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试题预览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一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追悼(dào  )  徘徊( huái  )  编辑(jí  )
B 销行(xíng )  寥落(liào)     莽原(mǎng)
C 大抵(dǐ)     洋溢(yì)       长歌当哭(dāng)
D 出离愤怒(nù) 菲薄(fēi)      祭品(jì)
2  对第1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惨案发生后,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的怀念刘和珍,可见正义的力量并没有屈服于段政府的淫威,他们照样悼念被诬为“暴徒”的遇难者。
B、文章开篇以“中华民国”纪年,之后又提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剌,所谓“民国”,竟屠杀自己开办的学校的学生,何以为“民国”?
C、“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是因为作者内心脆弱,无力承受礼堂内那种悲凉的气氛,所以在外徘徊,借以排遣心中的悲愤。
D、正告:郑重地告诉。因为刘和珍生产非常喜爱着鲁迅的文章,即强烈地追求真理,所以程君认为鲁迅先生应忍住悲愤写文章来纪念她。
3、对第2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编辑的期刊,由于其进步性、革命性强,常常受到反动当局的查禁和销毁,“往往有始无终”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B、“这样的生活艰难”指刘和珍生活比较拮据,但为追求真理,她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C、“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的“也”,说明程君的想法作者自己一样有;而“早”则表明想法由来已久,并不是因程君的提醒才有。
D、两次写“只能如此而已”,既抒发作者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无法用更好的方式而只能用写文章来纪念烈士的那种内疚之情,对敌人的愤慨之情,更能表现作者的理智、坚定、勇敢。
4 下列各项对文章第3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的阴险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B“浓黑的悲凉”用“浓黑”这一形容色彩的词语来形容 “悲凉”,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仿佛“悲凉”可视可触可感,而且是极度的悲凉和冰冷。
C“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它们”是指“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
D鲜血“洋溢”在自己的“周围”,以至“艰于呼吸视听”,这都是可以感觉到的,这样,就不仅把青年流血之多,自己郁闷、悲痛之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而且把“非人间”的令人窒息的特点,活生生地具体化了。
 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9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而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5.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6.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群臣侍殿上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8.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9 (1)这首送别诗与其他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3分)
(2)诗的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四  默写(7分)
10(1)看万山红遍,               ,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2)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                        。
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15分)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1.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12.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3.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第二卷    语言表达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
   B.广场上,商家卖力吆喝,声嘶力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掏钱购买的人凤毛麟角。
   C.听到达赖集团搞分裂活动的新闻后,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D.你应该与朋友合作搞这个新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15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16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审、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17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6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18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4分)
下联:
19作文(40分)
岁月匆匆,十六七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B   6D   7 C       14A     15 B
8 (1)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胆敢拿(灭亡郑国这件事)来麻烦您。(6分)(其中“若”“有益于君”“敢”“执事”“以”后的省略为采分点)
(2)(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匮乏的东西。
(4分)(“行李”“共”“乏困”为采分点)
9(1)这首诗题为“送人”并没有叙述与朋友离别的情景,也没有抒发离别的情谊,而是一吐胸中块垒抒怀咏志。(3分)
(2)三四两句使用对仗句式,采用对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4分,手法2分,感情2分)
10   略              11   A  E
12“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
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模糊的敬慕:跛脚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3 衬托
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解析】A项:“问题……改善”搭配不当,“比赛”前缺谓语,添加“致使”;C项: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D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成绩”前加“的工作”。
16示例一  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
  示例二  淮河、巢湖治污提速
17略
18   小院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9略 (122.139.6.19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淮州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江苏省淮州中学2009-2010高一语文试卷』  下一个『高二上(必修五)期中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