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年级2009-2010上学期月考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年级2009-2010上学期月考考试试题(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上学期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奢侈chǐ 蓬蒿hāo 手腕wăn 草芥jiè 命途多舛chuǎn   B.馔食zhuàn 蕴藉jiè 恁地nèn 酗酒xù叼陪鲤对tāo   C.联袂jué  桑梓zǐ尺牍dú 陨首yǔn茕茕孑立
试题预览
-2010上学期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奢侈chǐ     蓬蒿hāo   手腕wăn     草芥jiè      命途多舛chuǎn    
B.馔食zhuàn   蕴藉jiè    恁地nèn     酗酒xù       叼陪鲤对tāo    
C.联袂jué    桑梓zǐ      尺牍dú      陨首yǔn      茕茕孑立qióng    
D.迤逦yǐ      踹水chuài  央浼miǎn    倒涎yán      白云出岫x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鞭苔   陶冶   良晨美景   平心而论       B.拮据  矜持  自鸣得意   天高地迥 
C.拂拭   尴尬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玷辱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B.我们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解放军不断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5、选出能围绕中心行文,做到语言连贯的一项 (   ) 
A.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他就像一艘在大海中盲目航行的船,随时会触礁翻沉被恶浪吞噬,也会像一片随波逐流的叶子,在生活的海洋里乏味地浮东荡西,无所适从。 
B.学生是从各项训练中,从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的。学生对任何功课都要严肃认真。世界观虽被认为是德育,但是决不会凭空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必得通过跟德育密切相关的智育和体育。 
C.做学问必须持之以恒。譬如我们练字,开头觉得每天都有进步,及至到了一定时间却反而觉得停滞起来,做任何事业都是如此。这是最紧要的关头,如果坚持下来,就会豁然开朗,达到另一境地。如果动摇起来,放弃了,就没有不失败的。 
D.生命和时间紧密相连,失去了时间,生命成虚幻,没有了生命,时间便丧失了意义。珍惜时问要从今天做起,时间就是生命,节约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 
二、(9分  每小题3分)
①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人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加以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②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的问题,人与水土资源应和谐共处。
    ③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土地资源也有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人类占有、改造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土地资源。但是,这种占有和改造必须适度;否则,将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⑤防沙治沙的对象应当是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而不是改造现有的沙漠。沙漠和土地沙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不能也不应消除的;沙化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是人类应当也可以防治的。这些荒漠化土地是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造成的。
⑥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我们应吸取的教训。                         
6.关于“洪水”和“洪灾”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最终战胜、消灭洪水。  B.洪灾是人类过分开发利用土地引发的自然现象。
  C.特大洪水就是洪灾,是人类不可控制的灾害。         D.治理洪灾,可以保留一部分土地用于泄洪。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最好不要开发利用冲积平原。
   B.水利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C.借助现代科技和集约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的矛盾。
   D.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B.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
  C.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没有权利改造自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通过努力,终究可以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状态。
  D.水利工作的目标应该是:人类科学利用自然界所赋予的水资源,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状态。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认为……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0、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至是首问焉   置杯焉则胶              D.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相如因持壁却立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①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B.①不以迁谪介意                          ②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①蜀土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②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D.①丐郡,得知太平州                      ②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3分)  译文_                 _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译文:(3分)                                 
