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一、五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上册一、五单元检测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检测题(B)(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永远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荆(jīng)棘罅(xiá)隙愆(qiān)期机杼(zhù)B.窈(yǎo)然庐冢(zh
试题预览
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检测题(B)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我们永远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荆(jīng)棘    罅(xiá)隙    愆(qiān)期      机杼(zhù)             B.窈(yǎo)然    庐冢(zhǒng)    踟蹰(zhízhú)  青衿 (jīn)C.仇雠(chóu)   俳(fēi)优      伶俜(IíngРīng)   拾掇(duō) D.铿(kēng)然   贿赂(Iù)      便(Рián)言    三匝(zā)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赍钱    噌吰    涵淡澎湃    泣涕连连                   B.暧暧    沾襟    契阔谈燕    越陌度阡                   C.钟罄    肇锡    款坎镗嗒    夙兴夜寐                  D.葳蕤    箜篌    桴止响腾    自牧归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新闻纸价格暴涨,不少新闻纸被囤积起来,以待涨得更高时赚取差价。而库存量的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关系的紧张,把市场价格继续往上推,新闻纸更是洛阳纸贵。
  B.北京奥运会的艺术体操项目22日结束了资格赛。在个人全能和集体全能比赛的赛场上,来自各国的艺术体操精英们为观众上演了一出出美轮美奂的表演。
  C.中国2009学年申请到美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数比上年猛增16%,在主要生源输出国中一枝独秀。
  D.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90后”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内容也比较单薄,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小剧场演出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在一夜成名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目光的考量。 
   B.考试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随着副食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餐饮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并开始向中青年伸出魔爪。 
   D.日前,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参与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实施的村级扶贫项目正式启动,国内所有非政府组织在贫困地区开发扶贫项目时都将因此有机会通过竞标获得政府扶贫基金资助。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5——7题。
    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就是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正是这些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风灾”。据气象学家介绍,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这正是风力增强最“有力”的阶段。因此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形状、地面状况以及所处地区30年一遇大风的标准,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比如架设高度在20米以上的广告牌,它的风压负荷系数应约为200千克每平方米,如果广告业主没有按这一规定施工,则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另外城市中的街道之间和大厦之间,就像大山里的风口,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将明显增加。如果一座大厦底层设有风道,那么它的出口处的风速可以比背景风速大3倍。这就是令人烦恼和生畏的“楼宇风”。研究者发现,楼宇风是由“文杜里效应”造成的。“文杜里效应”指的是:当管道中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途中遇到突然收径的狭窄处时,流速会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同样道理,当阵风从开阔地带穿进大楼间的小夹道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如果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一些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就可以削弱这种效应。再有,由于地表障碍物可能会迫使风速减缓,进而导致风向改变。风速虽然小了,但湍流却更厉害了。研究者发现,稳定的风在风速达到35千米/小时才会妨碍步行,而紊乱不定的风只要有16千米/小时的风速就会造成同样的麻烦。行人虽能受得住稳定的强风,但遇到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时,尽管风速不大,人也很难站稳。
    如果不能让行人免遭令人难受的、甚至是危险的狂风袭击,那么所处位置的建筑规划就不是出自一个合格建筑师之手,起码是设计上存在隐患。一些发达国家有关行业已经做出规定,凡高层建筑施工前都要进行有关试验,力求排除或尽量减轻气流工程涉及的风能对地表物体、行人的影响。比如研究者发现,从塔楼顶下冲的气流速度要比开阔地的风速快3倍,如果对塔楼外墙面做一些阶梯形变化设计,使沿墙体向下的气流中途一再受阻,其落到街面时就会大幅削弱,行人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许多摩天大楼选择宝塔形错列式设计方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5、第一段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风灾”的一项是(  )
A.高层建筑正处在风力增强最“有力”的位置,会因强风造成倒塌伤害。
B.由于建筑行业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
C.由于“文杜里效应”而导致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有明显增加。
D.由于地表障碍物迫使风速减缓,而形成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
6、不属于为避免由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的“风灾”所采取的措施的一项是(  )
A.制定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以保证建筑物及相关设施在抗风方面的质量。
B.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
C.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
D.适当改变高层楼房外墙面的设计,减缓沿墙体向下的气流冲击速度。
7、综观全文,对本文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
B.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调整建筑布局,限制建筑商和广告商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C.要根据现代都市高层建筑群密集的特点,严格管理,改进设计,加强防范,减缓“风灾”。
D.现代都市饱受“风灾”之苦,减缓“风灾”的措施不力,说明现代化城市建设尚存弊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节选自《史记·郑当时列传》)  [注] ①洗沐:指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分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请治行者何也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而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微,却能交结天下名士。
    B.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他也会向皇帝推荐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C.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流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第Ⅱ卷(主观题   共120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5分)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莲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长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栋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惊残,惊醒    ; 故山,即家乡。
( 1 )这首词“茅檐人静,莲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词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
( 2 )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汨余若将不及兮,————————,————————夕揽洲之宿莽。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池鱼思故渊。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磐石无转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洒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哇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4、作者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

