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苏东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试(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东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战争有何解释?简•古多尔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对卡萨克拉黑猩猩战争的重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见解。在她对卡萨克拉黑猩猩的研究中,她把它们分成两组——较小的卡
试题预览
苏东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战争有何解释?简•古多尔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对卡萨克拉黑猩猩战争的重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见解。在她对卡萨克拉黑猩猩的研究中,她把它们分成两组——较小的卡萨克拉猩猩和新组的卡玛拉猩猩。一开始,这两组黑猩猩一起和平地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当它们碰面时,它们都很开心。它们以前都是老朋友。
    但是在一年后,一旦新的集体忠诚稳固了,这两组黑猩猩彼此间开始产生了敌意,并随之陷入了战争。其中一组的雄猩猩会成群结队地突袭另外一组,把那组的雄猩猩都杀掉,并把雌猩猩都绑架回来。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血淋淋战争之后,卡萨克拉猩猩把卡码拉猩猩赶尽杀绝了。
我们灵长类动物对其他群体的疑心是非常大的,科学家们可以对此进行实验。俄克拉何马大学心理学家穆扎费尔•谢里夫进行了一项对人类的研究。他召集了22名都是11岁的当地男孩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男孩子彼此间不认识,不过有着相似的背景。
    谢里夫将这些男孩任意地分成两组,每组11人。他让两组男孩在一个州立公园两个不同的营地扎营。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这两组男孩会怎么样?他们会打成一片,还是会在一望无垠的公园中分得更远?他们会不会给自己的群体起个剽悍的名字,直接宣战,见面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对方痛打一顿?没错,你猜对了。
    从这些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存在不同的群体,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界是很残忍的,因此我们这些灵长动物已经进化为对任何异类都有着高度的怀疑,而且我们的怀疑将会导致对陌生人进行本能的杀戮。部落之间肯定会爆发战争。达尔文曾经说过:“在毗邻地区居住的部落几乎永远都在争斗。”
    《科学》周刊曾刊登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安德烈亚斯•奥尔森和他的同事们对人类群众多疑症的最新研究。他们为研究对象展现了4张脸的照片,两张是白人的,两张是黑人的。每看一张就对他们进行一次不好受的电击。不出意料地,研究对象对那4张脸没有一张是喜欢的,而且害怕他们重复出现。然而,在没有电击的情况下让他们再看那些脸,黑人研究对象很快就不再害怕那些黑人的脸,而白人研究对象也很快不再害怕那些白人的脸。但是他们对不同种族的人的害怕都没有轻易消除。
    种族主义不是本能——人类进化出不同种族的时间太短,不可能进化出这种本能——但是我们对自己群体的忠诚是根深蒂固的。这次试验表明,美国黑人和美国白人把另一个种族作为一个不同的群体对待。而我们人类很容易宽恕同一群体内部的侵犯行为,但却把其他群体的侵犯行为视为挑衅。
    科学教给我们的是,如果一个多种族的社会希望安定团结的话,那就必须成为一个种族融合的社会,而且让所有孩子接受共同的文化教育。生物学已经证实,消除丈化障碍有助促进和平。
1.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导致战争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群体        
B.对异类怀有高度的怀疑
C.对自己群体的根深蒂固的忠诚    
D.本能的种族主义
2.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因为新的集体忠诚稳固了,所以两组黑猩猩彼此之间开始产生敌意,并随之陷人了战争。
    B.简•古多尔和穆扎费尔•谢里夫联合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C.安德烈亚斯•奥尔森和他的同事们的实验,印证了他们有关人类群体多疑症的猜想。
    D.让不同种群的人们接受共同教育,有助于实现多种族社会的安定团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较小的卡萨克拉猩猩能够战胜卡玛拉猩猩,是因为其内部更团结。
B.达尔文的话表明他才是人类多疑症的最早研究者。
C.人类很容易宽恕同一群体内部的侵犯行为,所以种群内部比种群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许会小些。
D.电击的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制外力施压的时候,人们对黑人和白人的信任度是相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上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④,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⑤,蠲⑥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用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⑥蠲:免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让:责备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①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①童逸而牧舍火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④密物色之,得童傍郡。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将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
   (2)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5分)
   (3)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9—10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9.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     (1分);其“诗骨”是       (1分)。
10.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诗意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鸟倦飞而知,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论语》)
乙:选考题
考生注意: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     谢连波
    ①笼外之鸟理应是自由的,无羁无绊,自由自在,所谓“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该是多幸运啊!因之,困于笼内之鸟都无不想冲破樊笼而获得自由,最传奇的莫过于鹦鹉求教于神宗达摩的故事了。一只被囚于笼子里的鹦鹉见到达摩,就请教说:西来意,西来意,请你教我出笼计。达摩慈悲为怀便授以秘诀:出笼计,出笼计,两腿伸直两眼闭。鹦鹉得法装死,果然得以脱逃。
    ②然而,我却看到了欲投笼中、想放弃自由的笼外鸟。
    ③——个深冬的某天下午,我路过一个景点“鸟趣园”,见好多学生模样的游人在围观,便亦趋前而往。哦,那边有三个偌大的网笼,各有十数丈方圆空间,里面尽是各种鸟儿,或懒洋洋地啄食,或腾跳翻飞嬉闹,或叽叽喳喳啼唱,好不幸福快乐的样子。啊!难道这里亦是“小鸟天堂”么?细看笼内鸟儿的情状,众鸟在笼内和平相处,地位平等,既无鹰隼袭击之险,亦无饥寒交迫之虞,无忧无虑,优哉游哉,闲适舒服,生活安闲丰足,所缺的惟在天空上任飞翔的自由而已。
    ④忽见一只鸟黑的八哥自天空飞下,直飞落到笼网之上,探头探脑地朝笼里张望,看样子很想往笼网里钻,它在笼网上蹦,从此跳往彼,从彼蹦到此,欲寻进里之门,可惜的是大网恢恢,疏而不漏,怎么也进不了笼内。无奈之余,这八哥张望一番,可能是嗅到了饲料的美味,扑凌一下便飞到饲料室门前啄食盘里的残渣去了。
    ⑤这八哥放弃天空任飞的自由欲进笼中,可能是近人性的缘故!这八哥多有人养,性驯且乖巧,时日久了不但放之不飞,还能像鹏鹉似的学舌说话呢,这应是鸟类的例外吧?正这么;想时,忽又见一只麻雀自天空飞落笼网上,其情状很似那只八哥,钻不进笼内便飞到饲料室前啄食了。
    ⑥这八哥与麻雀,或者本自笼网之内偶然机会逃出,眷恋笼内生活又飞回来?或者本自野林天外的么,为何不要自由而欲投罗网?但不管怎样,都与传统的价值观相左。“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鱼鸟与人一样爱自由啊!
