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白水中学0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石富侠审题刘启峰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卷Ⅰ(选择题共45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绯闻(fēi) 奴婢(ēi) 软着陆(zhuó) 数见不鲜(
试题预览
白水中学0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   石富侠     审题   刘启峰
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45分)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绯闻(fēi) 奴婢 (bēi) 软着陆(zhuó) 数见不鲜(shù)
B.枸杞(qǐ)       澄清(dèng) 压轴戏(zhòu)      亲密无间(jiàn)
C.下岗 (gāng)      僭越(jiàn) 占星术(zhàn)     椎心泣血(chuí)
D.辟谣(pì)    咀嚼(jiáo)    新牌坊(fāng)   引吭高歌 (kà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缭草  冠名权  巫合之众     别出心裁
B. 销假      和事老     无尚光荣 当人不让
C. 文身  哈密瓜  怵目惊心     攻城略地
D. 坐镇  挖墙脚  带罪立功 流连忘反
3.(09.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09.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 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 国事    况且     荣誉  
5.(09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6. (09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
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7. (09湖南卷)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志远天高,春风杨柳莻山青         B 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 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8.(09广东卷)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蜀文化与巴文化
  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是以蜀族和巴族为主,建立的两个王国,他们和中原的商、周王朝、华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秦举巴蜀以后,巴国和蜀国被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经过秦代到西汉早期,巴族和蜀族及其它族已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根据考古学研究的结果,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两支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有各自的分布地区。蜀文化分布的中心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巴文化分布的中心是湖北西部的长江沿岸,后来向西迁徙到今重庆市。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
  巴蜀文化一开始即和外界,主要是指中原的夏、商、周文化有交往、有影响;在他们更早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种交往和影响就已经存在。所以《尚书•牧誓》所记参加周武王伐纣的蜀,就是四川盆地西部的蜀,这从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彭县竹瓦街窖藏青铜器上可以得到证明。正因为蜀人很早就和中原地区发生交往,在中原文化强烈影响下,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已经进入文明。发展到晚期,巴蜀文化成为中原地区和“西南夷”地区交往的桥梁。    
  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已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尤其是有发达的青铜铸造手工业和玉石器制造手工业。青铜器铸造、玉器制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经济的水平,用现代的话说,即是“综合国力”。夏鼐在谈到青铜冶铸业的发明和广泛采用的重要意义时说:“首先青铜的原料铜和锡,不像石器时代那些制造石器的石料,并不是到处都有,可以就地取材。其次,铜和锡都是矿物,其中自然铜的产生很稀少,一般铜矿和锡矿都要经过提炼才能提出金属的铜和锡。这不像石料那样可以利用天然物如砾石、页岩、板岩等,不必经过化学方法来提炼。金属提炼出来后,还需翻铸,才能铸造出可用的青铜器来。这些是意味着要有一批掌握冶金技术的熟练工匠,又要有一定的贸易活动和保证交通路线的畅通,才能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这又需要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上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夏鼐这一段论述说明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文化,但不仅限于物质文化,要通过研究物质遗存去研究各个时期人们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青铜铸造手工业的出现必须是在经济领域里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发展。在人们的社会组织、结构方面也要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相当于商、周时的蜀文化已经出现了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在考古学上反映的如城市、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宫殿建筑都已发现。广汉三星堆高大宽厚的城墙、埋藏众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祭祀坑,成都十二桥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存,羊子山高大的夯土台遗址等,都是国家机器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体现。早期蜀文化进入文明是其本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发现的文化遗迹、遗物看,曾受到中原商、周文明的强烈影响。
9.下列说法不能支持“青铜器铸造、玉器制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经济的水平”观点的一项是                   
A.铜和锡,不像石器时代那些制造石器的石料到处都有,可以就地取材。
B.铜和锡都是矿物,其中自然铜的产生很稀少,要经过化学方法提炼。
C.要有一批掌握冶金技术的熟练工匠,又要有一定的贸易活动和保证交通路线的畅通,还需要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上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包括生产力的发展。
D.与制造青铜器的铜和锡相比,制造石器的石料既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利用天然物如砾石、页岩、板岩等,不必经过化学方法来提炼。
10.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蜀文化的渊源是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的渊源是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
