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09.10第Ⅰ卷(选择题16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裨益(ì)镌刻(juān)摒弃(ìng)撷取(jié)B、嶙峋(lín)凫水(fú)解数(jiě)自诩(xǔ)C、栖息(qī)归省(xǐng)踱步(duó)嫩绿(nèn)D、沉淀(diàn)呜咽(yàn)惆怅(chóu)霎时(shà)2、下面
试题预览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09.10
第Ⅰ卷(选择题  16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裨益(bì)    镌刻(juān)    摒弃(bìng)    撷取(jié)
   B、嶙峋(lín)    凫水(fú)      解数(jiě)     自诩(xǔ)
   C、栖息(qī)    归省(xǐng)    踱步(duó)     嫩绿(nèn)
   D、沉淀(diàn)  呜咽(yàn)     惆怅(chóu)    霎时(shà)
2、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福楼拜对自己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________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②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努力防止任何政治的灰尘来________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
③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________形成传统,作为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④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________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敏捷  玷污  况且  无时无刻          B、敏捷  污染  而且  无拘无束
C、敏锐  玷污  而且  无拘无束          D、敏锐  污染  况且  无时无刻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扬州书城的读者见面会上,携《那小子真帅》而来的韩国作者又掀起一阵汹涌的
“韩流”,令少男少女们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B、为了给同学们配备中考复习资料,王老师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
   C、上次遇到困难,多亏您鼎力相助,本人不胜感激。
   D、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远,值得一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有机会再告诉你。
   B、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灾区某部医务人员日夜巡查,丝毫不敢懈怠。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D、“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人民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漫长的旅途》是其代表作。
   B、《十三岁的际遇》的作者田晓菲,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下这篇文章。作者回
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C、《社戏》一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作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端午日》作者沈从文,全文紧扣“端午日”,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
事的思路展开,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第Ⅱ卷(共134分)
一、积累运用
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牢记老师的谆谆(        )教诲,míng(      )记同学的深情厚谊,满怀对未来的chōng(      )憬,我就要告别亲爱的母校了。啊,母校,明天我可能成不了睿(        )智的哲人,风光的名人,但是,我一定会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⑤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中秋之夜,你凝望一轮明月,不觉吟出《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对外出工作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⑦春花秋月,夏云冬雪,我国古代许多诗词都写到了四季美景,请你写出表现“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4分)
阅读经典名著,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做读书卡片,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作品中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本学期,我们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试完成下面的读书文摘卡。
读书文摘卡
                                编号: 001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类别:小说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国籍:美国
精彩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后小结:从汤姆•索亚身上,我们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4分)
①2009年春节,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
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李白、
曹雪琴、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1、“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接近。(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鲁人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④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jù):麻鞋。 ②缟:白绢。 ③跣:赤脚。 ④被:同“披”。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       (2)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
(3)妻善织缟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够          吾忘持度       B、郑人有欲买履者     而欲徙于越
C、至之市,而忘操之      以子之所长     D、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16、甲文中的“郑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而乙文中的“鲁人”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17、如果你是那个鲁人,你是继续前往越国,还是就此罢休?说说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母亲•我•狗》,完成18—21题。(14分)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房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18、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22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小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一里地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听说要看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出去,上身穿得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觉的不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的钻进了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的咕咕叫,浑身冻的直打哆嗦。那真正饥寒交迫,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经完全没有知觉,就在稀里糊涂的往家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我一下子发现我的脆弱,又一步步坚强起来——这点不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出来,不让寒冷苦其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22、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全文,谈谈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想。(8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某位师长亲友说一说久藏的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多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有的想消除与某位同学之间的误会,以重续友情;有的想向辛劳一生的父母奉献一份孝心;有的想把家乡变得更美丽富饶;有的想寻找医治各种社会弊病的良方;有的想施展才华,造福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我多么想_____________”为题,写出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③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C      2、C      3、A      4、D      5、C      6、A
7、zhūn  铭   憧  ruì        8、略
9、马克•吐温      示例:洞中历险,当海盗去
   读后小结:正直、勇敢、纯洁、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2分)
10、略
1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2、略
13、(1)同“返”,返回  (2)终于  (3)擅长,善于   (4)宁可、宁愿
14、(1)有人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来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2)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15、B
16、郑人:固执,迂腐,墨守陈观,不知变通
鲁人:不能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方向(意思对即可)
17、示例一:就此罢休,听别人的劝告,及时回头,避免徒劳无获。
示例二:继续前往,开拓市场,让越国人也穿鞋戴帽,去赢得商机,为自己创造财富。
(两种主张皆可,只要言之有理)
18、“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意思对即可)
19、(1)我感到母亲的手温漉漉的,有些发抖。 (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只要写出具体语句就算对,答到一处得2分,给满3分为止)
20、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21、参考答案: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每方面2分,意思点到即可)
22、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每方面2分。如用文中原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和“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回答也可。)
23、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不能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3分,仅照抄原句扣1分。如答“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也对。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即可。)
24、(1)“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2分)
 (2)“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有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25、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是少不可少的东西。(写出“寒冷”的含义得2分;写出“必不可少”得2分。)
26、示例: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事,父母只要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吃一点苦,我想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乏锻炼,从未吃过苦,长大后又怎么能承受生活的挫折与磨难呢?其实挫折磨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能联系生活实际得2分,能结合文章深刻含义得3分。)
27、作文一(略) (61.155.58.1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下一个『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