  (3)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3分) 答: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每空1分) 
(1)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          作家。  沈从文的《边城》,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       文学。                (2)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3)                   ,鸟倦飞而知还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5)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21分)
                                   一百年的青春
①北大这地方真有点特别,它似是一块磁铁,谁到了这里,谁就被吸住,再也不想离开。其原因并不在校园的美丽。北大现在的校园是很美,但在旧时,那校园说不上美。在战时在昆明,那校园竟是陋巷蓬屋,是相当的残破了。但在北大人的心目中,它依然很美,依然是一块磁石,吸住你,想着它,恋着它,不愿离开。即使你走向天涯海角,北大依然牵着你的灵魂,占领着你的心。
②徐志摩向我们倾诉过他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了的康桥,冰心优美地描写过它所钟情的威尔斯利慰冰湖畔透明澄澈的风光。尽管中国许多远游的学子赞美过哈佛,倾心过早稻田那些巍峨的学术殿堂的美仑美奂,但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所校园,也未必在他们心中替代北大的位置。 
③北大有它永恒的魅力。这魅力来自历史,来自历史漫长行进中形成的传统精神。一切犹如人,人有诸行诸态,但人的气质往往仅属于个人。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大学,但北大的精神也仅仅属于北大。当然,北大的地位很特殊,都说它是中国的“第一大学”,由于它作为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大学,是第一所。溯自古时,它继承了汉太学和晋国子监的传统,算起来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不间断的校史,而且作为戊戌变法的新学的雏形,自1898年算起的一百年来,北大一方面继承中国悠久的文化学术源流,同时又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建立起新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
④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其最具本质的特征,即在于以新学取代腐朽的科举,以中西贯通、文理互融的新型大学取代以仕途为目标的旧学。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王朝覆灭前夜的出现,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作为一支烛照封建暗夜的火炬,划时代地宣告了中国文化的世纪转型。 
⑤北大诞生于无边的忧患中,那一场激情的梦幻破灭之时,许多志士仁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流产的改革新政的一切构想都变成了空文,惟独这所大学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这个站立在废墟上的幸存者,它既是苦难和阴谋的见证,又承担了那些死者的遗愿。所以,北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承袭了中国苦难与忧患的遗产。当然,上一个世纪末的理想和追求的火种,也在它的身上得到了绵延。
⑥这所大学,它诞生在灾难深重的年代,它承袭了这大地上的全部忧患,生发而为抗争和奋斗、追求和梦想。在“广育人才,讲求时务”的召唤中,走来的一代又一代学人,万家的忧乐、社会的盛衰、充盈着这批最新觉醒的中国精英的心灵之中。当周围处于蒙昧和混沌状态时,这里的呼唤和怒吼是黑暗中国上空的惊雷。
⑦北大是五四运动的摇篮和发祥地,民主广场的钟声,从沙滩红楼传向古老中国沉睡的大地。从抗议丧权辱国开始,北大人把思考转向深沉,把批判和抗议转向新思想、新文化的建设。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这十六字真正体现了北大的魂,是一种能够包容一切的大气度和大胸襟。蔡元培校长为改革当日北大的陋习,即确定学生以学业为目的的方针。为达到兼收并蓄的目标,他邀请各派学术巨擘来校任教,使古今、东西、文理互融互通成为北大学术一大景观。由于嗣后各届校长秉承蔡先生确立的方针,使北大在它校史的每一阶段都如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教育阵地上。
⑧这里是科学民主的故乡。北大人一直高举蔡元培校长倡导的学术民主、思想自由的旗帜,在艰难的年代,在困苦的岁月,为科学、为真理、为正义、为维护人性尊严,北大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独立的思考、勇敢的抗争。人们不会忘记那个春寒料峭的时节,思想如刚刚解冻的大地上冒尖的草芽,一曲“是时候了”,呼唤人们高举五四火炬、拆去人间藩篱,表现出新时代的激情。当思想被禁锢,充满挑战勇气的“一株毒草”赫然出现在墙上,那激情的宣扬让人耳目一新。那时胡风冤案既成,举国一片静默,是北大的莘莘学子发出了公开的质疑。在新时代,为了维护思想自由,一位张志新式的北大女诗人,悲壮地死在黑暗与黎明交会时刻。 
⑨一百年的青春,一百年的激情,一百年的奋斗,留下了一百年难泯的记忆。最难忘,年年岁首,大膳厅灯火辉煌,马寅初校长在新年钟声中,带着微醺致辞。他的潇洒不羁,在思想禁锢的年代,是一缕带着暖意的和风。马寅初终于以诤言获罪,他的《新人口论》遭到围攻。马寅初勇迎风暴,他的《重申我的请求》是一道惊世骇俗的雷电:“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坚定的人格,坚贞的气节,凛然不屈的坚持,在马寅初沉重的金石之声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那种年轻了一百年的北大精神。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从严复到胡适、陈独秀,从蔡元培到马寅初,这是一道永不枯竭的春天的长流水。这水已流了整整一百年,它将永远流下去,这是北大永远的骄傲。
16、“在北大人的心目中,它依然很美”,从全文来看,北大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4分)
