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程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新课程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班级姓名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百舸为其不远山青水秀短小精悍B.寥廓橫七竖八真知灼见叱咤风云C.颓圮博闻强记委糜不振不能自己D.桀骜长歌当哭相辅相成绿草如
试题预览
高一期中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百舸    为其不远    山青水秀    短小精悍
B.寥廓    橫七竖八    真知灼见    叱咤风云
C.颓圮    博闻强记    委糜不振    不能自己
D.桀骜    长歌当哭    相辅相成    绿草如茵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事部、教育部作出决定,         为保护学生而英勇献身的江苏省小学高级教师殷雪梅“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②在广东珠海兴建的圆明园           于北京的圆明园,是根据北京圆明园的图纸建造的。
③这种鱼天生的要吃海里一切的鱼,它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于没有别的对手。
A.追授  类同  以至  B.追授   雷同   以至  C.追认  雷同  以致   D.追认  类同 以致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这是考察船出航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气象条件,海面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得十分厉害。
B.恐怕还是由于参赛辩手广见博识,才高八斗,才会有赛场上的口若悬河、妙语如珠。
C.该厂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立见成果,当月即实现扭亏为盈,收到了急功近利之效。
D.他再三嘱我给你带好,可一见你面我高兴得什么都忘了,竟把他这耳提面命也丢到了脑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端午小长假,中国北海景区不仅将为游客免费提供粽子、盐蛋等端午食品,还将组织端午游园互动、放河灯祈福等节目。
B.为满足遂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用航空业发展需要,尽快建成立体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市委、市府决定将机场迁至安居区境内。
C.陈水扁2004年能够连任,除了国民党分裂外,很大的原因是人心思变,希望摆脱暮气沉沉的国民党,更寄望民进党能清除国民党政府多年来的腐败现象。
D.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坠崖身亡之后,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洪亿康对韩国有增无减的自杀率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担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乏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实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昌盛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刺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l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l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节选自2008年10月27日《文汇报》)
5.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6.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    )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任昉为官清廉
任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举兖州秀才,王俭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喜愠未尝形于色,车服亦不鲜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除吏部郎,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昉不事生产,至乃居无室宅。时或讥其多乞贷,亦随复散之亲故,以文才见知。东海王僧孺尝论之。以为“过于董生、扬子。昉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虚往实归,忘贫去吝,行可以厉风俗,义可以厚人伦,能使贪夫不取,懦夫有立”。其见重如此。(《南史•任昉传》)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    班:同“颁”,分发
B.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        活:使动用法,救活
C.时产子者不举                      举:抚养
D.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  率然:公开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父丧去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至乃居无室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其见重如此//今是溪独见辱于予
D.卒于官//战于长勺
10.下列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
B.车服亦不鲜明
C.昉不事生产,至乃居无室宅
D.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任昉“为官清廉简约”的一组是:
①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  ②儿妾食麦而已  ③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  ④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⑤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  ⑥时或讥其多乞贷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共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昉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虚往实归,忘贫去吝。


⑵任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4.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8分)
(1)曾记否,                   ,              。
