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临川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临川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倒(dào)春寒滂(pánɡ)沱缫(sāo)丝 咎(jiù)由自取B.地窨(yìn)子劈(pī)叉瘙(sào)痒  亟(qì)来问讯C.绾(wǎn)头发绿(lù)营熏陶(táo)  寸草春晖
试题预览
临川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基础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倒(dào) 春寒     滂(pánɡ) 沱      缫(sāo) 丝      咎(jiù) 由自取  
B.地窨(yìn) 子     劈(pī) 叉        瘙(sào) 痒     亟(qì) 来问讯
C.绾(wǎn) 头发     绿(lù) 营        熏陶(táo)      寸草春晖(huī)  
D.处(chǔ) 方药     泡(pào) 桐       噤(jìn)声   存亡绝续(xù)
2.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朵颐      一溜烟      吊以轻心      通谍
   B.坐阵      铜板画      迫不急待      腹泄
   C.荼毒      背水阵      过尤不及      榴弹
   D.碑贴      暴破筒      刀光箭影      歇晌
3. 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做事情要有原则,截趾适履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B. 厂家说他们对我们的索赔要求会尽快作出答复,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就如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下文。
   C.绑匪让他们拿出十万赎回孩子,如果报警就杀了孩子,这投鼠忌器的现实,真难坏了他.。
   D.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裁员减薪的声势越演越烈, 这个人人自危的职场冬天显示出空前绝后的严峻性。
4.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纪念季羡林先生的最好方式, 莫过于学习他的独立人格、淡薄心态与严谨治学,传承其所具有的学术精神。
   B. 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发生时,白天骤然变为黑夜,并且气温也会随之减少。
   C. 超级链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单击链接的对象实现链接,另一种是将鼠标指针移到链接的对象上实现链接。链接设置只能采用这种两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
   D. 在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公共政策的调整像法定节假日调整这样最广泛地发动了民众参与,还没有哪一次公共政策的调整像法定节假日调整这样实实在在地为民众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5.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最恰当的语序是(   )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愉悦;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②它是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才能理解的书,是要在阅读中经常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③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可以“磨脑子”的书。 ④读这种书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⑤“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
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③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④⑤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
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
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
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
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
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
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
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猎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
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
《日书》中所记的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
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认为,这
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
十二生肖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
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
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
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
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
