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11月周练人教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11月周练人教版(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0级高三周练语文本试题共9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一、基础知识部分(12分,共4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请柬(jiàn) 劝谏(jiàn) 肩胛骨(jiǎ) 面面相觑(qǜ)B.殉情(xùn) 债券(juàn) 门诊室(zhēn) 纨挎子弟(kù)C.迤逦(yǐ) 伺侯(cì) 劳什子(shí) 顿开茅塞(sè)D.
试题预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0级高三周练
语文
本试题共9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基础知识部分(12分,共4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请柬(jiàn)   劝谏(jiàn)     肩胛骨(jiǎ)     面面相觑(qǜ)
   B.殉情(xùn)     债券(juàn)     门诊室(zhēn)   纨挎子弟(kù)
   C.迤逦(yǐ)     伺侯(cì)     劳什子(shí)     顿开茅塞(sè)
   D.艄公(shāo)   惊骇(hé)     执著狂(zhuó)   疏不间亲(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移植  喉咙  拌脚石  兵慌马乱
   B.喝采  纽扣  笑嬉嬉  得意洋洋
   C.辗转  通霄  侯车室  莫明其妙
   D.拗开  黯淡  水蒸气  掎角之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吴书记在大队蹲点时在陈奂生家吃过一顿饭,因而这次在车站和他萍水相逢时毫不犹豫地帮他治病,并把他送到了宾馆住宿。
    B.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指出佳士得方面独断专行,坚持拍卖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将对其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近几年来,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到内陆省区,“民工荒”现象逐渐成了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有关部门绝不能等闲视之。
    D.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三天访华行程中多次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而中国政府对她的不情之请并没有马上作出明确答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时至今日,《东邪西毒》的阵容仍堪称后无来者,由张国荣、梁朝伟、林青霞等主演,几乎将当时香港影坛的一线巨星一网打尽。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日前,一对操武汉口音的母女在武大樱园穿和服赏樱拍照时,遭到数十位年轻人轰赶的声音。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和服母女”一下成为网络热点词汇。
    D.“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发起,旨在达到呼吁人们关注地球气候变化的目的,今年我国有19座城市同时参与了此项活动。

二、(9分,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7题
    我们知道,欧洲在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然而,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即科学合理性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为自然立法的精神——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化——已孕育了近代科学理性的“质”。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这种从宗教神权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的近代科学精神便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状况颇值得深思。从第一至第十五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走在西方前面,其中还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是,步入16世纪之后,我们却落伍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此曾提出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中西不同的科学和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比较,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对此,他言辞激越,真有切肤之痛:“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可惜,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从一开始就被淹没了。
    后来,中国台湾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成份少而‘科技’成份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不久前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借50年代“科技”一词的创用,说明我们对“科学”的误读,并指出这种误读对我们在这以后缺少科学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对科技的急功近利,必然会窒息原本就微乎其微的“科学精神”。我们生活在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现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我们就是“现代人”,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所装的很可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只有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人,才有资格做现代人!
5.下列表述符合文中对“科学精神”阐述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不仅表现为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科学的合理性上。
B.科学精神从宗教神权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后实现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化。
C.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拥有这种科学精神。
D.西方科学进步的三次科技浪潮的推进,完全体现了科学精神的作用。
6.对梁启超先生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的人指的是“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
B.“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其原因是他们信奉宗教神权。
C.粱先生认为那些“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的人是因为把科学看得“太窄”了,这些人实际上也是不懂科学精神。
D.梁先生认为中国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精神,就将被现代科学所淘汰。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科技的急功近利,这正是把科学看得太窄了,这样我们中国人不仅永远没有单独的学问,也无法具备现代思想意识。
B.我国的科学技术在第十五世纪前远远走在西方的前面,但此后大大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不了解科学的性质”和创用“科技”一词来取代“科学”。
C.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比较,我国还严重缺乏现代科学理性的“质”,这不仅是李约瑟博士、梁启超先生、余英时先生的一致看法,也是我们现代人应清醒认识到的。
D.不能单纯用“科技”取代“科学”,不等于我们就可以轻视科技,关键是我们应具备内在的“科学精神”,使科学技术内化为人的“知识资本”,使人成为驾驭技术的主宰。