17、(5分)文章用较多篇幅叙说“北大诞生于无边的忧患中”、“它诞生在灾难深重的年代”,其目的是:                                                   
18、(6分)文末作者详尽列举马寅初的事例,其作用有哪些?请加以简析。
19、(6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北大诞生的意义在于划时代地宣告了中国文化的世纪转型。
 B、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北大精神,同时对思想被禁锢时期造成的悲剧表示深深的遗憾。
 C. 本文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北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D.第二段列举徐志摩、冰心等人事例衬托出北大在北大学子心中的位置是世界上任何一所校园也未必能替代的。
 E. 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读来让人感奋不已,深受启迪。
 F. “一百年的青春”是指北大的精神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20、完成下列名著简答题。(9分)
(1) 简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4分)
   (2)、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必修1—5的课后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5分)
五、作文(60分)
一个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认为最重要的品德、能力是什么?这种品德、能力具有哪些特征、要素?你为什么认为它最重要?在当今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品德、能力?——请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说文,集中就某个方面,具体阐述、论证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乐平中学200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 A腕wàn  C袂mèi D涎xián 浼měi )2、B(A.鞭笞  良辰美景 C. 兼听则明 D. 日薄西山 唇枪舌剑) 3、C( 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B.“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语境不合。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项褒贬误用,“推波助澜”是指“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4、D [A“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B 、语序不当,“不断”和“提高”换位。C项滥用介词“由于” ]   5、A( B项“学生对任何功课都要严肃认真”偏离中心;c项“做任何事业都是如此”偏离中心;D项“珍惜时间应从今天做起”偏离中心。) 6.D  (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A项用“漏”的手法,在转述时漏掉了“不可能”一词,使选项的意思发生了变化。B项用了“混”的手法,混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应该是“过分开发江河冲积平原”造成的。C项使用“凑”的手法,把原文的两处没有必然联跃系的内容杂糅在一起,人类可以减弱洪水的灾害。D项是对第—段最后一句的压缩。7.C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辨析。A项错误是用局部代替了整体,原文说要合理开发江河冲积平原。B项混淆了时间,选项的内容是过去人们的认识,这种认识已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C项是对第三段内容的压缩,符合文意。D项混淆了“沙化”和“沙漠”两个概念。)8.C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信息对事物进行合理推断和想像的能力。A顶是对第四段内容的延伸和补充。B项是对“而不是改造现有的沙漠”一句的延伸。C项偏离了主旨,“没有权利改造自然”和“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状态”犯了绝对化错误。D项是从第三段的第一名话的相反角度阐释的,符合文章的观点)。
9、A.过:造访。 10、D (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A、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C、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 11、B (A①是表现他对百姓仁爱,②是反映他的孝顺。C①表现他的淡泊,②介绍他的名号的来历。D①表现他的直率,②介绍他被罢免知州后新的官职)  12、A.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13、见译文
14(1)出幽独凄清的心境 (2分) ;作者自己。(1分) (2)、(3分)拟人(或类比)(1分);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1分);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1分)。 15、(1)批判现实主义;乡土(2) 登东皋以舒啸 (3)云无心以出岫  (4)烟光凝而暮山紫   (5)秋水共长天一色(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6.(4分)北大一方面继承中国悠久的文化学术源流,同时又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建立起新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17、(5分)其目的是:  突出北大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为理想追求而不懈奋斗的北大精神。  18.(6分)       用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北大精神的内涵——思想自由、为真理而献身;点题,北大精神永远年轻、代代相传。                                                     
19.( B  )( E  )  20、(1) 答:“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2)略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 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盐城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个『2009-2010江西省乐平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