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明达中学2009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抽样了解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阜宁县明达中学2009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抽样了解测试(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阜宁县明达中学2009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抽样了解测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摭(zhí)拾湖泊(pó) 安土重(zhòng)迁引吭(háng)高歌B、戕(qiāng)害慰藉(jiè)麻痹(ì)大意峥(zēng)嵘岁月C、吮(shǔn)
试题预览
阜宁县明达中学2009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抽样了解测试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摭(zhí)拾   湖泊(pó)   安土重(zhòng)迁   引吭(háng)高歌     
B、戕(qiāng)害  慰藉(jiè) 麻痹(bì)大意      峥(zēng)嵘岁月
C、吮(shǔn)吸  偷觑(qù) 锲(qì)而不舍     妄自菲(fěi)薄
D、犄(jī)角   啮(niè)噬   瞠(chēng)目结舌  恪(kè)尽职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该剧能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也是不可能的。
B、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C、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快乐程度。
D、外媒普遍认为,按照国庆的惯例,中国2009年举行国庆60周年大阅兵仪式应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外媒还推测中国2009年的大阅兵仪式将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应当加强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B、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09年2月18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世界综合性首次冬季运动会。 
C、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目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6分)
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共同提出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并为此倡议: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推广活动,为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围绕“全民阅读”组织讲座、荐书、咨询、展览等读书宣传活动。全国各大书店、书城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还要开展“向困难群众赠书”等专项活动,让全民人人有书读,家家有书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日:“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日:“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弔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君主),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B.诛其君而弔其民                       弔:通“吊”,安抚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置君而后去之                         置:放弃
6、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救民于水火”,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弔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⑥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8、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
(2)、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4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   至    (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2分)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语录》)
(2) 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5)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7)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8)闻道有先后,                。                (韩愈《师说》)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故乡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     
文\徐  冰
①正是春节期间,有很多人回到故乡过年。据报道,去年春运期间仅铁路客流量就达1.7亿人次,旅客中绝大部分是回乡探亲的。
②在传统节日期间回到故乡走亲访友,可能是外地游子们一年中最感安慰的事情。然而,在他乡的日常生活中,故乡还会引起他们一种新的感受:既困扰又无奈,既摆脱不掉又有些不舍。这种复杂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意象构成了他们内心的一种阴影,即故乡的阴影。
③我们以来京游子的故乡体验来考察故乡的阴影。在京读书的外地学生刚来北京时,还饶有兴趣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故乡。渐渐地,他们尽可能去说比较纯正的普通话。即使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要过上北京人的生活,在北京找到伴侣,不仅要改变故乡的地方口音,还要改变故乡的地方性格。当这些来自外地的年轻人在北京成家后,他们很难每年带着自己的家小回老家看望父母。当他们想念自己父母的时候,自然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当他们激动的时候,放松的时候,总是自然流露出故乡的地方性格。这种流露给他们带来刹那间自在的感觉,但是这种地方性格既不为外部环境所容,也不完全为他们自己所欣赏,他们不想恢复它。
④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地缘离不开血缘,地缘是血缘的投影。“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关系固定了。生,即意味着血缘,也决定了人的地缘,各地的自然条件对人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故乡连带着亲情,塑造着性格,内化到人们的自我之中。因此,传统的中国人爱家乡也是爱自己。因为横向交流较少,也因为推己及人地相互尊重,他们也较少嘲笑别人的故乡性格。
⑤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激烈的冲击,故乡不再具有原来的神圣价值。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机会,因此,离开家乡去谋取更好的生活环境,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理想。
⑥然而,浅薄地解释和利用传统思想也使一些不甚健康的地方认同流行开来。譬如,一些北京人自认为最大气,开口就谈天下。其实,他们内心里隐藏着一种天子脚下臣民的封建意识,去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被踩在脚下,这种大气就打了折扣。一些上海人自认为最洋气,最先散掉土味步入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是开放的世界,西方人其实并不会像他们那样排外。一些广州人认为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新时代的新“贵族”。而改革开放生产“贵族”,新时代圆封建梦,这种意识本身就是扭曲的。
