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度高一年级秋学期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09年度高一年级秋学期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考试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藩篱/幡然拂袖/立地成佛蛊惑/多财善贾B.脊椎/给予监考/亲密无间惬意/提纲挈领C.霎时/歃血隽永/卷帙浩繁跌宕/人事档案D.悭吝/铿锵炫耀/头晕目眩畜养/酗酒滋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考试
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藩篱/幡然        拂袖/立地成佛        蛊惑/多财善贾
B.脊椎/给予        监考/亲密无间        惬意/提纲挈领
C.霎时/歃血        隽永/卷帙浩繁        跌宕/人事档案
D.悭吝/铿锵        炫耀/头晕目眩        畜养/酗酒滋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 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至。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通知》严禁上级部门不得违反有关干预下级机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的规定,强调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分配。
B.  我省2008年要下决心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和培养人才步伐,重点引进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科技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C.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毕业年级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投入偏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D.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依据语境,仿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和谐之旅”的理解。(4分)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定名为“和谐之旅”,它向世界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圣火的传递将在中华大地上演一堂生动的奥林匹克理想的普及课,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和谐;¬                                                        ,               ;                                                        ,                 。
5.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语新闻。(5分)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部在目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作出新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答: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被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 ,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扎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致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尔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如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6.对下列句子中“乃”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乃变名姓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迫于典司                 ④不拘于时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7.全都能体现严光狂傲不羁,淡薄名利的一项是(3分)                       (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②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③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如故,相对累日
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光武帝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对光武帝亲自来访,卧不起,眠不应,且“以足加帝腹”,表现了对皇帝权势的藐视。
C.侯霸是严光旧友,想邀请他到家叙谈,严光不去,只捎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是会走上绝路的。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9.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3分)
                                                                                  
(2)子陵,我竟不能下尔邪?(3分)
                                                                                
(3)陛下差增与往。(3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2)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12. 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13.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4.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15.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16.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17.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   )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8.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6分)
                                                                               
                                                                             
                                                                           19.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 
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再度亮相艳惊舞台 
“我是山里人,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 
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另一次亮相,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 
“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的虔诚之心”,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16.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的事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 
17.“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文化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C.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D.《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18“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
答:                                                                               
                                                                            
                                                                               
19.最后一个自然断,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0.请以“父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21.229.20.17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高二选修诗歌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