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中学高2010级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双流中学高2010级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A【zhuó/zhuō,pī/pí,chuāng/chuàng;Bshān,gěng,shè;Czhā/zé,gǔ/hù,mǐ;Dpàn/àn,ǔ,pú/pū】2.B【A“出类拔萃”;C“声名鹊起”;D“洗耳恭听”】3.D【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拔出萝卜带出
试题预览
1.A【zhuó/zhuō,pī/pí,chuāng /chuàng;B shān,gěng,shè;C zhā/zé,gǔ/hù,mǐ;Dpàn/bàn,bǔ,pú/pū】
2.B【A“出类拔萃”;C“声名鹊起”;D“洗耳恭听”】
3.D【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拔出萝卜带出泥:只能用在坏人身上,比喻一个犯罪分子落网,牵出另一个犯罪分子。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空发议论。】
4.C【A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B项“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D项几个项目互相交叉,属逻辑混乱。】
5.A【应该是对“山寨”一词的理解】
6.A【偷换概念,将“山寨”精神完全等同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7.B【无中生有】
8.D【牍:案卷、公文】  
9.C【A表猜测/那;B根据,介词/于是,连词;C代词,……的人;D哪里,怎么/代词,指鸡。】 
10.A【B“被处决后”错;C是邻人向太守告发;D“吃了十斤鳝鱼”错,原文是“恣啖之”,“受神仙指引”也不恰当。】

11.(1)(5分)仔细的审查情况那么天下就不会有蒙冤的百姓;追责查办奸邪之徒那么天下就没有狡诈凶狠的恶人,这才是所说的明察的好处。
(“察情”、“诘奸”、“是之谓”各一分,句子大意通畅2分)
   (2)(5分)夫妇相守,是人生最大的心愿;而用毒杀人,是一种非常严密的计划。哪有自己送食物去田里毒死人的呢?
 (“至”、“饷”各一分,“计之至密者也”定语后置句一分,句子大意通畅2分)
【参考译文】
智慧需要明察,才能显现出其效用;而明察若不以智慧为基础,则无以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关键之处。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何况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来体察他的内心,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大概是因为不清明就不能明察,不明察就不能清明。仔细的审查情况那么天下就不会有蒙冤的百姓;追责查办奸邪之徒那么天下就没有狡诈凶狠的恶人,这才是所说的明察的好处。
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就死了。公婆说:“是媳妇毒死我儿子的。”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受不了鞭打之苦,只好认罪。从此,单县竟很久都没下雨。许进当时任职山东,他说:“这个案子可能有冤情吧?”于是亲自到单县来,将囚犯一一提出来审问。问到送饭的妇人时,妇人说:“夫妇相守,是人生最大的心愿;而用毒杀人,是一种严密的计划,哪有自己送食物去田里毒死人的呢?” 许进于是问她送食物所经过的道路,妇人说:“送鱼汤米饭,从荆林通过,没有什么异样。”许进就叫人买鱼作汤,放入荆花,让猪狗来尝试,没有不死的,妇人的冤枉才被洗清,当天就下起倾盆大雨。
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他的妻子养了几只鸡等他回来,数年后,苏州人才回家,妻子杀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邻人怀疑有奸情,向太守陈情。姚公审查之后,没有其它原因,猜想是鸡有毒,派人找来老母鸡,煮给临刑的死囚吃,果然毒死两人,冤狱于是洗清,因为鸡吃过蜈蚣等各种毒虫,长久在体内累积了毒素。
张昺以进士的身份任铅山县知县。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有一天从市场回来,肚子很饿,妻子于是煮鳝鱼给他吃,大快朵颐之后,却腹痛而死。邻居说是妻子毒死丈夫,将她捉起来送到官府,拷打审问,她都不认罪,讼案一直不能解决,这个妻子因此被监禁了一年多。张到任后,阅览公文,怀疑是鳝鱼有毒,请渔夫捕捉数十斤鳝鱼,全部放进水缸中,有的鳝头昂出水面二三寸,他对此十分惊异,找这个妇人来当面煮给牢里的死囚吃,才刚下咽就纷纷说肚子痛,不久都倒地死亡,妇人的冤情于是洗清。
《神政记》记载这件事,说他受神仙指引而如此做,说法甚为怪诞。审察讼案的人自己应当留心,怎可留待深奥的神来决断呢?

