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点归纳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师说》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三、《师说》1、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
试题预览
三、《师说》
    1、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3、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4、语言积累。
   A.师(1)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①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①  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②  作“从师”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  “师道”,偏正关系-----------------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B.之(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② “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①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②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④  音节助词,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①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③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C.其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①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②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③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5、背诵古文《师说》。★
6. 【课文全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有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晚的人,他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默写。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如是而已。
  (2)师者,__________                     ______。
    (3)是故无贵无贱,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
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1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3.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仆道不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益不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抗颜而为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__________                                                     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略  7.A  8.D  9.C  10.D  11.B  12.D
13.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4.①专、深厚  ②从师  ③指态度严正不屈  ④就  ⑤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冒犯  学生
15.略  16.例证  师道衰落
参考译文: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61.153.10.7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劝学》知识点归纳』  下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