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四中高一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杭州十四中高一试卷(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杭十四中二〇〇八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做在答卷上。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跻身畸身放荡不羁无稽之谈B、驾驭熨帖卖官鬻爵瑕不掩瑜C、勖勉和煦六畜兴旺酗酒闹事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
试题预览
杭十四中二〇〇八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做在答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跻身     畸身     放荡不羁     无稽之谈
B、驾驭     熨帖     卖官鬻爵     瑕不掩瑜
C、勖勉     和煦     六畜兴旺     酗酒闹事
D、饯别     觇视     从谏如流     引为鉴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殒落     莫须有     夷为平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泽被     迷魂汤     璀灿夺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窥测     里程碑     言简意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回环     破天荒     欲扬先抑     明查秋毫,不见舆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心中的郁闷如果得不到宣泄,长期积压会变成情绪障碍,所以及时      情绪十分必要。
(2)电视业的兴盛凸显了电影的      ,网络令电影不得不面对更大的挑战。
(3)讲到动情处,她的眼泪含在眼眶里,我们也     为之感动。
A、疏通   衰弱    不无       B、疏导   衰落     无不
C、疏导   衰落    不无       D、疏通   衰弱     无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B、今天的青年学生担负着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呢?只要是稍有常识的人,就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D、对于选文科还是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惧满溢,则思 ;……忧懈怠,则思 。(《谏太宗十思疏》)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3分)
例: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2)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 ——11 题。
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   跟从        B.若入前为寿        祝……长寿
C.范增数目项王   示意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8.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填然鼓之    B.亚父者,范增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籍何以至此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D.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而厚遇之
9.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请就其性格特征作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慨叹?(2分)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7题。 
(一)望     春
柯   灵
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有余裕坐寻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惟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一天早晨,和同居的朋友在院前小立,我说:“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罢!”朋友冷漠地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花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刺的话:“放心罢,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怃然,没有再开口。 
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花开得早,自然也就谢得早,来时寂寞,去时冷落,岂不辜负了大好春光!”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越是倾心怜惜,我的隐忧也越是深切。 
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我终于发现望春的残葩零落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我像亲自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肃杀的严冬使她的发愁,料峭的寒风使她颤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波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蛰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恨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笔,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见她化作白衣的少女,宛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迥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罢?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八日,于古资福庵 
12、文中说:“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作者为什么会“发生好感”? 
(2)作者又为什么“为它杞忧”?
13、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梧桐、黄杨和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茁青,第三段又写“同居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二)经典诠释:在旧含义与新价值之间
葛兆光
①经典无疑很庄重和伟大,不过,在一般生活世界中影响至深的,常常不总是学者皓首不能穷的经典,而是删繁就简加了解说的选本,就像《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通俗选本一方面给人省下了时间,让他在车上马下茶余饭后,很快能亲近那些高深的典册;一方面把经典再经典,经过选家披沙拣金,经由当下眼光锁定,经典被再度提炼浓缩。
②这些年来,拿“经典”说事儿成了社会一大风气,傍“传统”造势也造就了很多风云人物,不过,我始终有些看法。一个看法是,千万别把“经典”这两个字理解得太褊狭,有人一提起经典,就想到儒家“五经”加上“四书”,这就把传统等同了儒家,把经典当成了儒经。还有人觉得,也可以把“老”、“庄”算上,可是,这个做法还是嫌窄,只承认了“道家”的准入资格,最多满足了思想史家们对古代思想世界所谓“儒道互补”的简单判断。我倒觉得,佛教、道教以及诗词歌赋戏曲里面,那些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东西,不妨也让它得到“经典”的名号。其实说到底,《诗经》里面被两千年恭恭敬敬当经典捧读的这“风”那“风”,当年也不过就是现在的民间小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唐诗宋词元曲经历了千年吟诵,有什么当不得“经典”二字的?
③还有一个看法是,学经典当然是为了温习文化记忆,接续历史传统,不过,传统的关键是在“传”而不在“统”,所谓“传”是发掘自己的资源,加以重新诠释,重建当下的文明。美国已故史华兹教授曾诧异,世界上很多现存的文明古国都有“固守传统的民族主义”,惟有同样古老的汉族中国却流行“反传统的民族主义”,从“五四”以来一路反过来,至今不见停歇。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汉族中国原本是一个传统很厚、自居中央的帝国,在西潮的激烈冲击下,原本的自负和自豪在颠倒后失衡,便生出一种弃旧更新的冲动。就好像人和影子赛跑,一路狂奔,总想着甩脱随形之影一样。这时,人总处在紧张和焦虑中,紧张让人少了从容和洒脱,焦虑就使人顾不得教养和秩序。为了弃旧更新,各种文化、历史和经典都变得像时装,没有自信的人总是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又急急地一件一件脱下,仿佛哪一件都不称身,所以,没有消停和从容的时候。按照一种说法,文明就是在群体社会中人人按照秩序行事,就像按节奏跳舞一样,任何抄截越次、鼠目寸光的行为都不是文明,也叫做没有风度。什么是有风度?如何才能有风度?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一下经典,多看一下传统,心中有几千年的底气,肚里有若干册的书本,或许就能够让人变得自信一些,而自信则能使人从容一些。
④“传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一本题为《为传统声辩》的书里说,“传统是死人的活信念,传统主义是活人的死信念”,这话很对。一方面我们绝不是要离开传统开辟新路,这种“把历史归零的幻想”并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我们面对过去,也绝不想寸步不移地死守这个“信念”。我想,在当下语境中重新阅读经典,也许正是创造地诠释传统的途径。
(2007年5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15.作者对这些年来拿经典说事儿的风气有什么具体看法?请分条概括。(4分)
16.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美国教授史华兹的观点?(4分)
17.“‘传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上述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⑤不少于700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
1、A
2、C
3、B
4、A
5、(1)江海下百川 慎始而善终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尽长江滚滚来
6、能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修辞即可。如:
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 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书——开启为人类智慧的钥匙。 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无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7.A
8.D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有嫌隙。   
  (2)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3)(项伯)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10、自矜功伐,简单暴躁,刚愎自用。
11、(1)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 “乐景写衷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2)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12、(1)因为望春花第一个泄露了春讯,预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2)望春花开得太早,作者担心等不到春事烂漫,它就会零落。 
13、(1)用梧桐、黄杨和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茁青,来反衬望春开得早。 
 (2)用“同居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来反衬“我”对望春花的喜爱和担心。 
14、是大胆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勇敢者的象征。她不畏严寒,饱尝艰辛,为的是把春天的消息及早地告诉人们,当春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她却带着满意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在她身上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意思对就可以给分。 
15.一是千万别把“经典”理解得太褊狭;(2分)二是学经典在接续历史传统的同时,要对经典加以重新诠释,重建当下的文明。(2分)
16.引出中国“反传统的民族主义”现象,(1分)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自身的文化(或“文明”)缺少自信;(2分)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学经典,接续历史传统的必要。(1分)
17.⑴传统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底气,多读经典,多看传统,能使人自信从容。⑵要重建当下的文明,离不开传统,当然并不是说要寸步不移地死守传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成理,亦要给分。)
18.略 (218.108.45.15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0届南京市高三学情分析语文学科样题』  下一个『人教版比修2我有一个梦想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