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重磅推荐:备战2021,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分类下载      ·2021高考一轮复习名师讲座免费试听,网罗所有重难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主观题)和答题卷两部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4B或5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
试题预览
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主观题)和答题卷两部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4B或5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邹(zōu)忌   百舸(gě)    尽(jìn)管   济(jì)济一堂
B.埋(mán)怨  记载(zǎi)    慰藉(jí)     剑戟 (jǐ)
C.癖(pǐ)好    颤(zhàn)抖  煤屑(xiè)   独处(chǔ) 
D.山脊(jǐ)     给(jǐ)予     剥(bāo)皮   熨(yù)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孺子牛    切磋    走投无路    书生义气    迫不及待
B.部署      寒暄    一愁莫展    和蔼可亲    哀声叹气
C.慈祥      干燥    蜚声文坛    按部就班    再接再厉
D.隐密      撕打    没精打采    美轮美奂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您让我办的事情有相当的难度,不过,请您放心,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自从几个勇敢的叶子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C.我不敢说这样做了以后一定能写出差强人意的东西来,但既然这是正确的道路,就应当这样走。
D.事实证明,自己过去盲目追求的所谓奋斗目标,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决不可能实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参加本次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的队员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学生也有,但人数不多。
B.一些学生总是希望在学习中找到捷径,其实学习没有捷径,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自身努力的程度。
C.公安部最近开展的整治酒后驾车行动,很好地防止了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地坛在四百多年前我出生时就坐落在那儿了。
二.(6分,每小题2分)
5.填入划线处的四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     。     。       。         。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
①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②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③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④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坂本繁二郎的画来。
A.② ① ④ ③;  B.② ① ③ ④; C.④ ③ ② ①;D.④ ③ ①  ② 
6.对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与“鸟抛软语丸丸落”两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通感。
B.“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与“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
D.“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7.对臧克家的《老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写出了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作者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浓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一、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二、荆轲刺秦王(节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于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出使的人
B.夫晋,何厌之有        厌     通 “餍”,满足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     假如没有
D.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善     好的、善良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B.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D. 
      ⑥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⑧夜缒而出,见秦伯
10.对节选的两段文字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这两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虽然不同,但背景十分相似:秦晋联军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而燕国也面临秦国的兵临城下,危若累卵。郑国和燕国均面对强敌,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B.节选的两段文字重点刻画了烛之武和荆轲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同的是两人都有勇有谋;不同的是烛之武老成持重,深明大义,胸有成竹,颇具长者风范,而荆轲既性格豪爽又心思缜密,谋事周全,尽显侠士风采。
C.面对郑伯的请求和燕太子丹的婉言催促,两人都能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欣然答应,毅然决然地临危受命。
D.“烛之武说退秦师”一段的说辞只有一百多字,却包含了四层意思:首先, 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以此打消了秦伯的戒备之心;接着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再次,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最后,不失时机地挑拨秦晋两国关系。烛之武作为郑国的说客,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却似乎处处都在维护秦国的利益,最终成功说服秦伯,体现了高超的外交才能。










第Ⅱ卷(共80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默写(20分)
得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北陂①杏花
王安石②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 ①陂(bēi):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第三、四句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各名句中空缺的内容。(10分,每题1分)
1.         ,              ,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                      。
3.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
4.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5.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 
6.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池塘生春草,             。
9.                    ,断桥头卖鱼人散。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得分    
垂  钓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凛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③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④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⑤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⑥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⑦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⑧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⑨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⑩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11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选自《霜冷长河•垂钓》)
14.第①自然段描写的海参崴的海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15.第④自然段“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2分)
答:                                                                      
                                                                          
16.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5分)
答:                                                                       
                                                                           
17.文章第10段得出“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的观点,联系本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试举文章以外的一个例子对作者的这一观点加以说明。(3分)
答:                                                                       
                                                                           
                                                                           
六.语言运用题(7分)
得分
18.仿照例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式以“水”和“山”为陈述对象续写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不能与例句内容重复。(3分)
例句: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有了这一江春水,山就有了许多的特点。             。        ,             ;
           ,             。
19.《我与地坛》一文中“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一段融情于景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请仿照划线句子写两句句式大体相同、语义相似、融情于景的话。(4分)
答:                       ,                         ,                 
                  ;                        ,                                 
   ,                                                   。
七.作文(40分)
20.请以“习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特点鲜明。

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Ⅱ卷答卷 (共80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默写(20分)
得分
11.(6分)
(1)(3分)译文:                                                         
                                                                            
