                    ▲                                        
14.第七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6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
  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畏。
  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术问题”。
  D.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16.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6分)
                                   ▲                                          
17.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6分)
                                   ▲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见不得的是慢。其实慢的有可能是善的。庄稼长得比草慢,美丽的风景、树与石长得都慢。同样的道理,倘若人像计算机一样不断生级,快是快了,意思却没了。“意思”是什么呢?溪水潺潺比山洪暴发有意思,即趣味。溪水在山,东游西逛,二百年后才到东海,阅尽人间景色,是艺术的流法。如果用汽车把溪水拉到海边倒入,就屈枉了溪水的一生。
请以“慢者善”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22.92.28.23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怀宁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含文言翻译)』  下一个『内蒙古海拉尔二中09-10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人教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