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实验中学2009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忻州实验中学2009年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忻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郝玉宝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分。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遒
试题预览
忻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郝玉宝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分。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遒劲(jìn)遏制(è) 碣石(jié)   百舸争流(gě) 
B  颓圮  (qǐ)团箕(jī)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   
C.长篙(gāo) 青荇(xìng)漫溯(sh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D. 寥廓(liáo)琼葩(pā)典押(yā)忸怩不安(niǔ ní)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
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  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
C.揣摩  芬芳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
3.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是                      (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以灵感,__。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a
4下列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青正是具备了“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的素质,他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故而描写得绘声绘色,巧夺天工。
    B.大堰河宛如一位生活怡然自得的家庭主妇,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在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都是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中流露出来的。
    D.“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于是“我”顺理成章地“悄悄走到村边”大堰河的“家里去”,“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 ‘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二、诗歌鉴赏(4分,每小题2分)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它们的根生长着
            风与空气                           在看不见的深处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它们把根纠缠在一起
A.诗中的树象征着革命工作者。
B.“风与空气”象征着来自各方面的消息。
C.“看不见的深处”象征着革命工作者的秘密活动不易被发现。
D.“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着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7.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国、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④ 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唯君图之            唯:希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设:修筑
C、阙秦以利晋          阙:消减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赠送
9、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0、对上段文字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晋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的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Ⅱ卷(共80分)
四.(18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2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
(3)悄悄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
(4)————,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5)————,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迎风冒雪访雪芹
张梦阳
    2006年底的北京第一场雪,虽然算不上鹅毛大雪,却也纷纷扬扬从苍茫的天宇间落将下来,搅得满世界白皑皑的。
    我迎风冒雪朝北走去,去往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故居,朝拜心中的雪芹。
    迁居前,我也曾在烟柳刚透绿芽的早春来过,故居墙根的霜痕正依稀见绿。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夏天,更是植物园的好季节,我又曾多次在故居门前的古槐绿荫下悠缓地品茗沉思。“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一年四季来这里,都会感受到雪芹“黄叶著书”时的氛围,然而最能体会出真谛的还是冬天,在迎风冒雪的荒寒寂寞中方能对曹雪芹当年的创作心境产生刻骨的体验。
    鲁迅曾经感谢他的父亲不善经营、穷了下来,所以才使他在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写出了近代最深刻揭露世人灵魂的文集。同样道理,如果曹氏家族不遭遇抄家厄运,少年曹雪芹不在燕京体味世态的炎凉,又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苦环境中“黄叶著书”,而是仍然在灯红酒绿、温软甜香中过他的阔少爷生活,也绝对写不出《红楼梦》。当然,倘若他们都未曾阔过,未曾经历上下的波折、冷热的反差,而是始终在贫穷中度日,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虽然冬天的公园没有人去,但是要体会鲁迅、曹雪芹的心境,最好是冬天。
    雪下着,已经很厚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植物园内的层层树海都覆盖着白雪的衣被,黄叶村的柳树枝条在雪雾中显得迷迷漾漾,雪芹塑像上蒙了一层雪,眉头紧皱,低头沉思着什么。“卧雪黄叶村,红楼梦无休。”我感到,雪中的塑像才最真切地表现了曹雪芹的形象和神态。因为雪芹正是在冰雪料峭中思索人生,在风雪刺骨的寒夜里写他的《红楼梦》的。“西窗剪烛风雨昏。”可以想见,当年在“抗疯轩”里,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没有充足的煤火,更没有现在的暖气,外面风雪潇潇,屋内寒冷难耐,写上几行,就得在嘴边哈一哈气,焐一焐手。多么艰辛啊!而这时写出的文字,是将身外的冰雪转化为心中的彻冷,再化作对这人世的冷察,化作不朽的华章,倒更是呕心沥血的切肤之作。雪芹就是雪中的芹圃。l764年冬天,雪芹的独子不治夭亡,他陷入极度的忧伤和悲痛,在除夕之夜病逝于西山……我想那时刻,漫天的飞雪也会为痛失这位文学天才而悲泣。
    对于一个思想者和写作者来说,什么是不朽的?是凝结着深刻思想的美的文字。真正思想者和写作者应该全身心地探求天地宇宙的真经,着魔一般地锤炼自己的文字和文体,提高自己的思想与艺术境界,不必去纠缠那些身外事。唯有文字才是不朽的,值得呕心沥血去打磨的。其他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时间是考验文字是否具有价值的试金石,不用去炒作,更不必去自我吹嘘。试回顾历史,多少炒作而成的华贵顶戴都迅速朽烂了,自吹自擂者早已成为笑料,而曹雪芹和鲁迅那样的书和文章却是时间越久越显现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中国近代有两部书在中国人的精神解放史上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这就是《红楼梦》和《鲁迅全集》。这两部书共同的地方,就是敦促中国人从“瞒和骗”的大泽中猛醒,“睁了眼看”世界,做“真的人”,实现精神的真正解放!
    所以当今的两大显学——“红学”与“鲁学”,实质上是相通的。而这相通之处,就是“人”!是对人的深度认识与深度表现。
    有生之年,能在心中树起鲁迅、曹雪芹这两位文化巨人的形象,以“鲁学”与“红学”这两大显学为精神生命的两大寄托,该是多么充实,多么幸福!
    雪下着,已经很厚的白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雪花拂在脸上,凉飕飕的。我在迎风冒雪中深切感到了人活天地间的充实与幸福……    一一选自2007年1月13日《人民日报》
13.作者认为,冬季拜访曹雪芹故居,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何不同?(3分)
答: 
14.文章标题是“迎风冒雪访雪芹”,但在正文中为什么又用了很多篇幅评价鲁迅?(3分)
答: 
15.文章在行文中,多次写到下雪和雪景,有何作用?(3分)
答:
16.在作者看来,曹雪芹为什么能够得以不朽?(3分)
答:
六、语言表达(10分)
17.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4分)
①这句话对“他”的行为是否赞赏?
                       