⑦中国人需要开放的文化平台,构建现代自我观念,才能走出故乡的阴影。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文化平台,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就会与外地游子有更多的相知相交机缘,每个人也能更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情感、发挥自我的潜力。建立这个现代文化平台的过程,也是建构中国人现代自我的过程。
⑧中国人需要建构现代自我,而现代自我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更新、重塑、创造的过程,它应该吸收中国传统中最有包容力的思想,它应该有开放而真诚的现代旨趣。可以期许,真正拥有现代自我观念的中国人将走出故乡的阴影。 
(选自2005.11《新语文学习》,有改动)
11、选文为什么要从春运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这种复杂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意象”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13、故乡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请分条概括产生“故乡的阴影”的因素。(6分)
14、通观全文,分点概述怎样才能使中国人走出故乡的阴影。(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背《弟子规》就能将德育落到实处?    
文\宕子
(1)10月22日《北京日报》载,近日京城多所小学校园掀起学习儒家经典教材《弟子规》的热潮,学校希望通过这种学习将德育落到实处。
(2)不可否认,这些要求小学生背《弟子规》的学校的动机是良好的,但好的动机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策略与手段,则难免事与愿违——如诗人海涅所说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3)撇开《弟子规》里宣扬的道德观念是否还适合现代民主社会不谈,想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违背人性和心理学的规律的,不管是来自父母、教师或其他途径——比如书籍,这种“照我告诉你的去做”的方法不会有助于儿童培养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会培养他们关爱、关心或尊敬别人的情操,根本起不到任何“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的作用。
(4)俗谚云,“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如果按照这些学校的逻辑,背《弟子规》就是“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些将“仁义礼智”的道德教条背得滚瓜烂熟的人自然也就是最有道德的人——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其实,真正的道德是人们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作出的行为选择,并不等于静止的、凝固的道德教条。何况,就算是道德教条,也将随着具体语境的变化而变迁,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对某些个人来说是明显的和作为基本理念接受下来的东西,对另一些个人来说却可能是不可理解的。同样,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域的道德理念,对于另一时代或另一地域的人们来说,也可能是极其荒谬和可笑的。
(5)不管对于成人还是对于儿童,想通过道德教条的灌输来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都是对人的不尊重。无论什么好东西,若是强加在人的头上,都会令人不愉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即使自由地步入歧途,也远胜于被迫接受正确的观念。《弟子规》里的一些道德观念,或许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对儿童而言,那些道德教条却是抽象的,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所能接受的范围——这一方面是在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表现了对于儿童心理的无知与不尊重,另一方面,对于成人自己都未必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在儿童身上起作用,只怕有点难呀。
(6)道德产生于个体有意识的行为选择——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或不遵守如果不是建立在个体对于行为后果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自主选择上,就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在此意义上,德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儿童进行自主的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而最有效的德育路径也就是将儿童置于具体的道德两难处境中,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给予他们二手的思想和经验,这样,就算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当他们在成人的引导下或通过自身对于这一行为及其后果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们从这种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比在正确的道德选择中学到的更多,也更容易将某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同时增强他们应对现实中具体的道德冲突的能力。而确定性的道德教条关闭了诘问的大门,终止了对更好答案的寻求,如果他们死扣僵化的道德教条,缺少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行为选择的能力,对社会的危害甚至可能比道德失范产生的后果更大。
(7)依靠背《弟子规》进行德育一方面折射了社会或教育界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道德失范的焦虑,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失范从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正是传统的依靠道德教条的灌输进行德育的无效性的产物,但祭出这种无效的德育方式并相信它的效用却类似于巫师的念咒,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这种焦虑——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永远走不出来的德育怪圈。
(8)一句俄罗斯谚语这样说:“培养一个儿童得需要全村的人。”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种努力的第一步便是——必须使我们的德育方式从依靠教条的灌输的怪圈里跳出来——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然的。
                                      (《北京日报》2008年10月23日)
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校的动机良好,但如果缺乏科学的实施策略与手段,则难免事与愿违。
B.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注定失败的。
C.不管对谁而言,道德教条灌输都是对人的不尊重。
D.最有效的德育路径是让儿童在具体的道德两难处境中自由选择。
16、作者认为“最有效的德育路径”是让“儿童”在“两难处境中”“自主选择”,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7、作者为什么反对京城小学学习《弟子规》?(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有成功有失败。一切机遇会来,一切波折会走,一切都会过去,好在还有下一次: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次轮回,人生下一步,人生下一站……快慢交替,强弱换位,胜败逆转之事古今中外难计其数。下一次就是新的起点,拐弯处就见太阳……
请以“还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阜宁县明达中学2009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学情分析抽样了解测试