 —————————————————————————————————                     
15、文章的第(6)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这里的“极致”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6分)

—————————————————————————————————
16、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1)—————————————————————————————————
(2)—————————————————————————————————
17、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下面一则征文启事,在语言表达和标点方面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下面问题。(4分)
为迎接国庆六十周年①,特向全校师生举办“国庆征文”②。征文内容要求反映祖国的悠久历史和讴歌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③,反映师生的品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④。文体不限,最多不超过1500字⑤。征文将评出一二三等⑥,发给奖状和奖品⑦,佳作将于“国庆专刊”上发表⑧。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⑨,从即日起至9月28日截止⑩。
以上共有五处毛病,请选三处加以改正:
a.(只填序号)———  ,改为:———————                  
b.(只填序号)———  ,改为:———————                  
c.(只填序号) ———  ,改为: ———————         
19.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把“童年”“风筝”“天空”扩展成一段话,展现一幅画面。词语顺序可以调换,不少于60字。(4分)
—————————————————————————————
阅读下文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下列笑话中的人生哲理概括出来。(4分)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起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对父亲说:“一定是妈妈打破的。”父亲说:“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答:———————————————————————————— 
作文(共60分)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地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负重的生命或许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你以“负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词除外)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B)
第Ⅰ卷(共30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共120分)
三、(共26分)
11、(10分)(1)
(2)          
12、(1)(4分)答:               
(2)(4分)答:              
(8分)
              
              
           ,                                                   
              
              
              
               
四、(22分)
14、(4分)答:                         
15、(6分)答:                          
                                                                      
16、(1)(3分)答:                                                                        
(2)(3分)答:           
17、(6分)答:                          
                                                                      
五、(12分)
18、(4分)答:(1) ,                                         
 (2)        ,                                                             
  (3)       ,                                                              
19、(4分)答:






20、(4分)                                         
六、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D  2.D   3.C(A项“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用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B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宏伟壮丽,用在句中属于用错了对象;D项“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中)   
 4.D(A项,“经历…目光…考量”搭配不当,改为“经历各种考验”;B项有歧义,“回答是否定的”是指能使用呢,还是不影响得分呢?C项“糖尿病患者……开始向中青年伸出魔爪”搭配不当。在“并开始向……”前加一主语“糖尿病”。)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B(“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既不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更不属于“风灾”。)
6.B(“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不是文中信息;文中提到的是:在建筑物倒塌后,“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
7.C(A项“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太空泛,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B项中所说“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D项中“饱受”一词言重了,“措施不力”不符合原文意思,“现代化建设尚存弊端”的结论不是作者所要表明的意思。)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D(稍:逐渐)
A(均为介词,可译为“从”,B项中①句的“其”是人称代词,可译为“他”;②句中的“其”为反问语气;C项中①句的“者”是助词,表示停顿,可不译;②句的“者”是“……的人”。D项中①句的“与”是介词,可译为“跟,同”;②句的“与”是动词,可译为“结交”。)
10.D(句中“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与原文不符。)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1) (郑庄)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12.(1)、前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的。(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现作者飘零身世及凄凉心境作铺垫的)(3分)
(2)、表达词人岁月磋砣、英雄老却、一事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
13.略。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4分)答案意思应当与文章第(7)节第一句话相关,参考答案: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乐器是时代和地域文化的魂魄。
15、(6分)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16、(6分)⑴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⑵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17、(6分)《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大意同即可)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4分)②特举办国庆征文,面向全体师生征稿; ③“日新月异”后加“的变化”; ④教师的高尚品质,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⑤删“最多”加“文字”。⑧“于”改为“在”,“国庆专刊”加书名号。
19.略(4分)
20.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责人以严,待己以宽。(意对即可)(4分)
七、作文(共60分)21.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是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汉朝。汉高祖刘邦命令原先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此道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而自豪,他把张羽从困难中解救出来,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时,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像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之职。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候。”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  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地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又不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来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  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天下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像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  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  “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 常常趋迎附和武帝的意旨,不敢明断是非。在他晚年时,朝廷征战匈奴,
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  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  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财。 (112.192.229.19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南平市老区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前三单元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