②不增删这句话的文字,将这句改成与之意思不同的一句话。

18.依照下面《竹子》的立意和句式,写《筷子》。(3分)
竹  子                         筷  子
空有漂亮的外衣,                                  
却无坚实的内涵。                                 
19.仿照“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句子形式,以某种“花”作本体,写一个比喻句。(3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
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
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了一个自己愉快,也给人愉快的人。
请以智者的四句话中的一句或几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忻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 号 一至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一至三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四.11.翻译:(1)——————————————————
—————————————————
(2)————————————————————————————————
(3)————————————————————————————————
(4)————————————————————————————————
——————————————————————
12、补充句子
(1)—————,——————,——————
(2)——————————,————————————
(3)——————————,———————————
(4)——————————
(5)——————,————————
得分 评卷人

五、13.———————————————————————————————————————————————————————————————————
14.——————————————————————————————————————————————————————————————————————————————
15.————————————————————————————————————————————————
16.——————————————————————————————————————————————————————————————————————————————————————————————————————————————————————————————————————————


得分 评卷人

六、17.(1)————————————
(2)——————————————————————————
——————
18.————————————————,——————————————————
19.——————————————————————————————
得分 评卷人

七、作文。


题 目 :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忻州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至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D D B D D C




四.11.(1)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以,因为,0.5分,于,对,0.5分,贰,有二心,又与楚国结盟,0.5分,全句通0.5分)
(2)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军,名词用作动词,1分,省略介词“在”0.5分,全句通0.5分)
(3)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之,主谓间,不译,0.5分,壮,年轻,0.5分,老,年纪大,老了,0.5分全句通,0.5分)
(4)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行李,困乏各0.5分,全句通0.5分)
12.(每空1分,错一字不给分)(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正如我悄悄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4)芭蕉不解丁香结
(5)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
五、13.在荒寒寂寞的冬天,更能对曹雪芹当年的创作心境产生身临 其境的刻骨体验。(3分)
14.他们都有近似的人生经历,都同在逆境中发奋创作出了最伟 大的作品;文中引入对鲁迅的评价,与曹雪芹形成类比(或衬 托、正衬),使两者相得益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分)
15.照应标题,营造、渲染、再现当年曹雪芹的创作环境,有助于表现和深化主题。(3分)
16.他能够忘我地探求宇宙和人生的真谛,锤炼自己的文字和文体,创作出了凝结着深刻思想并在中国人的精神解放史上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的《红楼梦》;《红楼梦》不朽,曹雪芹自然被后人永远缅怀。(3分)
六、17.①不是。(1分)   ②参考答案:他像一支蜡烛,虽然毁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3分)
18.参考答案:例1.一生在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例2.  空有修长的双腿,却无站起的力量(3分)
19. 梨花开满枝头,像压在树梢上的雪。(3分)
七、参照高考评分标准。(40分) (124.163.225.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上期)9月考试试题』  下一个『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