B.巴蜀文化一开始即和外界,即中原的夏、商、周文化有交往、有影响。
C.正因为蜀人很早就和中原地区发生交往,所以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    
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相当于商、周时的蜀文化已经建立了国家。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A.巴蜀文化发展到晚期已经成为中原地区和“西南夷”地区交往的桥梁。
B.巴族和蜀族最初并不属于汉族,是秦举巴蜀至西汉早期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的。
C.根据考古学研究的结果,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两支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为它们有各自的分布地区。
D.蜀文化进入文明是其本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发现的文化遗迹、遗物看,曾受到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
三.(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孟 德 传
苏  辙
孟德者,神勇【注】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佑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神勇:禁卫军的军营。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数月安之            安:安定
B.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类:大抵,大多
C.为候者所执            候:等候
D.推此道也              道:方法
13.下列划线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至百步,辄伏而号 逡巡弭耳而去
B.其声震山谷 不知其商州也
C.以其子与人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D.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未尝为动。
A.置之秦州 B.慕与畏交于胸中
C.故弱者见侮 D.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小传通过对传主的奇性、奇行和奇遇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向往山林、率性而为的奇人形象。
B.孟德本是一名禁卫军,却因故被迫遁隐山林,以草根野果为食,与猛兽为伍。
C.孟德在商州被逮,原原本本地交代自己的作为,显得坦然无畏,获得了商州知府的宽宥。
D.作者认为,世人不能无所畏惧地独立于世,是因为缺少孟德那样的“浩然之气”和超然追求。

卷II(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22分)
16.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②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17.用“/”为下面文段断句。(3分)
往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
(黄庭坚《自评元祐间字》)
18.重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  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3分)

(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3分)

(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3分)
“江南春雨”                                                           。
理由:                                                                  。
“江南秋雨”                                                            。
理由:                                                                  。18.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名表演者“击缶而歌”,场面壮观。“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古诗文中有很多直接写出乐器的句子,如“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倚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说怿女美。”(《诗经》)“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鸟”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如“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抒怀》)“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五、(本大题共4 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辋川尚静
朱 鸿
    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这里居住。
    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那里的人烟总很稠密,但这里却稀疏得忽而就融化在风云之中。点点房屋,筑在岩石之侧,并不容易发现。
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倘若这就是目的,我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司机将我拉入辋川的深处,收了使他满意的钱,兴奋地驾驶着他的三轮车走了。辋川一下子归于沉寂,孤独的我,望着在河床里滚动的白水,竟觉得恐惧,这恐惧没有对象,只是这里的空,这里的无声无息。
    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干,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它的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风云掠过它高高的枝头,小而圆的叶子将水刷刷地摇落,我看到,那叶子翻动得忽白忽绿,晶莹如迸溅的水花。这样葱茏的叶子,生长在几乎腐朽的枝头,这些奇崛的枝头很多都像烧焦的干柴,触之就会掉灰,然而我由此知道了生命的顽强。年迈而伟岸的银杏,压得我十分渺小,仰望才可看到它的全貌。
    时间早就将王维在辋川的别墅摧毁了,幸运的是,支撑某个柱子的扁圆的石礅,竟然穿过层层的岁月而保留下来,而且完整地放在银杏旁边,那些湿漉漉水汪汪的苔藓,锈住了它的每条皱纹和每个斑痕。
    秋天的雨顺利极了,仿佛云微微扭动一下它就有了。辋川的雨是明净的,线似的,一根一根拉到峡谷,却空得无声无息。山坡上的红叶,渲染在碧翠的草丛,颗颗青石,则架在杂树的根部,危险得随时都会滚落,然而,濛濛的雨送给它们一层薄薄的梦,梦悬在辋川的山坡上。王维一定见过这样的梦,甚至入过这样的梦,不然,他的诗画怎么那样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四十岁的王维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扔掉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
雨中的辋川并不知道人的思想,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着它的状态。秀峰沉默,乱石相依,雨悄悄地缝合着万物。秋风过处,衰柳飘荡,黄叶旋飞。曲折的路径,流水激溅,浅草明灭。松、柏、杨、槐之类,高高低低互相掺杂,组成了绿的森林,覆盖着辋川的沟沟坎坎。偶尔一树柿子,落了肥叶,唯红果占据枝头。白水流过幽深的峡谷,遇石而绕,触茅而漫,柔韧地走过河床。