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
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
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
科技大学教授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
其有限的情况下,人类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
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的功
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
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6.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A.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当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    
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7.关于十二生肖,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  )
  A.生肖与地支同源说、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是有关十二生肖起    
源的三种代表观点,作者对此不敢判断是非。
  B.《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    
统的记载。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
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对动物某些器官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
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
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日书》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的。
  C.从《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生 
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D.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动物崇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 
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12分)
张羽军
钮秀①
  张翚,字羽军,一字舒采,吴县人。工诗善琴,而豪于饮。性善交游,重然诺,即利害无所避。年十八,从其父游于京师。闻旗人有法宝者,才而好士,以诗谒之,一见倾倒。宾于家,礼意优渥,往来酬唱者半载。翚父促归,宝以五百金为赠。翚固辞曰:“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于公也。”挥手而别。
  宝倚国戚,且数以吟咏傲其侪辈,行事不甚循理。上闻之不悦。宝惧祸,挈妻子奴婢十数人出走。买舟直抵湖广,访其旧友总兵某,而某已殁。惘惘无可依。因念吴中有故人张翚,侠者也,家在虎阜,犹忆曩年分歧之语,投之必能纳我。遂泛舟长江,由昆陵潜达姑苏。一日,山塘晚市初罢,翚待其父夜酌。忽有叩门者,翚出见,乃宝也。翚延之坐,入告其父曰:“法公为我知己,被罪出亡,于国法无赦,留者,罪与之均。今穷而归我,畏法则执而首于官,死法公矣。昔孔融藏匿张俭,义声炳于千秋。敢告严君。将背友而保家乎?” 翚父张目奋髯曰:“北海②之母何人?我岂不及一巾帼哉?其留之。”因致诸窟室居焉。
  先是,宝出奔时,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宝寄翚日久,恐出事露累翚,乃与故所善邹生谋,更移无锡之惠山。康熙二十四年,翠华南巡。宝之仆告宝谋逆,且历指所匿处。捕宝并逮翚与父。翚力辩父脱罪。翚竟论斩,减等流秦。凡官于秦者,高其义,皆愿与交,不以流人目之。为之营居长安市中。造其庐,萧然环堵,花木幽疏。客至,携入小楼,辄具尊酒。酒阑,鼓琴一曲,或赋诗四韵,若忘其身在异乡矣。余谓翚慷慨自命,知难不避,意必有英悍之色见于眉宇,如朱亥、郭解③之流,今观其貌,恂恂尔雅,弦歌终日,则儒生也而烈士哉!乃知其父亦非常人也。                             (选自《明清文言小说选》)   
[注释]① 钮秀:清初江苏吴江县人,工于诗文,作品有《临野堂集》等。
② 北海:地名,上文提到的孔融因家居北海,人称孔北海。
③ 朱亥、郭解:分别是战国时和汉代的侠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诗善琴,而豪于饮   工:精通  
B. 皆愿与交,不以流人目之     流:一般
C. 畏法则执而首于官,死法公矣   首:检举 
D. 翚延之坐,入告其父曰   延:延请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知其父亦非常人也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凡官于秦者,高其义,皆愿与交    工诗善琴,而豪于饮    
C. 为之营居长安市中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 或赋诗四韵,若忘其身在异乡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翚“善交游,重然诺,即利害无所避”的一组是(  )
① 闻旗人有法宝者,才而好士,以诗谒之,一见倾倒
② 买舟直抵湖广,访其旧友总兵某
③ 翚出见,乃宝也        ④ 因致诸窟室居焉   
⑤ 翚力辩父脱罪⑥ 客至,携入小楼,辄具尊酒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翚和法宝因为个性相投,所以一见如故,当“翚父促归”时,法宝以金相赠,张翚
认为这不符合他们这种交情,坚决不收赠金。
  B. 当时的皇上只因为法宝“数以吟咏傲其侪辈”,再加上法宝“行事不甚循理”,就“九重
震怒,命大索天下”,可见当时的皇上很专制。
  C. 张翚被逮后,尽力为他的父亲开脱罪责,说明张翚很有孝道;而从张翚的外貌并不
像一介武夫而是“恂恂尔雅”的样子,可看出他的父亲也很不简单。  
D. 张翚被流放后,凡是在“秦地”做官的人都去结交他,这是因为张翚“有英悍之色见于
眉宇”,官员们都敬仰他的义气的缘故。

