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练习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背影》练习及答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背影》测试一、注音差()使交卸()奔丧()狼藉()赋()闲踌()躇()栅()栏蹒()跚()拭()干颓()唐琐()屑()举箸()迂()腐二、划出错别字并订正。情不自尽不能自己万簌俱寂满院狼籍三、解释加点的字1.触目伤怀()2.触他之怒()3.踌躇了一会()4.踌躇满志()5.情郁于中()6.不能自已()7.举箸()8.惟有()9.变卖典质()10.迂腐()五、解词1.祸
试题预览
《背影》测试
一、注音   差(    )使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     )闲  踌(     )躇(     )
栅(    )栏  蹒(    )跚(    )  拭(    )干  颓(    )唐  琐(    )屑(    ) 举箸(    )迂(    )腐
二、划出错别字并订正。  情不自尽    不能自己    万簌俱寂    满院狼籍 
三、解释加点的字 1.触目伤怀(      )2.触他之怒(     )3.踌躇了一会(     )4.踌躇满志(     )
5.情郁于中(     )6.不能自已(     )7.举箸(     )8.惟有(     )9.变卖典质(     )10.迂腐(     )
五、解词  1.祸不单行:             2.颓唐:              3赋闲:           
4.琐屑:                    5 .蹒跚:                 
六、填空  《背影》是一篇(     )散文,选自(     )。作者(    ),中国散文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散文          、           等。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父亲               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           之情。散文的特点是:                               
七、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2.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别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3.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4.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5.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6.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八、简要回答问题
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包含着“我”怎样的感情?
2.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最”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为什么安排第二三节?
4.概述文中出现的文章的背影,并写出哪次是实写?哪次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5、“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再”字有何作用?

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一)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2、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两次“踌躇一会”,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7、“拣定”“嘱我”“又嘱托”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出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内(     )A.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2.“……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句中,三次突出“布”字的作用:
3.父亲走路“蹒跚”的原因是:
4.写父亲买橘爬月台的“背影”,连用了“   ”“   ”“    ”三个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5.(父亲买橘回来后)“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

6.“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表现作者心理活动 (     )A.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感激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B.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了;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C.怕被人说不孝敬父亲;怕橘子散落地上。D.怕父亲担心自己身体不舒服;感谢父亲,内心很过意不去。
7.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

8、两次背影为什么一详一略?

9、这段文字从         、         、        方面描绘父亲的背影。
10、“……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体会父子之情,说说你的理解。

11、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部分答案
《背影》答案
七、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
1.朴素的叙述,蕴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已”“了”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感情,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思念。
2.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在这样的处境下,父亲强抑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3.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4.买橘,可见父亲为儿子想得周到怕他旅程辛苦,口渴;“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嘱咐,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生怕儿子有什么闪失。简短的话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5.临别的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怕儿子的行李丢失。这些话语无不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6. “赶紧”“搀”是因为父亲的爱感动了我,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
八、简要回答问题
1.包含着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4.第一次在文章开始,“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虚写。其作用是点出背影留给我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在我回北京念书时,父亲过铁路买橘子时的背影。——是实写。其作用是能充分表现出父子情深。第三次是父亲混在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是实写。其作用把子爱父之情在句中充分表现出来。第四次是在我读父亲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回忆起父亲的背影。——是虚写。其作用是能充分表现出对父亲无限怜爱的感情。
5、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6、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一)1、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2、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更显父亲爱子之心。3、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的矛盾心理表露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一写父亲,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表明“我”独行的决心。5、这里的“聪明”是反语,可以理解为糊涂,不懂事。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理解的追悔。6、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7、父亲亲自为“我”选座位,担心“我”,反复叮嘱,表现父亲对儿子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二)1、D  2、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惨淡,衬托父亲买橘的感人举动,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3、父亲是个胖子 4、“攀”“缩”“倾”;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难中见深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5、“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因为父亲,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和满足。其实不轻松,父亲装出轻松的样子,是怕儿子感到心里难过,因此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6、 B  7、从内容方面说: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的感情。8、9、10、“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回头”是依依不舍;“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望”字,饱含深情,有感激父爱之情,有依依不舍之情,还有悔恨、自责之情。两小句话,表现了父子深情。11、准确,一是写出了人多,二是写出父亲的平常,没有特别之处。 (222.133.8.1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复习检测题』  下一个『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