    唯有达到王维的境界才能理解王维,但我没有。我只感觉,自然如我面前的辋川,社会如我身后的市井,都有美的一面,它们都能给我以享受。
雨中的银杏是那样独具风采,它的圆润的树叶像打了发蜡似的明滑,辋川强劲的风反复地翻动着它们,但银杏的树身则牢固地埋在土中,风怎么吹它都不动。这是辋川最古老最高贵的植物,水汩汩地流过它黑色的树皮。王维种植的银杏,成了他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标志,然而,它终究要倒下的,留下的,将只有辋川。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当代卷》,有删节)
20.第三段作者说“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通观全文作者感觉到的“辋川的气息”包括哪些内容?(6分)
答:                                                                         
21.结合文中第7段画线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                                                      
(2)“无可奈何”是指                                                         
22.结合全文,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答:                                                                         
23.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6分)
答:                                                     
六、写作(本大题共60分)
25.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生活中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请依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自己立意,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答案
1.B(A组“婢”读“bì”、“数”读“shuò”,C组“岗”读“gǎng”、“占”读“zhān”, D组“嚼”读“jué”、“吭”读“háng”)
2.C(A“缭”应为“潦”,“巫”应为“乌”,B“尚”应为“上”、 “人”应为“仁”, D“带”应为“戴”、“反”应为“返”)
3.  D(A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B.“如”后面的冒号去掉。C.“(《管子•牧民》)”应在括号外。)
4.C  ;5.B;6.C  ;7.A;8.C;9.D;10.A;11.C;12. B (A.安:平安。 C.候:守候。 D.道:修养)
13.A ; A.都是表示修饰。B.它的,代词,作定语;这里,代词,作主语。C.介词,把,将;介词,凭借。 D.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 C C.被动句式。A.省略。B.状语后置。D.判断句。
15. B 不是被迫遁隐山林,而是主动隐居山林。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不能实现。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便)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逃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而不饿,但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逃过了死亡。用孟德自己的话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总是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人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前后试过很多次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这个地方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商州知府)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先生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由此推断这种道(气势力量)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那些猛兽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四. 翻译(6分)
  16.(1)(3分)张安道先生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
    “适”“知”各1分,大意1分。
  (2)(3分)如今孟德心中无所顾虑,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他人却见到了。
“其中”1分,“物”1分,大意1分。
17.断句(3分)
往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
(断对2个得0.5分,断对4个得1分。)
18诗歌鉴赏(9分)
(1)(3分)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前4点2分,答对2点即可;“令人惆怅”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都可以得分。)
   (2)(3分)三首诗中江南雨所含的不同感情:
        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1分)
        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1分)
        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之心绪茫然。(1分)
或:杜牧的江南雨是表达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江南雨寄托的国破家亡的孤独、伤痛之情。戴望舒的江南雨寄托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迷茫之情。
(3)(3分)比喻恰当得1分,说明有理得0.5分。
例:春雨如多情的少女,柔美中有莫名而又淡淡的伤感;
          秋雨如半老的徐娘,既有沧桑之感又不失美态。
或者:江南的春雨,如梦,如诗,如歌,如韵!因为江南的雨总是迷离、绵延而富有韵味,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江南的秋雨像一个哀婉弃妇的哭泣。因为秋雨清冷冰凉,感觉到是人的孤独凄凉和伤痛。
 19.略
五.20. ①(根据第三段)沉寂虚空得让人恐惧;②(根据四、五段)古老沧桑中透着生命的顽强;③(根据第六段)明净而濛濛的雨似真似梦;④(根据第八、九段)这里万物在自然而然中演绎着生命的大美;⑤(根据最后一段)历史与自然变迁背后存有的一份坚守;⑥(综合文中的关于王维的部分,主要根据第七段)王维寄情于此带给辋川的山水田园气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21.(1)“最智慧最实际”是指既避免了朝廷险恶带来的伤害,又在美妙的辋川得到心灵的慰籍。(3分)
   (2)“无可奈何”是指王维既不能完全入世,又不能完全出世,亦官亦隐是他在痛苦中的无奈选择。(3分)
22.①照应前文,再次借牢固、古老、高贵的银杏表达对王维的赞美;②树倒川留,通过对比暗示王维所创造的文化不朽,深化了主题,同时,含蓄隽永地告诉人们,辋川作为文化的载体(人文的标志)也会永远留存在人们心间。(一点2分,两点4分)
23. 行文中善于寓情于景,如文章两次写到王维栽种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仍然挺立,虽满身裂纹,却生机葱茏,借对最古老最高贵的银杏的描写,表达对顽强生命的赞美;如第6段写明净似线,无声无息的雨和红叶碧草,青石杂树等如梦似幻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月考试卷


上一个『第一、二单元综合小检测.』  下一个『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