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洁癖(pì)果脯(pǔ)热泪盈眶(kuàng)浑(hùn)水摸鱼B. 躯壳(ké)债(zài)券瓜熟蒂(dì)落强(qiǎng)人所难C. 狡黠(xiá)恫(dòng)吓供(gōng)不应求吹毛求疵
试题预览
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洁癖 (pì  ) 果脯(pǔ)  热泪盈眶 (kuàng) 浑(hùn)水摸鱼
B. 躯壳(ké)  债(zài)券  瓜熟蒂(dì)落  强(qiǎng)人所难
C. 狡黠(xiá)  恫(dòng)吓  供(gōng)不应求  吹毛求疵(cī)
D. 剑鞘(qiào)  创(chuàng)伤   姹(chà)紫嫣红  独辟蹊(qī)径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大学排行榜”……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还是受到观众好评的。
C.她提问时,总是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有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D.考前每个学生都要做充分的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B.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C.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城市”。
D.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4.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不少于50 个字的语段,使其更加具体、丰富、形象。(6分)
司马迁在狱中思索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①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②。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嶲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资明察,长于治剧③,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其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④,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⑤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⑥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领:兼任。②真:官的实职。③剧:繁杂的事情。④许:处所,地方。⑤岑述:字元俭。⑥石交:感情深厚的友谊或友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表: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胜任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奖:获得褒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汉中则益州咽喉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安峡口设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8.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3分)
译文:                                                                   
(2)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3分)
译文:                                                                  
(3)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4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请具体分析
    诗的第二句。(5分)
答: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请具体分析。(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1)小楼一夜听风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节选)》)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 泪眼问花花不语,                               (欧阳修《蝶恋花》)                     
(8)  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分)
六、现代文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在讲儒礼之前,需要先讲讲儒家。同样是儒家,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定义有所不同,即不同时期的“儒家”有着一些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春秋末年,孔子和他的学生创立了“儒家”这么个思想流派。儒家形成的背景是百家争鸣。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大家都要表达自己的见识,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其时儒家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开始。儒家的一部分内容被吸纳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国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两个儒家化,首先是礼制的儒家化,然后是法律的儒家化。其实,礼在儒家形成前就有了,至少夏的时候就有夏礼,殷有殷礼,还有周礼。在很长的时间里,“礼”这个概念并非为儒家所专有、专用。但孔子通过讲授、整理古代文献,形成儒家学说与儒家经典,影响深远。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儒家坚守“礼”的立场和价值观,并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他们持续地整理礼书,在礼制文本化的同时,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汉代逐步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让儒和礼融在一起。其后,又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看你合不合法先看你合不合礼,把礼的标准灌输到法的里面去。你说你合法,首先要合礼。
从隋唐起,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实现了教育儒家化,“儒家”的含义也跟着在扩大。宋以后,科举考试主要就是考四书五经,尤其是到了明清,考试的范围是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了害死读书人的八股文。我们注意到的这个“教育的儒家化”,其意义何在?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完成了教育的儒家化之后,儒家这个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儒家最先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而后,它的一部分因“独尊儒术”而被国家的意识形态所吸纳(其独立性当然就下降了);到了宋代,读过书的人大多都受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由此“儒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泛化的概念。甚至有所谓“儒商”等说法。与“儒家”范围的扩大相伴随的,是儒礼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礼制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也发挥了自己很多的见解,编订了一些礼书,最后合成“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大概在其他文明中看不到现象:把那么繁复的礼仪编成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年里面传承下来。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是有正面作用的。至于负面作用,大家可以去思考。这么繁复的制度化的礼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仅见的,也可以想见为什么跨入近代会有那么追求革新的人对儒礼表示反感。
15.下列有关“儒礼”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汉代逐步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其后,又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让儒和礼融在一起,使儒礼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B.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坚守“礼”的立场和价值观,并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
