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九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涡阳九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涡阳九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Ⅰ卷(共6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三雄辩《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征之
试题预览
涡阳九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Ⅰ卷(共6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三 雄 辩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征之史籍,各有出处。
英雄,指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声誉最佳。《三国志•孙权传》记陈寿做评语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又裴松之注引《吴历》记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持一月有余。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不可侵犯,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父子若豚犬耳!”乃撤军还。据此,孙权称英雄,当之无愧。然而,虽然孙权量力周旋,善保江东,成鼎立之一足,实属不易;但无论就志向抱负,还是文韬武略,乃至进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都在曹操、刘备二人之下。“英雄”排名实居最末。
枭雄,雄杰之谓,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稍带贬意。名声不如英雄好听,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三国志•周瑜传》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不使其返。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虽出自敌口,但还算公允。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三国志•武帝纪》斐松之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曹操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大名士许子将。曹操问道:“您看我是怎么样一个人?”许子将笑而不答。曹操再问,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罢大笑。这就是曹操“奸雄”称号的由来。《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述了这件事。即开篇就用“奸雄”二字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义最强,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奸雄”曹操远远超越了“枭雄”刘备与“英雄”孙权。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三雄”作辩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将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流传,影响深远,但有失公正。
B.三雄之名,虽在《三国志》中各有出处,却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
C.小说与史书相互矛盾,只有史书才是可信的,故而作辩正名。
D.三雄之名,的褒贬与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个人才能极不相称。
2、.以下不属于三雄之名出处的一项是 ( )
A.裴松之引《吴历》记载,曹操感叹刘表父子如豚犬,生子当如孙仲谋。
B.《三国志•孙权传》中陈寿评价孙权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是英人之杰。
C.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载大名士许子将评价曹操为乱世之奸雄。
D.《三国志•周瑜传》记周瑜上书孙权,说刘备有枭雄之姿,不可长久屈为人用。
3、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虽不是淆乱是非的辩士,但富于权诈,才足欺世,故而在三雄之中名声最差。
B.历史上的曹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最值得肯定的人物,地位和才能远在孙、刘之上。
C.曹操拜见许子将时,听其评价后而大笑,实乃包藏祸心,是其奸诈的体现。
D.《三国演义》第一回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是毫无依据的。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在三雄之中虽然声誉最佳,但无论志向或才能,均在曹刘之下,英雄排名实属
最末。
B.《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个被竭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这与他
的枭雄之称是一致的。
C.刘备有雄才而不甘居人下,敢于见利忘义,其地位和才能虽不及曹操,称之“枭雄”
还算公允。
D.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否定得最为彻底,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鲍叔遂进管仲 进:保举,推荐 B.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贫穷困难
C.尝与鲍叔贾 贾:作买卖 D.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去:废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①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②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B.①以区区之齐在海滨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C.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7、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龅叔牙“能知人”的一组是 ( ) (3分)
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④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⑤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⑧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B.在柯地会盟,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的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C.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 宝。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管仲之谓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
10、补上下列空缺的内容。(5分)
(1)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4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阿庆
丰子恺①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6分)
1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6分)
1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第Ⅱ卷(综合题,共87分)
五、基础知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3分)
A.猝然 包涵 意蕴 变换莫测 B.猜测 威摄 诬陷 越俎代庖
C.适意 浑浊 疲惫 合家欢乐 D.漫骂 忤逆 蔓延 连篇累牍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从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已发育得相当成熟,它与黄河文明“本是同根生”,而非黄河文明传播的产物。
六、语言表达题
18、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6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整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6分)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20、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6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六、作文 (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在人类社会中,对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涡阳九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语文)
1、C 2、A 3、B 4、B
5、B (困顿)
6、D(A①判断动词“是”;②表被动,译为“被”。B①介词,可译为“凭借”;②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而”。C①就,就会;②第二人称代词,你的。D转折连词“却”)
7、C(②表现鲍叔的为人,④是管仲的作用,⑤是管仲对如何执政的认识)
8、B(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9、(1)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称赞,1分;知:知道,识别,1分;贤:才能,才干,1分;语意通1分。)
(2)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知:懂得;与:给予,各占1分;语意通1分)
(3)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岂:表示疑问,可译为“大概,是否”1分;宾语前重句,1分;语意通1分。)
10、(略)
11、(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12、答案要点:
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13、探究要点: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4、 BD
【解析】B项“一青年拜师”“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错,作者此处写一青年拜师,目的在于对比突出阿庆的心灵手巧。D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错,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乡风光,何况文本中“风光”也少有提及。
15、C(A.换—幻 B.摄—慑 D.漫—谩)
16、【答案】B
【答案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与语境义相符合。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成语出处: 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与语境义相符合。(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必将崇论宏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用法示例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但高老夫子却不很能发表什么~。”) 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7、A (B项句子杂糅,“这是……所决定的”与“由于……原因”两句杂糅。C项出现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好坏”应指两方面,后面却只有“好”的一面。D项缺少主语,去掉“从”)
18、细菌分解树木,释放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生机。
19、、雨声轻灵,是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雨声清脆,是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雨声舒缓,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句式须一致,本体、语体搭配须合理,每一句搭配不合理2分,扣完4分为止。如果改后句式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只要该的合理且本体、喻体搭配合理亦可得分)
20、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21、 作文评分标准:
(1)中心突出,材料充实,感情真切,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语言流畅,结构严谨,800字以上。其他方面符合本条要求,而字数不足800的,其最后得分由评卷组研究决定,可评36分,直至满分。
(2)中心明确,材料具体,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可评30~35分。
(3)文章有中心,材料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条理清楚,可评24~29分。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评16~23分:①语句不通,明显的语病在5处以上;②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③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楚;④不足400字。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15分以下:①文不对题;②有明显的观点错误;③文理不通;④结构杂乱。
(6)说明:
①本评分标准所列各项要求兼顾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
②如果文章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可酌加3~5分。
③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扣到3分为止。
④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酌加1~2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酌扣1~2分。
附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些事往外说。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足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遇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他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61.191.130.21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
重庆一中高2010级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
』  下一个『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训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