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09-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长沙市一中2009-201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年下学期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证券quàn饕餮tāo荫庇yìn怙恶不悛quānB.酗酒xù戌时wū踟躇chī恣意妄为zìC.毗邻pí纰漏pī囊括láng畏葸不前xǐD.发轫rèn窖藏gào应卯mǎo卖官鬻爵yù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
试题预览
2009年下学期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quàn       饕餮tāo         荫庇yìn         怙恶不悛quān
B.酗酒xù         戌时wū          踟躇chī         恣意妄为zì
C.毗邻pí         纰漏pī          囊括láng        畏葸不前xǐ
D.发轫rèn        窖藏gào        应卯mǎo         卖官鬻爵y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宋祖英在钢琴演奏声中缓缓地从舞台下方升起,与8名小演员深情演唱《爱我中华》。
  B.“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进行“地毯式”检查。   C.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D.检出病因对症下药,比稀里糊涂乱吃药合算,而且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眈误病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目前,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墙体“外衣”已经“穿戴”完毕。中国馆墙体最终披上“中国红”,象征“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可以视为对“中国红”概念的经典诠释。 
B.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在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庄严的国歌响起,不禁心潮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C.遭受5.12灾难的人们,当时的痛苦会是肝裂肠断,经历灾难后,他们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把满目疮痍的家园建设成了令人瞩目的幸福乐园。 
D.能成就大事业的奇才,才算是好汉。这种好汉不但志节高超,远在任侠使气的好汉之上,亦非器量局狭于小节的污浊文士所能望其项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B.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近日一语惊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此语甫出,即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如潮。
C.辽宁本溪的张剑刺死了闯入他家进行暴力拆迁的人,湖北巴东的邓玉娇刺死了强迫她提供异性洗浴服务的干部。这激起了舆论对“正当防卫”这个法律名词的热烈讨论。
D.重庆巫山县骡坪村的村民自发出钱出工,靠肩挑背扛手刨,花了3年时间,在山崖上修了一条10公里的路。有人提议把筑路人做成手模即手的模型,收藏进博物馆。
5.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对社会考生、省外回湘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后转入我省的学生),高校录取办法将在我省高考改革方案中予以明确规定。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如果生命真是租来的,你还会埋怨条件不好吗?还会指责别人吗?对于租来的生命而言,风天、雨天,哪一天不好,天天都好。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毕竟只有6万—10万个。每当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国外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有不一样的依据。这种差异并非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即便是缺损的基因,也有其特殊功能。少数白种人(约为1%—5%)在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使之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因此,依据人类基因的统一性,应该人人平等,不应有基因歧视;依据人类基因的差异性,应该尊重个人权利,享有基因隐私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由此引发“伦理炸弹”: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
  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现在,世界各地的不育现象成为严重问题,却又被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所掩盖。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的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名优胜劣汰。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
                              (选自《基因革命与伦理选择》,有删节)
6.下列关于“基因争夺战”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人类抢夺基因,是因为基因在生物经济时代,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有悖伦理观念,被授予专利的基因受到人们的谴责。
   C.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有限,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的现象不可避免。
   D.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掠夺,我们也参与获取基因专利的竞争。
7.下列阐述,不能成为“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理由的一项是 
  A.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B.人类并不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C.加速智力的人工化,以应对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挑战。
D.人类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人脑高智能的价值。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可见人类具有统一性;只有0.1%是不同的,可见基因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B.约为1%—5%的白种人的某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是其能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原因。
  C.所谓“伦理炸弹”,就是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
  D.对人进行基因设计,虽造福人类,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基因技术的使用必须作出限制。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胠   箧
庄子
将为胠箧①、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③,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⑤,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注释】
①胠箧:打开箱子。  ②缄、縢:绳索。扃鐍:扃,门闩、门环等;鐍,箱子上安装锁的钮。  ③耒:犂。耨:锄头。刺:插入。   ④胣:车裂之刑。  ⑤鲁酒薄而邯郸围:楚宣王大会诸侯,而鲁恭王晚到,所献之酒味道淡薄,楚王怒。鲁王自恃是周公后代,不告而别。楚王于是带兵攻打鲁国。魏国一直想攻打赵国,担心楚国发兵救赵,楚国和鲁国交兵,魏国于是趁机兵围赵国都城邯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揭:打开
B.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到
C.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增益
D.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论述这样的情况:世俗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聚财物,所谓的圣人,替大盗防守财物。田成子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大盗。 
B.作者在文中阐述偷窃之道有五:推测屋里财物,是圣明;率先进屋,是勇敢;最后退出,是义气;知道可否行动,是智慧;分配公平,是仁爱。
C.作者运用“唇竭而齿寒”的比喻,阐述圣人与大盗的相生相依。如果没有圣人的出现,就没有大盗的产生,打击圣人与囚禁盗贼并举,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D.作者在文中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窃钩者”和“窃国者”?请各举一例。(4分)
(1)窃钩者:                        
(2)窃国者: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西 溪 的 晴 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6.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6分)
   答:                                                                        
                                                                               