C. 在礼制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同时注意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
D.作者认为,把那么繁复的礼仪编成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年里面传承下来。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过了负面作用。
16.阅读第③~⑤段,简要概括中国文化中“儒”和“礼”是怎样融在一起的。(6分)
                                  ▲                                                 
17.文本最后一段提到“近代会有那么多的人对儒礼表示反感”,根据本文的内容,你认为儒礼的形成对于中国人产生极大思想钳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
















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c2.A.3.B.4.幽幽的牢房,凄凄的长夜,悠远的更漏声,司马迁在思索着一个人生难题,是屈辱的活着著成《史记》,还是就这样默默的死去以保存气节? 5.D(奖:辅助)
6.D(A、是;若。B、在;被。C、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词与补语之间,可译为“得”。D、连词,来)
7.B(“围成都”,“据南中”,只是众人推断,并未成为事实)
8.①先主争夺汉中时,写急信要求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向杨洪询问此事。
②当时,诸葛亮正东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势单力薄,黄元因此更加肆无忌惮。
③到诸葛亮出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张裔回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
译文: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先主定蜀后,犍为太守李严任杨洪为功曹。李严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杨洪竭力进谏劝阻。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请求退职。(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到州府做事,任蜀郡从事。先主争夺汉中时,写急信要求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向杨洪询问此事,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要地,存亡之关键,若无汉中也就无蜀地,魏军屯兵汉中,这是家门口的祸害。现在争夺汉中之事,男子应参战,女子应运粮,发兵还有什么犹豫呢”。当时蜀郡太守法正跟随刘备北行,诸葛亮于是上表让杨洪代理蜀郡太守。他在代理期间,把各项事务都办理得很好,于是变代理为正式职务。
先主刘备称帝号后,征讨东吴没有获胜,退驻永安。汉嘉太守黄元一向不被诸葛亮重用,听说先主得了重病,唯恐时局有变而对自己不利,便带领全郡反叛,火烧临邛(qióng)城。当时,诸葛亮正东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势单力薄,黄元因此更加肆无忌惮。杨洪立即启奏太子刘禅,请求派遣皇室亲兵,让将军陈曶(hū)、郑绰率军讨伐黄元。众官员议论此事时,都认为黄元如果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围攻成都,就会经由越嶲占据南中地区。杨洪说:“黄元一向性情凶暴,毫无恩信,不得人心,怎么能占据南中呢?他只能借口希望主上病体安康,愿意赴永安投降请罪,乘水东下,这样一旦有变异,就投奔吴国求条活路罢了。告诉陈曶、郑绰二位将军,只要在南安峡口埋伏拦击,就定会抓住黄元。”陈曶、郑绰按杨洪的吩咐办,果然活捉了黄元。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想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杨洪怎么样。杨洪回答;“张裔天赋聪明,思想敏锐,善于处理繁重复杂的事务,其才能确实可以胜任留府长史;然而他的品性不够公正无私,恐怕不能主事,不能独当一面。我以为不如留用向朗为长史。向朗比较忠诚正直,张裔协从他工作,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国事,对他们二人都有益处。”当初,张裔在少年时与杨洪关系亲密。张裔流放在东吴时,杨洪到张裔原来所在的郡府任职。张裔的儿子张郁在供给郡吏方面,曾因一点小过失受到杨洪的处罚,杨洪并不徇私情而特别宽容他。张裔从东吴返回蜀汉后听说这件事,便耿耿于怀,与杨洪的友情就不如以前了。到诸葛亮出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张裔回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郡守您再说也无用了。”当时,有人猜疑杨洪是想自己任留府长史,有人猜疑是杨洪知道张裔与自己有嫌隙,因而不愿让张裔身居要职,来掌管留守后方的大事。后来,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积怨成恨。诸葛亮写信给张裔说:“你从前在野外被打败,我为此费尽心机,食不知味;后来你被绑送东吴流离他乡,我为此悲伤叹惋,寝不安席;到你终于返回蜀汉,交付于你重大责任,一起辅助朝廷王室,我自以为与你已是古人所说的‘石交’了。石交之道,就是为了朋友的利益而举荐自己的仇人,为了表明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决不会犹豫推辞的。更何况岑述是我所信任的人,你怎么就不能容忍他呢?”原来议论猜疑杨洪的那些人,也明白了杨洪对张裔任长史的态度是无私的。
9.(1)“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 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2)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10、(1)深巷明朝卖杏花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 凄凄惨惨戚戚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水随天去秋无际
   (7)乱红飞过秋千去  (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11.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共4分)
12.(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每点3分,共6分。手法1分,心情2分)
13.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每点2分,共6分)
14.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共4分。每点2分)作用: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共3分。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5分)

15.  选C。  A项中“法制的儒家化”发生在“礼制的儒家化”之后,弄错了先后顺序。B项“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是儒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理想,不是“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例如汉代就已经“逐步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并“灌输到法的里面去”,这已经不是“憧憬”的阶段了。D项“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过了负面作用”在文中没有根据。(3分)
16.⑴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儒家持续地整理礼书,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
⑵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通过国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
⑶科举制度的推广实现了教育儒家化,儒礼得以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点2分,共6分)
17.⑴儒家本是独立的思想流派,但汉代后经过国家力量的干预,被吸纳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为统治服务。
   ⑵教育的儒家化导致八股文的出现,使读书人的思想受到钳制、摧折。
   ⑶礼的繁复、制度化使人反感,尤其在近代追求革新的人们那里更是如此。
(每点2分,共6分)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涟水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下一个『浙江省绍兴一中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