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高一必修一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羁糜糜烂麾下摩肩接踵望风披靡B.蓼蓝谬论寂寥未雨绸缪戳力同心C.创造抢劫悲怆沧海桑田满目疮痍D.发霉后悔草莓诲人不倦风雨如晦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羁糜    糜烂   麾下     摩肩接踵    望风披靡
B.蓼蓝    谬论   寂寥     未雨绸缪    戳力同心
C.创造   抢劫    悲怆     沧海桑田    满目疮痍
D.发霉   后悔    草莓     诲人不倦    风雨如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______足有上千岁。
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______自己的过失。
③经济改革如长江大河,奔腾向前,不可_______。
A.年纪  隐讳  遏制        B. 年龄  隐讳  遏止 
C.年纪  隐瞒  遏止        D 年龄.隐瞒  遏止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C.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要知道“船到江心补漏迟”啊,你要早做打算。
D.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海陵岛十里银滩上,专门为“南海一号”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院3号舱,即“水晶宫”,目前已修建完毕。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玉者,广汉洛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针精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仁爱不矜    矜:骄傲           B.一针即差      差:差错
C.自用意而不任臣     任:听凭      D.将身不谨      将:养
6.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常渔钓于涪水     ②乃着《针精诊脉法》传于世     
B.①翁乃授之         ②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
C.①臣疑其故         ②必尽其心力                        
D.①而医疗贵人       ②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玉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3分)
①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②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     
③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    
④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       
⑤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         
⑥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
A.①③     B.②⑥     C.③⑥     D.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涪翁与程高,是为了探明郭玉医术高明的根源。
B.郭玉向程高学习的主要是医方诊断、人体病理、阴阳变化、心理调节等。
C.文中写和帝的惊叹叫好,实际上就是衬托郭玉医术的高明。
D.文中写到郭玉医治贵人有时治不好,意在说明人无完人。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                 。(《诗经 蒹葭》)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现作者送别友人后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                           。 
(3)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4)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写出《荷塘月色》一文中使用通感的一个句子:         ,          ,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小题。
马王堆帛画的主题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1949年到1974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1号、3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引魂升天”。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
汉镇墓文中有“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上天”,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幽冥。中国古代“引魂升天”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升天”。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楚辞•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①。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 
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从而成为西汉帛画“引魂升天”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龙舟下云纹状图案为“云彩”,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阴阳界”。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
众多书籍都认为“升天”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宇宙空间”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①些:音suò。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    ) 
A.汉镇墓文中有“天为阳、地为阴”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间的“幽冥”。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整个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阴阳界”的文化信仰。
E.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引魂升天”这一说法笼统而且没有证据。
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灵魂升天图,呈现了“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的场景。
C.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帛画中的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支配欲。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4.纵观全文,作者在否定“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时用了哪些证据?请分点概括。(4分)
                                                                                                
15.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
色的包巾,右手握看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看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选自《散文》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6.结合文意,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3分)

(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3分)

17.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6分)

19.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一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做简单探究。(6分)