16. 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
17.文中第四自然段说“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请简要概括文中“俗益”所包含的内容。(4分)
    答:                                                                     
                                                                              
18.根据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特点。(6分)
  (1)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答:                                                                      
  (2)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答:                                                                      
(3)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
答:                                                                      
19.作者在文章收笔,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请问,这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题。(12分)
据资料记载, 西溪曾梅树成林,泉井清澈,在明清时期,与灵峰、孤山齐名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西溪曾香火鼎盛,寺院众多,东晋咸和年间有古夕照庵、唐贞观年间有永兴寺、五代年间有永乐庵;西溪曾引得历代文人骚客留下各类墨宝;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御笔留诗留字。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西溪一直以来成了邂逅它的人们牵挂的梦乡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在月下的秋雪庵前。许多年前,诗人徐志摩在远赴西伯利亚的路上突然有所感,他也许是想起了秋日芦苇萧瑟曼舞的影子,或者是想起了那些一起泛舟荡漾的友人,他提笔写下了《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他对西溪的芦苇与花坞尤为称赞,说在白天的日光中看芦花,不如月光下与夕阳晚风中,能看到芦苇的灵魂秘密。
这秘密是有心人的聆听,是灵魂的消磨,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对西溪青睐有加的异乡人很多,西溪之于他们,无疑是一种发现。清代著名文人张岱 ,在《西湖梦录》一书中,他专立《西溪》一条简要说了西溪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等,并指出西溪的景观与西湖不同,他说欲寻深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这一评价把西溪比之为陶渊明的桃花源了。
他们相逢了西溪,对于他们,西溪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能够和他们的灵魂某一片断相重合的镜像,这样静寂地流淌在他们的生命之河里,闪烁着月光般柔和的光芒。
(节选自李郁葱《一曲溪流一曲烟》)
20.以郁达夫《西溪的晴雨》为素材,补写150字左右的文段,镶嵌在上面的文章中。





七.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 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2009年下学期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答案
1.A(B,戌xù,C,囊括náng, D, 窖藏jiào。)
2.D(“眈”应为“耽”。眈,注视;耽,沉溺。) 
3.B(“感同身受”意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致谢。诠释,解释。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望其项背,能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
4.C(A ,搭配不当,“赞叹”改为“痛惜”。B,杂糅,应为“引起了网民如潮争议”或“网民争议如潮”。D,成分残缺,应为“把筑路人的手做成手模”)
5.D(“哪一天不好”后的逗号改问号。)
6.B(人们谴责的是把基因当专利,即“基因专利”而非“基因”)
7.A(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目的,不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的理由。)
8.B(A, 只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并不能说明基因是平等的。C, 不是“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而是对“重新设计自己”是否符合伦理的质疑。D, 原文没有“要作出限制”的信息。)
胠   箧
庄子
【译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
【译文】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可以独占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译文】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车裂,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像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缺失了,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译文】山谷虚了,则河流就会干涸,因为河流之水来自山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邵阳县第二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下一个『蔡集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