(2)(3分)译文:                                                         
                                                                            
12.(4分) 
(1)(2分) 
答:                                                                       
                                                                            
(2)(2分) 
答:                                                                       
                                                                            
13.(10分,每题1分)
1.         ,                      。2.                            。
3.                    ,                        。
4.                                   。5.                             。 
6.                      ;                     。7.                  ;                  。8.                      。
9.                       。10.                      。
五、代文阅读(13分)
得分    
14.(3分)
答:                                                                      
                                                                          
15.(2分)
答:                                                                      
                                                                          
16. (5分)
答:                                                                      
                                                                          
17、(3分)
答:                                                                       
                                                                           
                                                                           
                                                                           
六.语言运用题(7分)
得分
18.(3分)
答:                   。                ,             ;              ,
                  。
19.(4分)
答:                      ,                         ,                   
             ;                             ,                            
                         ,                                 。 
七.作文(40分)
20.请以“习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特点鲜明。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绵阳南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D(A. 尽(jǐn)管  济(jǐ)济一堂;B. 慰藉(jiè);C.颤(Chàn)抖) 
2.C( A.书生意气; B.一筹莫展 唉声叹气; D.隐秘     厮打)
3.A(A.鼎力相助:大力相助,用于请托或感谢时用;接踵而至:形容人很多,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词义合乎语境。差强人意:大体上让人满意。D.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多比喻虚幻之物,或脱离实际道的理论或计划。)
4.B(  A.杂糅; B.“程度”隐性双面词;C.不合逻辑;D.语序不当造成不合事理。)
二.(6分,每小题2分)
5.A(见《花未眠》原文,可从衔接自然、紧密的角度找出恰当语序)  
6.C( C.无拟人的修辞手法。 )
7.B( B.“心胸狭窄”不当  )
三.(6分,每小题2分)
8.D( D.善: 副词,好好地)
9.B(A.①以: 连词, 因为 ; ②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B.均为主谓间取独;C.⑤为:给予;⑥为:对,对付  D.⑦而:连词,表转折; ⑧而:连词,表修饰)
10.C( C.“两人都能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欣然答应,毅然决然地临危受命。”不当)
第Ⅱ卷(主观题,80分)
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默写(20分)
11.(6分)
(1)(3分)译文: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境,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大意1分,“封”、“阙”各1分)
(2)(3分)译文: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婢。(大意1分,“遇”、“深”各1分)
12.(4分)
 (1)(2分) 答:(2分)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1分),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1分)(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2分) 答: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1分)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1分)。 (大意对即可) 
13.(10分,每题1分)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4.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5.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7.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  8.园柳变鸣禽;  9.落花水香茅舍晚; 10.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14.(3分)答:海参崴的海神秘、威严(或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答到任何一个关键词得1分);文章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1分),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1分),从而为阐发哲理作了有力的铺垫。
15.(2分)答:取舍标准 :只钓大鱼,不要大海琐碎的施舍(1分);堂皇形象: 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1分)。
16.(5分)答:第一问: 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1分);追求物质,知足常乐(1分);瘦老人:执着、倔强、坚守取舍(1分),追求精神,永不满足(1分)。第二问:对比的手法(1分)(答衬托也可) 。
17.(3分)答:第一问:他们天天相互批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方来证明(1分)。
第二问(2分):(学生只要围绕“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一观点举例并辩证分析,就可得分。但要注意,如果举例与“对手”和“朋友”的内涵不吻合应酌情扣分:如愉快与忧愁,高兴与悲伤,苦与乐,伟大与平凡等要酌情扣分。如果举诸如“庄子与惠施”,“诸葛亮与司马懿”,“共产党与国民党”等例子可给分)
举例:对手,甚至敌人,对你的生存和发展,有时可以起到你的朋友起不到的作用。狼可以说是鹿群最大的威胁了,在阿拉斯加州涅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把狼捕杀殆尽。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发展到以前的十倍,植物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食物以及安逸少动、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有了狼的追逐,鹿又四散奔逃,种群的体质迅速恢复,再次展现出勃勃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狼难道不是鹿的最大的朋友吗?
六.语言运用题(7分)
18.(3分)答:示例:水缓缓流淌着。水的轻盈,显出山的沉稳;水的柔美,显出山的阳刚。(句式1分,内容2分)
19.(4分)答:示例:譬如辽阔无垠的大海,狂风暴雨来临的一刻,海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鲁人版』  下一个『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0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苏教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管理员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话: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