第Ⅱ卷(104分)
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倚国戚,且数以吟咏傲其侪辈,行事不甚循理。(4分)
                                                                                  
                                                                                  
(2)北海之母何人?我岂不及一巾帼哉?其留之。(3分)
                                                                                  
(3)造其庐,萧然环堵,花木幽疏。(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梦中述愿作
                    龚自珍
湖西一曲坠明珰,猎猎纱裙荷叶香。
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
注:水仙王此指荷花。
(1)诗第一、二句中景物描写很美,请结合写法略作分析。(3分)



(2)本诗诗题是《梦中述愿作》,请问作者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心愿。结合诗歌分析。(3分)



15.默写 (8分)
1. 故不积跬步,                   ; 不积小流,                    。 (《劝学》)
2.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           ,          。 (《荷塘月色》)
4.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错误》)
5.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
                                    王祖远
①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戈壁三杰”。
②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120公里的楼兰故城之谜,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了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③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像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戈壁三杰”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1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④“戈壁三杰”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⑤别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抹抹绿色的点缀,大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⑥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悲壮地倒下了,给大自然留下了一片珍贵的遗迹。站着的,仍然那么英武;即便倒下,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尊容。人类从这里看到的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遥想若干年前,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西行的驼队在此歇脚,东进的商旅树下炊饮,凡是跋涉丝路在此受过荫护的人谁能忘记那大漠中的绿荫之梦!
⑦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
⑧这些红柳,有的一丛只有巴掌那么大,零散地趴伏在平坦的沙地上,如镶嵌在黄褐色古老大漠身上的绿斑,为干焦焦的大地带来一丝生气。稍大一点的,细枝底下便有一堆沙。我远近细看了一下,发现哪里有沙堆,那上面必有一丛红柳,二者之间有着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缘分。在有些区域,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沙向红柳聚拢,红柳又依沙堆成长增高。路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包,个个圆溜溜的,高一二十米,周长三四十米,上面均有一丛挺直腰杆、成了气候的红柳木,二者都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长大成型的。它们这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也正是人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挣扎奋斗的写照。为了生存,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奇妙现象。
⑨红柳能在沙漠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我特意留神了一下:若朝着西南方向望去,沙海里全是蓬蓬松松的绿堆;倘若再掉头向东北方看,而那些沙丘全是秃秃的半边光头。红柳避开了沙丘承受烈日的西南面,牢牢地占据着稍稍背阴的东北侧。向下,拼命地把根扎向深处,这是存活的根本;向上,勇敢地与烈日进行抗争,这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红柳就是这样生活着。即便是在那倒下的千亩胡杨林的身旁,又有一丛丛柳木成长起来。     
⑩红柳不是花,但每一丛的上半截,均呈紫红色,远望,如一顶顶紫红漂亮的花冠,点缀美化着这灼烤人肤的戈壁滩。
○11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命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外出的旅程。如果我们能像红柳那样,永不放弃,人生在艰苦的逆境中也能增添无限风光与意义。
16.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这句话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概括红柳木的特点。(5分)



18.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这种巨大的力量”指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但却生长着骆驼刺、胡杨树和红柳,可见这三种植物生命力之顽强。
B.作者在第五段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骆驼刺的坚挺、毫不屈服,表达自己对骆驼刺的敬仰、赞美之情。
C.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本是安静的植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们以动态美,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之深。
D.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红柳木,因为红柳木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E.纵观全文,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句式变化多样是本文一个重要特色,这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
六、语言表达(9分)
20、请按照题目的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其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①日本政府至今没有对自己的侵华历史进行认真反省。
②因此大多数中国民众对日本政府不抱有好感。
③这是一家民营机构对中国民众的对日态度的调查的主要结果。
(1)以“一家民营机构”为开头:
                                                                                                                                                                                               
(2)以“大多数中国民众”为开头:
                                                                                                                                                                                            
2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3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在哈佛商学院开学典礼上,一名学生说,他是顾客,应该受到更好的对待。一位管理人员说,不,你是产品。
(2)2009年江西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总人数为27.14万人,其中博士97人,硕士4497人,本科82560人,专科130526人,普通中专毕业生5.37万余人。截止到7月1日,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去向的人数16.986万人,就业率达到78.03%,与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的全国同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8%相比,还高出10个百分点。
你对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临川二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13、(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
(1)                                                                
(2)                                                                
(3)                                                                    
(4)                                (5)                                 
1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                                                                      
                                                                               
                                                                                  
                                                                                  
19、(6分)(         )
20、(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0分)请考生按要求将作文写在反面的格子内。



参考答案
1.C (滂(pānɡ)沱   劈(pǐ) 叉  泡(pāo) 桐  )    
2.B  (掉以轻心  通牒;坐镇  铜版画  迫不及待 腹泻;过犹不及;碑帖  爆破筒  刀光剑影)
3. D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4.D    5.A
6.A  (只有A顶材料时间在汉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下一个『兴化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