语文学科试卷

答  题  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

1 2 3 5 6 7 15


4、(6分)                                                                     (不超过20字)

二、文言文阅读
8、(1)(3分)                                                                          
(2)(4分)                                                                           
(3)(3分)                                                                                 
                                                                                       

三、古诗词鉴赏
9、(1)(4分)                                                                  
                                                                                   
(2)(2分)                                                                             
                                                                                    
(3)(4分)                                                                                
                                                                                    

四、名句填空(8分)
10、(1)                                 (2)                                         (3)                                     (4)                                    (5)                                     (6)                                    (7)                                     (8)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1、(5分)                                                                                
                                                                                       
12、(6分)                                                                                              
                                                                                  
                                                                                 
13、(6分)                                                                                     
                                                                                       
                                                                                          
                                                                                      
14、(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16、(6分)                                                                                  
                                                                                           
                                                                                                
                                                                      
                                                                          
17、(6分)                                                                                    
                                                                                           
                                                                                           
                                                                                            

答案:

1.D(A湖泊(pō)  B.峥(zhēng)嵘岁月   C.  锲(qiè)而不舍)
2、C  ( A.“鼎力相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用的,这里所指对象错误。B.“身临其境”指亲身到过某个地方,语境不合,此处应用“设身处地”。D.“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达华美,这里用错了对象。)
3、D  ( A.不合逻辑,“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属于“媒体”,属种概念不可并列,可将“网络”后的顿号改为“等”字。B语序不当,“首次”放到“举办”前。C.搭配不当,应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11部门 (联合)倡议  开展   全民  阅读   活动(共6分,每个词语1分。“11部门”也可答“中宣部等部门”。)
5.D  (“置”在文中指“设置”、“选立”之意)
6.A  (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7.A  (B.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8、译文(见译文划线句)
(1)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多谋,1分;何以,1分;语句通顺,1分
(2)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倍地,1分;是,1分;动天下之兵,1分;语句通顺,1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1分;庸,1分;先后生于吾,1分
【参考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并取得了胜利。别的诸侯国合谋去救燕国。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攻打我,怎么(用什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就统一了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一大块地方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伐,西边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欣喜若狂。《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瓦壶装了酒.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样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采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9、(1)、写出了“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 “但见”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4分)
(2)、从颈联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主人的生活贫困。(2分)
(3)、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4分)
10、略
11、突出中国人的故乡情结(2分),为下文写故乡成为中国人的心灵阴影作铺垫。(3分)
12、一是摆脱不掉割舍不了的乡情、亲情;一是故乡的性格不为游子生活外部环境所容、也不为自己欣赏的困扰和无奈。(每点3分)
13、①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激烈的冲击,故乡在游子心中不再具有原来的神圣价值;
②改革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机会,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谋取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
③一些人浅薄地解释和利用传统思想,使不甚健康的地方认同流行开来。(每点2分)
14、①有更开放的文化平台,让都市人和外地游子有更多的相知相交的机缘;
②要构建现代自我,吸收中国传统中最有包容的思想,推己及人地尊重别人,有开放真诚的现代旨趣。(每点3分)
15、B(B项属于无中生有,扭曲了原意。原文出处“想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教条的灌输而进行道德教育是违背人性和心理学的规律的”。原文的观点被偷换成了“注定失败”。而“成”“败”之论,原文并无涉及)(3分)
16、 (1)道德产生于个体有意识的行为选择。所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儿童进行自主的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2)自主选择即便错误,通过反思也可能学到更多,更容易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准则,增强应对道德冲突的能力。(6分,每点3分,大意符合即可)
17、(1)“灌输式”德育教育违背人性和心理学规律。(2)真正的道德不是道德教条。(3)道德教条灌输是对人的不尊重。(6分,每点2分)
18、【写作指导】
(1)作文是“提示语+命题”型。
(2)“还有下一次”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可以给人以安慰,给人以继续努力的信心。它一般是基于“这一次”成绩不能尽如人意而寄希望于“下一次”。可以是自我安慰,也可以是别人对自己的安慰,还可以是别人对别人的安慰等。辩证地看,“还有下一次”也会使人在自我安慰中变得安于现状,也不是说只要关注“下一次”而忽视记取这一次失利的教训等。文体上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等。(54分切入)
【例文展示】
1、 还有下一次

灼人的烈日下,篮球撞得大地生疼,他熟练地运着球,渐渐向我逼近,目光对接的一瞬间,我看到他从未有过的自信。
这一次,我还会赢吗?
转身,后仰,跳投,篮球在炽热的空气中划上一条完美的弧线,利索地钻进篮框,不留一丝声响。我呆呆地望着篮框,“怎么会?怎么可能?”我捏紧了拳头。
我小心地运着球,生怕被他夺走,我在他严密的防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成都市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2级2009—2010学年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09-1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