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六国论》同步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秦伯说,与郑人盟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C.①而犹有可
试题预览
《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秦伯说,与郑人盟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                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          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以致)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D.火尚足以明也
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李牧连却之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   D.外连衡而斗诸侯
5.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D.其势弱于秦  (被动句)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破灭之道也     (原因)    ②六国互丧       (彼此)
B.①率赂秦耶       (全都)    ②固不在战矣     (原本)
C.①暴霜露         (暴露)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对待 )
D.①强弱胜负已判矣 (分清)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 (给予)
7.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始速祸焉          (加速)      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B.①后秦击赵者再      (第二次)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C.①诚不得已          (实在)      ②革灭殆尽之际      (全都)
D.①则胜负之数        (命运)      ②苟以天下之大      (如果)
8.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
A.洎牧以谗诛   B.苟以天下之大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9.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士兵们不好,仗没有打好】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它的实际数目多达百倍】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这是用兵抗秦的功效】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结局也许不是轻易就能确定的】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六国论》是一篇 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
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
C.《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34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2分)(    )
  A.非兵(兵器)不利             B.或(或者)曰:六国互丧
C.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D.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1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
  A.其实亦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暴霜露,斩荆棘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与战败而亡者  ③以有尺寸之地    ④举以予人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
14.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
  ①诸侯之所亡(         )②思厥先祖父(         )③举以予人(       )
15.翻译文中加线句子:(12分)
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
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
16.第二段从哪个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之因的?(1分)主要是针对哪三个国家而言的?(3分)运用了哪几组对比(5分)?哪些论证方法?(3分)





17.据文意,“古人云”中“薪不尽”“火不灭”各比喻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16分)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
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为国者(    )③苟以天下之大(    )
19.翻译文中划线句:(9分)
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3分)


四、补充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贿赂(huì)     燕(yàn)赵    厥(júe)  
B.暴(pù)霜露    自古洎(jì)今      回溯(suò)
C. 蕴藉(jiè)     与嬴(yíng)     熨(yù) 帖
D. 日削(xiāo)月割   付梓 (zǐ)     押解(jiè )
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C且燕赵处秦革灭贻尽之际  D农者殆则土地荒
3、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4、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①句读之不知  ②唯弈秋之为听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皆不可限以时月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利是图  ⑧吞舟是漏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大概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第二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6、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7、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洎牧以谗诛
8、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共8分)
① 暴秦之欲无厌                  (  通   )
②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  通   )
③ 当与秦相较                    (  通   )
④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  通   )
⑤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通   )
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   )
⑦ 同舍生皆被绮绣                (  通   )
⑧ 可得闻与                      (  通   )
10、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
①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 较秦(    )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③ 公为我呼(    )入,吾得兄事之
11。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写出其古今义。(每题3分共12分)
①.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    今:   )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    今:   )
③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    今:   )
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    今:   )
12.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连续)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30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
(2)思厥先祖父,         ,         ,             。
(3)古人云:“          ,              ,           ,            。”
(4)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        。
(5)           ,可谓智力孤危,           ,              。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良将犹在,         ,         ,当与秦相较,         。
(7)       ,       ,                 ,               ,并力西向,                 。
(8)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                  !
(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                    。




《六国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D   7、D   8、A    9、A   10、A

二、11、B   12、C    13、D    14、损失,丢失;其,他们的;全部      15、①那么,秦国最想得到的,诸侯最怕失去的,原本就不取决于战争了。    ②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它们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清了。   ③最终落到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  ④拿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16.赂秦而亏,破灭之道也。韩楚魏。对比一:秦攻取所得与受贿所得对比;对比二: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对比三:祖辈父辈创业之难与子孙奉送之易对比;对比四:诸侯有限的土地与暴秦无限的贪欲对比;对比五:“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   17. 喻赂秦之国的土地还没有送光。喻秦国的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   

三.18. 胁迫,挟持; 治理; 如果    19. ①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害怕得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喉咙去。   ②治国者千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挟持啊!    ③如果凭着这么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远远在六国之下了。   20. 分三层: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①反面假设论证六国若不赂秦则有胜之之势,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②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③告诫当今为国者应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实为鉴。)

四、补充题
1.c   2.BC(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  3.C 4.C 5.B(“厌”应译为“满足”。)  6.B(例句与B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7.D(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以致”;C项中“以”释为“拿”。)  8.C(C中“异”解释为“以……为异”,是意动用法,A、B、D项中加点字为使动用法。)

9.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 “当”通“倘”④ “乡”通“向”⑤ “弊”通“敝”⑥ “支”通“肢”⑦ “被”通“披”⑧ “与”通“欤”
10.① 齐② 接受各国贿赂③ 之(项伯)
11. ①故事,旧事、前例;在现代汉语中则指文学作品中有叙事性的情节。②.其实,那实际情况,是名词性的词组;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副词,有“实在”的意思。③.至于,终于达到某种程度(到了……的结局);现在则作连词用。④.可以,可以凭借,以字单独用作介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连用,有“能够”的意思。
12.⑴有一个卖良马的人,连续在集市上站了三个早上,也没有人过问。⑵希望您去围绕马看一看,临走时再回头看一看,我愿献给您一个早上的收入。 (219.134.236.1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六国论》周末作业』  下一个『《六国论》同步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