五、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1、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6分)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①海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1)
(2)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f.+-
     总有些动人的歌,总有些可爱的人,总有些难忘的事,总有些……如三月幽幽的风,穿过你的心房,融化忧伤,温暖梦想,请以“穿过心灵的风”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o©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小鸟的转身,生出一分轻灵;江河的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离开村庄,一次次转身回望;父亲送儿入伍,偷偷转身抹泪。有人逃出火海却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掌声和花环却转身走入寂寞。眼前没有路,转身就有了路;可有人面对坦途却转身选择了险峰。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向左转或向右转。这世间的转身是如此的美丽。
请以“美丽的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s5zB^5\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阶段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A.依次读mí、mí、huī、mó、mǐ;B.依次读liǎo、miù、liáo、móu、lù;C创造、悲怆都读chuàng 、抢qiǎng劫、 沧cāng海桑田 、满目疮chuāng痍;D.“发霉”“草莓”都读méi、后悔huĭ 、“诲人不倦”和“风雨如晦”都读huì。) 
2.B(“年龄”用于人或动植物;“年纪”用于人。“遏制”:指控制,“遏止”指阻止;“隐讳”指心有顾虑而隐瞒不说;) 
3.C(A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此处使用不当;B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的主体是天然的“大石”,用在此处不当;D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参差不齐”) 
4.B(A.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C.“目前”改为“日前”;D. “至少”和“以上”去掉一个)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5.B(通“瘥”,痊愈。)
6.C(其中;自己,指郭玉。A均为“在”,B都为“便”,D都为“但”。)
7.C(①是对涪翁医术的评价;②是皇帝的心理与行动;④是说郭玉仁爱不矜;⑤是说郭玉对贵人的心理反应。)
8.D(意在说明医德讲究意念。)
9.(1)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2)①即使是贫贱的奴仆,(也)必定尽心尽力去治疗,而医治贵人,有时却治不好。
②精神存在于手心之中,可以领会但不言传。
[参考译文]
郭玉,广汉郡洛县人。当初,有位年老的尊者,不知来自何处,常常在涪水边钓鱼,人们称他叫涪翁。他讨饭为生,看见有病的人,经常给针灸,按时见效。著《针精诊脉法》传于世。学生程高求学多年,涪翁便传授给他。程高也隐居不做官。郭玉年轻时拜程高为老师,学习医方诊断、人体病理、阴阳变化、心理调节等。和帝时,任太医丞,治病大多有疗效。和帝认为他医术很神奇,但仍然叫宠臣中有美手腕的人与一个女子杂处帷幕之中,让郭玉各诊一只手的脉,问患了什么病。郭玉说:“左阳右阴,脉有男女之分,样子好像是两个人。我怀疑其中必有缘故。”和帝惊叹叫好。
郭玉仁爱不骄傲,即使是贫贱的奴仆,(也)必定尽心尽力去治疗,而医治贵人,有时却治不好。皇帝命令贵人穿破旧衣服,变换住址,郭玉一针就使他痊愈了。皇帝唤郭玉询问这中间的奥秘,他回答说:“医道是讲意念的。皮下肌肉组织极精微,随气血而用法巧妙,针灸治疗时,差一丝一毫就效果不好。精神存在于手心之中,可以领会但不言传。高贵者处高位而凌驾于臣之上,臣怀着恐惧的心理来治疗他。这种人治病,有四难:自以为是而不听从我,一难;养身不检点,二难;筋骨不强健,不能用药,三难;好逸恶劳,四难。用针有深浅,经常有超过深度和深度不够的情形,外加恐惧害怕的心理,还有审慎小心的想法,臣想都想不过来,哪还有心思治病!这就是给达官贵人看病看不好的原因。”皇帝认为他说得对。郭玉年老死于任上。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蕴藉)。(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不求闻达于诸侯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12.D、E( A“天为阳、地为阴”并非汉镇墓文之语,它是作者的概括。B划龙舟的目的在于招魂,该理解忽略了原句中的重要信息,改变了龙舟的用途。C墓主人乘坐舟船是仪式的组成部分,并非是当时整个仪式情景的“再现”。)
13.C(A“内容失察”“先入为主”等分析错误。B说法过于绝对,注意原文“几乎”两字。D“代表最新成果”的说法没有根据。)
14.(1)汉镇墓文(2)《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鬼魂”不会前往“上天”;(3)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事,马王堆墓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4)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纹、游鱼的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对一点1分,四点4分) 
15.表现神话世界的宇宙空间,祈求墓主平安横渡阴阳河。(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6、(1)把母亲比作“一座丰富的矿藏”,既说明自己很少写母亲是因为担心写不好,也突出了母亲的朴实深厚。(意思对即可,3分)
(2)以“唯一”、“最后”来突出母亲的“惜粮如命”,赞美了母亲的节俭,不忘本。(意思对即可,3分)
17、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2分)
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 (2分)
18、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3分)
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深爱和赞美。(3分)
19、示例:(1)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  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
(2)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二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
(3)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
(4)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 “青衣青裤”、扎着黑色的包巾、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指出描写手法1分,效果探究2分。每种手法3分,共6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0.A
21.比喻句①海洋是生命的摇篮。(3分) 
比喻句②海洋是天然的牧场。(3分)
22、(1)《庄子》  哲学的天籁  (2)《资治通鉴》  帝王的镜子  (3)《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  (4)《聊斋志异》  瓜棚下的怪谈  (5)《三国演义》  龙争虎斗  (6)《红楼梦》  失去的大观园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无悔的人生 (116.26.104.23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下一个『苏教九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