(2)真的猛士,                   ,                    。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
(4)亲戚或余悲,             ,              ,托体同山阿。
五.(21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冬 夜 月 暖
禾 源
    冬令,随着秋风中最后的一片落叶落到了大地。我没有听到声响,许多人也没听到,但被那片叶子砸到的草和地听到了,而且就这轻轻的一声。草惊失色,地虚松散。一个冬季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冬,一扎根,不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话的鸣虫,让它们睡在蜜月里,还在四处收刮着日下温暖。村里第一个醒悟的老爷爷,一到重阳就声声告诫说:“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就这一句土的丢牙、写成文字还押不成韵的俚语,成了乡村世代与冬争暖的口令。
太阳如圆饼式的取暖器,高挂在空中,她的温暖随光落到大地。争暖的万物找着最好的位置,接纳着从天而降的温暖。乡村向阳的墙脚下,村头学校的操场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的人,都绝对要求全身暴光。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争春时,早出晚归,说是争播抢种;争凉时,赤膊上阵,说是歇凉;争秋时,颗粒归仓,说是抢收;争暖时,松散散、懒洋洋,说是晒太阳。
这满是随缘的一个晒字,把福为天赐的信奉亮在太阳下,浸在阳光里。他们随日光滔滔,把自己当成了要腌制的萝卜、芥菜,要在太阳下脱去所有的水份,抱着一身温暖,好好过冬。
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隐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乡村的人凭着被太阳晒黑的教训,说:月光会把人晒绿,若是也象晒太阳一样,浸渍在月光下,人的眼会同狗眼、猫眼、山里的狐眼一样,会发出绿光,会看到阳光下看不见的东西。于是村里相传着“太阳一落山,关门落户保平安”的民谣。满天的月华就被关在了村弄中。
多少年来,我抱着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门杠,把月亮的温暖挡在了门外。直到那一夜得到月华濯洗,才知晒月的温馨。
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晒月人彼此听得明白,左脚唰,右脚簌,唰、簌,唰、簌,原来只一个人在走,左脚是我,右脚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月光如水水无边,走在这无边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时间计算,一个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一年年走过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我不知晒过了多少个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树,砸得如水月光的波纹和老树的年轮一样多,我那浸渍月温的瞳孔,也就随月波弥漫,搜索着晒月人的影子。
我,看到了许多月下故事,心里流着比太阳还要热的激情,成了诗人,对月吟诵:
千古月华/你这才子灵魂/在你的姓氏里/写下的是华章
千古月华/铅铸爱的诗篇/在你的铸槽里/流着一条我的心河
……
当我喜欢晒在冬夜的月下时,也常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不论是我从他们身边走过,还是他们从我跟前走过,都一样掀动过月下的温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细语,我听到的是月光暖流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的声响。东倒西歪汉子呼出的酒气,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我静静地漂流在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躯如一艘皮艇,载着我的心向暖流源头驰去,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
晒在冬天的日头下,会抱得一身温暖,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仓里有了粮,冬天晒太阳。”
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营得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日子,就如我说: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
15.请分析“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一句在文中的含义。(5分)
                                                                          
                                                                          
16.文章写冬夜月暖,开头部分却用不少的篇幅写冬日里人们争暖晒太阳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作者喜欢“晒月”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列举。(6分)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写冬至,前用“落”,后用“种”,写出了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B.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感情基调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相同。
C.第一自然段中,以相对来衬托绝对,落叶落地的声音绝对是很轻的,但它相对于草和大地都是巨大的变动。
D.文章引用了“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等当地的家乡俗语,一方面使之更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E.作者以平民化的视角注视并感悟着生命的悲悯,将农村中司空见惯甚至乏味的场景,描写成了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
六、语言运用(10分)
19.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中国外交部25日发表声明说: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声明说,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鲜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声明说,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对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20.根据所给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后句的内容、句式相应。(5分)
