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练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1.曹刿论战练习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1.曹刿论战练习题一、本文选自《》,相传是时编写的。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二、解释加点的词语小大之狱小信未孚公将鼓之望其旗靡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再而衰()既克()可以一战()彼竭我盈()弗敢专也()忠之属也()()遂逐齐师()神弗福也()牺牲玉帛()弗敢专也()三、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
试题预览
21.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           编写的。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大之狱              小信未孚              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再而衰(   )既克(    )可以一战(    ) 
彼竭我盈(    )弗敢专也( )忠之属也(   )(    )
遂逐齐师(   ) 神弗福也(   )牺牲玉帛(   )
弗敢专也(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彼竭我盈,故克之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8、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四、默写:1、曹刿论战的背景是                                    
2、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忠之属也的标准)                                           
5、文中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7、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8、曹刿两次抓住战机,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
9、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五、理解:1、,出自本文的成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今义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其中“我”指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5、作战时,曹刿和庄公的表现形成了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智慧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

7、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8、本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9、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A乃入见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B战于长勺 所欲有甚于生者
C其乡人曰 其中往来种作 D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一战 
五、拓展:1、你是否赞成“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谈理由。

2、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谈看法。

3、曹刿的政治思想用孟子的名言来概括                         ,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无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6、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7、本文标题改为《长勺之战》好吗?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8.补出下面句中省略的成分。
(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9、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案
一、春秋左传注 春秋 左丘明 齐鲁长勺之战 二、案件为人所信服 击鼓进军 倒下 参与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第二次 已经,……之后 可凭借这个 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独占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类 追赶 赐福、保佑 丝织品 独自占有 1、十年春,齐师伐我。2、曹刿请见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沉着、冷静、谨慎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8、彼竭我盈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9、语言,远谋,鄙五、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战争的双方和战争的性质 鲁国 3、(1)是本文的线索(2)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4、政治上取信于民5、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7、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为,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士气和实力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8、爱国热情 深谋远虑9、表现在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10、对比 11、A五、1、赞成: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有勇气的一方自然会取胜;不赞成:过于片面,战胜不知靠勇气2、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我认为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因为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这没有矛盾,二者共同强调了人心所向的重要性。6、曹刿有爱国热情,敢于负责任,有深谋远虑,有远见卓识,冷静沉着,有卓越的军事才能。7、①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件长勺战役②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③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战争取胜的原因,目的是提供治国方略,以鉴后人。8、曹刿 它(之)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1、有爱国心和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题意,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此,答出一点即可) (124.72.36.1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1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下一个『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