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语基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劝学》语基测试(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劝学》语基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
试题预览
《劝学》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9.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延伸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14.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渐之滫(渐渐) B.形乎动静(体现) C.教使之然而(这样) D.不临深谷(靠近)
15.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16.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 译文:                                                                        
《劝学》语基检测
1.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 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3. C(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4. 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A.
5. 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7.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
8.D(①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②④⑤⑥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
 9.名句名篇默写
(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10.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11.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2.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13.(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延伸阅读
14.A(浸泡,浸染)15.D
16.(1)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
【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202.101.186.13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九年级上语文测试题』  下一个『《师说》同步测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