大气者的人生,没有沉沦,没有畏缩。纵使风吹浪打,仍能“胜似闲庭信步”; 纵使身陷重围,仍能“我自岿然不动”;                  ,                      。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面对箪食瓢饮,颜回不改其乐;面对封官拜爵,关羽不为所动;                   ,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阳光、空气是免费的,还有习习清风、皑皑白雪、皎洁的月华、灿烂的星辉;亲情、友情是免费的,还有信念、希望、意志、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就能得到。遗憾的是,许许多多的人对这些免费不懂得珍惜,以致失去得太多太多……
请领会上述文字的含义,可从上述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C(不能自已)
2.A(“追授”,对死者授予某种荣誉;“追认”,批准某人生前提出的参加党、团组织要求;“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类同”大致相同;“以至”,连词,表示列举延伸,“以致”连词, 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3.B(“轩然大波”, 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耳提面命”,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4.B (A,“组织”与“节目”不搭配,“节目”是供演出或播放的,这里可改为“活动”;C,“清除多年来的腐败现象”不合逻辑;D,偷换主语,另外“有增无减”与“自杀率”也不搭配。)
5.D(“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应是鼎作为礼器的一面。)
6.A(此项内容只表明鼎是—种传国重器,而非礼器。)
7.B(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c据原文,李泽厚认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应是三足鼎。D“世纪宝鼎”的“三足鼎立造型”并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8.D 
9.A
10.B(A:情意恳切,C:指增加收入的活动,D:指包括父母在内的亲人。)
11.B(①④⑤都是他行事的结果)
12.⑴任昉以他人之乐为乐,以他人之忧为忧,他不看重往昔的荣耀,只重脚踏实地地去做未来的事业,从不计较生活的清贫,而又乐善好施。⑵任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感情纯真深厚,每当侍奉病中的双亲,衣不解带,边说边哭。
13、(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4.(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4)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15.此处的“月”已成了恬淡、乐观、安分随时的心境甚至人生态度的象征。有了这样的态度,不管身处何境,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可以美满而快乐,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16.从冬天人们的“收刮”温度娓娓道来,为后文的晒月亮作了铺垫,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以晒太阳的“暖身”比照晒月亮的“暖心”,突出冬夜月暖;昼有日头夜有月,福有天赐,一切随缘,娓娓道出随性、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17.(1)宁静的月色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2)能引出无限的思绪,“看到许多月下的故事”,激发心底的激情与诗意;
(3)如水的月光能让人回归美好的本性,即使彼此陌生,也一样能觉出温暖;
(4)晒月让“我营得了透心的温度”,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好好过着日子”。
(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
18. B C(感情基调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不相同。C以绝对来衬托相对)
19.(5分)中国(1分)反对(2分)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2分)(字数不合要求扣2分)
20.(4分)示例:纵使雄关漫道,仍能“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戴月荷锄,陶潜恬然自安。(每答对一句给2分。语意衔接1分,句式、文采1分)
21.[提示]
(1)材料至少包含以下写作角度:1、人生在世,享受了那么多“免费”,应该知足,应当感恩;2、每个人都因为享受了那么多“免费”才取得了各方面的进步,所以应该对大自然、对社会作出回报;3、不珍惜“免费”是对生存资源的最大浪费,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免费”,努力创造既有利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的美好人生。
 (2)可从上述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说故事,或发议论。无论记叙还是议论,最好能结合自己或你所熟悉的人的实例,否则很容易泛泛而谈流于肤浅。
附:文言译文
任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感情纯真深厚,每当侍奉病中的双亲,衣不解带,边说边哭。被奉荐为衮州秀才,王俭又推举他做了主簿。王俭每见到他的文章,必定情意恳切地反复阅读,认为当时天下无人能比。任昉因父丧去职,整整三年,非常悲痛。伤心得拄着拐杖才能起来。奉养叔父叔母和奉养亲生父母没有什么两样。外祖父家贫穷,他总是设法奉养,所得到的奉禄,四处馈赠救济,都分给亲戚,当天就发送完了。他喜怒不曾表现于脸色,车的装饰和身穿的衣服也不鲜亮。离开京城做了义兴太守,正值荒年,人民流离失所,他就用自己的俸禄米和豆做成粥,救活了三千多人,当时有的人家生了孩子不抚养,任昉就严格有关制度,把生子不养罪等同于杀人罪。任昉得到作为俸禄的公田里产的粮食八百多石,他分成五份,只取其一,其余全部归还公家。儿妾只吃麦面罢了。升职为吏部郎,又到地方上担任新安太守。在郡中不修边幅,拖着手杖,轻快地徒步在乡间行走。百姓有打官司的,就在路上解决了。从事政务清廉简省,官吏百姓都感到方便。死在任上,家里只有二十石桃花米,没有用来殡殓的东西,他遗言不许家人拿新安郡任何东西回京都。任昉不留心聚敛财产,以至于没有自家的房舍。当时有人讥讽他常常借贷,他也仍旧听任自己的心意,把钱物散分给亲朋故旧。他以文才知名当世,东海人王僧孺曾经评论他,认为他“超过了董仲舒、杨子云。任昉以他人之乐为乐,以他人之忧为忧,他不看重往昔的荣耀,只重脚踏实地地去做未来的事业,从不计较生活的清贫,而又乐善好施,毫不吝啬。他的行为可以用来砥励风俗,品德可以用来强化人伦,能使贪婪者不再贪婪,懦弱者能自强自立。”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121.30.251.17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徐州市高三年级2010年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09-2010学年甪直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自主学习调查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