    ⑦想起《围城》名句:城里的欲往外冲,城外的欲往里钻。难道这鸟雀野也如此?
    ⑧但我仔细地观察一会,笼里的似乎不欲外冲,只是笼外的八哥和麻雀欲往里钻。这是为什么呢?是笼内“天堂”似的安适生活和鸟多热闹的环境吧!这是以最可宝贵的自由为代价的,一旦入了笼网,就再也不能在蓝天白云下高翔,就彻底地告别了江湖,就失去天性而成为人们的玩物。但笼外鸟却宁愿作出这样的选择!
    ⑨就想,笼外鸟作此选择恐怕有其深刻原因,天地间的自由是相对的,除了弱肉强食猛禽袭击之外,还时有人类猎杀,大自然的环境倒不如大笼网里的安宁与舒适了。
    ⑩都说鸟通人性,想想人也似鸟性。人何尝不像鸟儿一样,害怕艰苦穷困而贪图安逸,畏惧孤独而喜欢繁华热闹!很多人都会说高处不胜寒,都说仕途险恶官场不自由,都说钱多了会变坏,都说城里人多拥挤废气弥漫,但现实里有多少人不想高官厚禄?不想往城里靠?嘿!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呢?
——选自《羊城晚报》,略有删节
12.结合后文,怎样理解第四段“可惜的是大网恢恢,疏而不漏,怎么也进不了笼内”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3.第五段作者说“这八哥放弃天空任飞的自由欲进笼中,可能是近人性的缘故”,如何理解八哥“近人性”的深刻含义? (6分)
14.本文突出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一种从文中各找出例子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15.对待笼内的鸟与笼外的鸟,人类的态度、做法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考? (7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那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道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田家生活还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雪白的脸晒黑、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得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下,助您吟咏。丰收时节,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长大成人,看见全村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情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13.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4.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6分)
15.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7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咱中国人从来就是信守诺言,一字千金,像你这样出尔反尔,叫人怎样相信你?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只要符合政策法规,政府一定开绿灯。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向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D.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她和谁交往都是这样,你是你,我是我: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将规范工伤报告、治疗、康复、评残、结算“一条龙”的工伤保险医疗跟踪管理体系,它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B.核酸是什么?它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人健康的营养素。
C.从十二届全国书市上传来消息,一套“漫画歪说四大名著”系列漫画书业已出版,并将付梓发行。
D.一块块砖石、一根根钢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参天的高楼大厦却是用它们建成的。
18.下列句子排列连贯、合理的一组是                                 【   】
①当人们读完柏雷的《自由思想史》掩卷而思的时候②当人们在琅琅上口地咏诵裴多菲的那首著名诗句的时候③当人们以严格地恪守经典的态度以求对《共产党宣言》中“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概念有一个彻底的理解的时候④“自由是什么?”⑤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
    A.④①②③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④⑤
19.下文是描写梅花的,请你在空格处填上与上文相同的句式,注意:除加点字词外,其余不得重复,字数不超过空格。(6分)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是凛冽的北风;□□□□□□□□□□□□□,□□□□□□。花坛暖房里,它不开;□□□□□,□□□;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20.阅读下列有关的数据,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6分)
项  目 美国 印度 中国
人均耕地 11.7亩 3.3亩 1949年 目前
3亩 1.35亩
世界平均水平 4.2亩
结论:                       
观点: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集团,如今是中外闻名的大企业。出人意料的是,当初海尔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然是“不许随地大小便”。美的集团,80年代靠集资5000元创办的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厂,发展到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成为家电王国,靠的是30年来,紧紧抓住发展的每一个细节。
创业如此,修身如此,成就事业也如此。
    请以“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61.185.32.18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语文总复习之语文综合实践』  下一个『河南省郑东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