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质量检测(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专题质量检测      (一)基础题 1.下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nì)舟楫(jí)句读(dòu)六艺经传(zhuàn) B.麻痹(ì)阿谀(yú)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òng) C.戕(qiāng)默契(qì)约槁暴(pù)跂而望矣(qì) D.符箓(lù)骐骥(jì)参省(xǐng)生非异也(xì
试题预览
        第二专题质量检测
          (一)基础题
1.下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溺(nì) 舟楫(jí) 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
B.麻痹(bì) 阿谀(yú) 跬步(guǐ) 木直中绳(zhòng)
C.戕(qiāng) 默契(qì)约 槁暴(pù) 跂而望矣(qì)
D.符箓(lù) 骐骥(jì) 参省(xǐng) 生非异也(xìng)
1.B(跬,kuǐ)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
B.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
C.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
D.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
2.B(应为“炙热”)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和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 逐渐 领略       B.增强 逐步 领悟
C.加强 逐渐 领悟        D.加强 逐步 领略
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4.下列各句中,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自己只是半瓶醋,却总爱在别人面前指手划脚,炫耀自己。
B.张老师看到课堂上气氛有些沉闷,不断点火,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了。
C.巴以局势日益紧张,鲍威尔紧急飞赴中东斡旋,敦促双方执行中东路线图计划,布莱尔也不断为其敲边鼓。
D.《宋词欣赏》课上,小赵听到小高说宋词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话题,马上反驳说:“我们可以换汤不换药,用词的形式来写新时代的生活嘛。”
4.A(“半瓶醋”是指在某些知识和技术上只知一二,符合语境。“点火”是个贬义熟语,指“挑起是非,制造事端”,不合语境。“换汤不换药”指名称形式变了,但内容还是老一套,但句子语境,恰恰是“形式不变,内容变化”之意,这里把熟语的意思弄反了,宜改为“旧瓶装新酒”。“敲边鼓”一般用在口语中,不与庄重的词语共同使用,属语体色彩不合的错误。)
5.下列句中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固:一定;师:以……为师)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 曝”,晒干;輮,同“ 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5.B(固:本来)
6.按照“之”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6.B(①代词②去③的④的⑤代词⑥代词⑦的⑧主谓之间)
7.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地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7.C(哥白尼是日心说的创立者)
8.默写或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金石可镂。
(3)是故__________,如是而已。
8.(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能力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9.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教授。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9.C(“惑”应解释为“糊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C(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 向”。A 项前一句中的“ 从”,动词,跟随。后一句中的“从”,介词,自。B.项前一句中的“ 乎”,介词,比。后一句中的“ 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D.项前一句中的“ 则”,连词,却。后一句中的“ 则”,副词,就是。)
11.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11.A(例句为判断句,A.判断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状语后置句;D.一般陈述句。)
1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不过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2.B(本选项是不正确的,作者认为“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三)提高题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意思对即可)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15.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意思对即可)                                                                           
(四)应用题
16.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 莲 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分)答案示例:
    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17.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文意贯通,句式协调。
有人说,水是坚韧的,它们穿破山的重重阻隔,奔向遥远的海洋,或急或缓,昼夜不舍,从不返回;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我们坚韧似水,坚强如山。
17.有人说,山是坚强的,它们抵住水的次次侵蚀,插入高阔的天空,或高或低,千年不屈,永不低头。(必须以山为叙述对象,语言表达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评判) (218.3.167.24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初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