三、文言文阅读(9分,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8——10小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堂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堪志操,常嘉焉。嘉:赞许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拜:授予官职
   C.赏罚必信。信:坚信、相信
   D.劝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
   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儿占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四、(22分)
11.①请为下面的文言句断句。(2分)
    因 作 小 楼 二 间 与 月 波 楼 通 远 吞 山 光 平 挹 江 濑 幽 阒 辽 复 不 可 具 状
    ②请将文言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译:                                                                             。
    (2)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译:                                                                             。
    (3)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译:                                                                             。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  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6分)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诗经有“六义”之说,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__________。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才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费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邂逅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的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阳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遗,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深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点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物,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一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我的费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镌刻在我的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4.作者的俄罗斯之行中最受感动的是看到扫烛油的老妇人,但在写老妇人之前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俄罗斯的教堂和雕像?(4分)
    答:                                                                               
                                                                                     。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短语或句子的含意。(6分)
    (1)辛酸而又喜悦
    答:                                                                。
    (2)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答:                                                                。
16.请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扫烛油的老妇人的形象。(6分)
    答:                                                                。
17.文章结尾引用但丁《神曲》的诗句,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六、语言运用(16分)
18.为下面则新闻报道拟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4分)
    本报北京2月4日电,据北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计划把密云水库湿地、平谷金海湖湿地、顺义汉石桥湿地、门头沟三家店湿地这4处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把全市90%以上的主要湿地建成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北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将达到10个;到2010年,北京的湿地将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8万公顷的面积。除了增加上游水源供应、退农耕变滩涂外,还将在湿地恢复1万多亩的芦苇植被,恢复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此外,北京今年将尽可能抢救恢复一批重要湿地。
    答:                                                                               
19.请仿照下面一则幽默的形式,另选话题再写两则。(参考话题:悲观、勇敢、怯懦、苦笑、遗憾等)(6分)
例:所谓乐观,打个比方,就像炉灶上的响壶。屁股烧得红红的,却有心情吹口哨。
仿句:①                                                                
      ②                                                                
20.欣赏下面的漫画《参观实验田》,用简明的语言(30字以内)概括其寓意。(4分)
 
    答:                                                                               
21.舞台说明在戏剧作品中不可或缺,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气氛,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也可以为塑造人物服务,感染读者或观众。
    四川灾区某同学想写一幕短剧,祭奠5•12地震中遇难的老师和同学。请为他写一则舞台说明,表现地震来袭前校园中不为人知的危险气氛。(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                                                                               
                                                                                     。

 
参考答案
    1.C(A柬jiǎn  觑qù    B券quàn  诊zhěn    D骇hài  间jiàn)
    2.D(A绊脚石  兵荒马乱    B喝彩  笑嘻嘻    C通宵  候车室)
    3.C(C等闲视之:指当作平常的人或事来看待,一般用于不定句中。A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B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此处意为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应用“一意孤行”。D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于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4.B(A偷换主语,“阵容”不能与“主演”搭配,“由”改成“包括”,同时删去“主演”。C“遭到”与“声音”搭配不当,可以将“的声讨”删去。D“旨在”与“达到……的目的”重复,删去“达到”与“的目的”。)
    5.B(A原话是“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即科学合理性上”,并不是说“科学精神体现在科学的合理性上”。    C四大发明是科技成果,文中还提到“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D原话是“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这里“完全体现”不当,主客体也颠倒了。)
    6.B(原因牵强,说法没有依据。)
    7.D(A原话是“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    B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这里“创用‘科技’一词来取代‘科学’”是对科学的误读的具体表现。  C所述并非几位学者的一致看法。)
    8.C    9.A    10.C
    11.因 作 小 楼 二 间|| 与 月 波 楼 通 ||远 吞 山 光 ||平 挹 江 濑|| 幽 阒 辽 复 ||不 可具 状

    翻译参见文言文译文
    12.①傍晚  西风  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3.略
    14.写富丽的堂皇教堂和伫立街头受人拜谒的雕像是为了反衬扫烛油的老妇人的朴实、圣洁和默默无闻。
    15.(1)辛酸是指这个六旬老妇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佝偻着身躯在教堂从事扫烛油的劳动,她的苦难是辛酸的;喜悦指这些默默无闻的底层劳作者让人们看到了永恒的光明,这种心灵的洗礼让人喜悦。
    (2)人间的温暖,生活的希望或者艺术的灵感并不是来自对社会上层人物的仰慕,也不是来自于对神的祈祷,而来自于对社会底层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
    16.老妇人是一个年老体弱、耐心细致的劳作者,是一个虔诚圣洁、沉静安然的心灵抚慰者,是一个身处低层、虔诚朴实的文化艺术滋养者。(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7.①引用但丁的诗句为了引出下文,说明扫烛油的老妇人安然劳作,或许是看到了永恒的光明;②烘托突出老妇人虔诚圣洁的形象特点;③引用但丁的诗句,增添了教堂里圣洁的气氛,也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18.北京将建4个湿地保护区
    19.所谓悲观,打个比方,就像鼻梁上的墨镜,不管眼前有多少光明,也统统变成黑暗。所谓勇敢,打个比方,就像电灯周围的飞蛾,灯光越是明亮,它撞击得越是猛烈。
    20.答案示例:转基因实验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21.答案示例:
    午饭后,阳光有些昏暗,似乎闪烁着诡异的光。平日里翩翩起舞的蝴蝶也失去了往日的优雅,像草原上被狮子追逐的驯鹿,在校园里狂乱地左冲右突。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遗漏。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他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有一次,匈奴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最后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紧接着他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子孙享受十代。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己。”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拜樊显为鱼後县长吏。正准备征召张堪,张堪不幸病逝。刘秀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 (218.76.216.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金华一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下一个『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