12.(1)答案:“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感觉生命就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而现在“老去”之时,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喝茶、烧香,消磨时光,内心感受如喝酒生病后一样,痛苦难奈。
    (2)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定风波》赏析】上片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将起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在眼前。还要“醉千鍾”,那么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而眼前的现实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哪里去。 
下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片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片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他始终关注着那“小帘栊”外的变化: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如今已经“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吗?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含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带来了春天。春风“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试问春归谁得见?”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而下文的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它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燕子的。那么,它们彼此讲了些什么呢?拟人手法的运用,真是妙不可言,引人联想。
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亦不例外。而这首《定风波》却为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诱发人们追踪春天的脚步,进行哲理的思考,可谓另辟蹊径,富有独创精神。

13.答案:(1)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1)①洛阳牡丹为天下奇,在牡丹盛放时,洛阳会成为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或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②洛阳牡丹有传奇色彩,人文底蕴。(评分标准: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2)在洛阳人心里,没有牡丹盛开的春天,不能算是春天,突出了牡丹的重要性。(评分标准:2分,意思同即可)
15.焦渴与翘盼→失望和疑虑(或将任何一个替换为“惊愕”或“遗憾”。)→感悟和叹服(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
16.①内容上,想像越美好,越能勾起人们对它的向往之情,就越能表现牡丹的品格。②结构上,照应了第一段对牡丹之美的赞颂,将牡丹的美具体化了。(评分标准: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7.(1)牡丹“拒绝”的内容:①拒绝了权势的欺压;②拒绝了寒冷与阴雨;⑨拒绝了参拜和瞻仰(或“荣誉和赞颂”,或“苟且和媚俗”);④拒绝了萎顿和衰老。(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牡丹的品格: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高贵”或“卓尔不群”等抽象词语给1分。)

18.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地质大学:亲和大地,拥抱真理 
19.广博公司刘董秘书来电,确认明晚花园大酒店(现代广场东)晚餐时间6:30,回电15771588432。
解析:以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现象入题,以“电话留言”为情景材料(现实生活中是声音材料),以“电话记录”为载体。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关注鲜活的生活现象,强调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得体和压缩语段”,考查的能力点是“分析、筛选、归纳及表达应用”。解答此题,要清楚电话留言必须把握三个要素:①来电人,②来电缘由(即事项),③对方联系方式。
20.(1)2004年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大大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应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对象。人员流动较快的大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
解析:本题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材料压缩语段,突破原来单向的语段压缩题模式。考查的知识点是“语段压缩及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能力点是“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探究”。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因此,面对大学生过高的消费,思考更多的会是如何引导与教育的问题。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关注更多的是消费与市场的问题。明白了上述问题,就明白了“归纳”的落脚点和“启示”的生发点。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充满智慧的思考,所以以下答案并非标准,不可固守,仅作为参考示例。

21.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因为所给材料是一首抒情小诗,考生首先要把握准诗歌的主旨。这里要注意的是,诗歌标题和每节首句中的“俯身”并非谦卑处世和低调做人的意思,而是坚韧顽强的象征。“强劲的大风”象征各种苦难挫折,“歌唱不息”则代表着不屈不挠、坚韧顽强、乐观豪迈的精神。理解了这层意思,才算把握住了诗歌的主旨。据此,就可以从坚韧乐观、不畏艰难挫折、顽强不屈、勇敢生活等角度立意。 (221.237.162.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双流中学高2010级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惠民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