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高二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必修④第二单元测评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第一题后面的答题表中)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纶巾(guān)鲈鱼(lú)寻觅(mì)B.参差(sēn)骤雨(zhòu)罗绮(qǐ)嬉笑(xī)C.珠玑(jī)萧瑟(sè)堪察(kān)吟啸(xiào)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必修④第二单元测评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第一题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堑(qiàn)      纶巾(guān)     鲈鱼(lú)       寻觅(mì)
B.  参差(sēn)     骤雨 (zhòu)      罗绮(qǐ)       嬉笑(xī)
C.  珠玑(jī)      萧瑟(sè)       堪察(kān)      吟啸(xiào)
D. 樯橹(lǔ)      薄荷(bò)         盈袖(xiù)      蓑衣(s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重湖叠献   招募   千骑   陡峭       B.树梢    暮蔼   凝噎   何妨
C.舞榭歌台   憔悴   钓叟  故垒        D.寒蝉    良辰   栏杆   消魂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流派。
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5.选出句内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   ) 
    A.念/去去/千里/烟波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D.琵琶/声停/欲语/迟 
6.从词的流派上看,下列词句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7.选出译文正确的一句(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祖国江山,千秋依旧,可是英雄们再也寻找不到孙仲谋的住处了。 
   B.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想我年轻的时候,率领强大的军队,英勇北伐,那威势如同猛虎下山。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谁会问,廉颇死了,我们还能吃饭吗?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有许多相同 点和不同点,选出判断不正确的项(  ) 
A.两词感慨的重点不同,苏词侧重感慨作者自己坎坷潦倒,壮志难酬;辛词侧重感慨山河破碎,中原难复。 
B.两词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杰的“得志”来反衬作者自己的“失意”。 
C.两词都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英杰来讽刺朝臣腐败无能,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D.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结尾低沉,抑郁;辛词结尾激愤、高昂。     
一、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名句背诵(每空1分,共14分)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4)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诗词鉴赏(26分)
10.说说下面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相关描写的是否一样?试作简要分析。(6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⑵题(12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⑴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分)


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8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⑴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4分)
⑵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四、语言表达(共14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校篮球友谊赛中,各班都组织了啦啦队,为各自的球队呐喊助威,敲边鼓。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奥难懂,真是匪夷所思,但在物理学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一个人缺乏文化底蕴,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常会捉襟见肘。
D、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规律性的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
14.把下面四个相对较短的句子整合成一个意思不变、语意通顺的长单句。(可适当增减文字)(4分)
①战争年代欲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们党的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根据下列要求,将“我在海滩上散步”扩展成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7分)
要求:突出“我”此时的心情
扩写: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高考资源网ks5u.com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生,浙江温州市人。1937年参加工作。1950年发表他的第一个剧本,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1961年开始以写作为专业,在北京作家协会工作至离休。先写剧本,后学写散文和小说。散文是短文,小说爱写短篇。近年也写些文谈。几种文体都出版过集子多种。世纪之交,出版文集六卷,收小说、散文、文谈,未收剧本与报告文学。新世纪出版过散文、小说集子。离休多年,写作依旧。
16.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19.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20.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1.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高中语文必修④第二单元测评题
参考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
1.(B.参cēn)
2.C(A.巘B.霭D.销) 
3.D(“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错)
4.D(“慢词指的就是长调”错) 
5.C(C应划分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B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为一独立名词,不可读断) 
6.A(A属豪放派;BCD属婉约派) 
7.B(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序颠倒,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C. 写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的情形。D.“老了”应释为“年纪大了”,“尚能饭否”应释为“他( 廉颇)饭量还好吗?”) 
8.C(苏词用“周喻典”意在抒发自己花发已生却功业无成的感慨,没有明显讽刺时政)
二、(14分,每空1分)(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杨柳岸,晓风残月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8)梧桐更兼细雨
三、(26分)
10.描写的是长江的夏夜。明月当空,风平浪静,泛舟江上,心情恬静,与《赤壁怀古》中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不相同——前者是明静如画,后者是气势雄伟豪放 ,但同样都描绘了长江雄伟壮丽的景色。(6分)
11.⑴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6分)
⑵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6分)
12.(8分)⑴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每空2分,共4分)
⑵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4分)
四、(14分)
13.C(A“敲边鼓”是熟语中的惯用语,意思是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属比喻用法,用在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人和事,知道了没有不说的,说了不会作任何保留和隐瞒;用在这里属对象错误。(3分)
14.我们党的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欲血奋战推翻 “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15.例:黄昏时分,我在海滩上散步,吹着海风,心里无比的惬意。望着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大海,我忽然想到:不要在脚下的沙滩上搁浅,而要穿行于生活的海洋。(7分)
五、(22分)
16.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3分,答对一点即得3分)
17.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3分,答对一点得2分)
18.CF(6分,一项3分)
19.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3分,答对一点得2分)
20.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3分,答对一点得2分)
21.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4分,一点2分) (221.2.88.2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  下一个『甘肃省民勤县蔡旗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