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上海市高三语文十一校联考模拟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9届上海市高三语文十一校联考模拟卷(高三下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届高三语文十一校模拟卷(十一所区重点联考卷,校模拟卷0812)一、阅读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①谈到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十分不同。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
试题预览
2009届高三语文十一校模拟卷
(十一所区重点联考卷,校模拟卷0812)
一、阅读部分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
①谈到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十分不同。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我国学者庞朴先生认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正是造就中国写意画成为“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又是自然本身”的思想根源。
②因此,由于东方人的哲学,由于坚信人用“心”思考,而不像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用“脑”思考,这样的哲学,触动中国人的是“抽象而不彻底”的美感。东方人接受了不可理解的天地万物中的存在,并一直同这种无意义性共处。故在东方人看来很自然的表意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同生活本身一样没有形式、一样正常,一样无理性。如果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那么,东方人完全可以回答,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没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而一切西方古典文学、艺术都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的理性次序。
③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普遍不满,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整个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20世纪的西方艺术评论家说:“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致命的倾向——要成为科学。”可谓一语中的。而摄影和影视技术的出现更让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理想无立足之地。他们感到了理智的苍白与可怕。辜鸿铭老先生看得真切,他说现代西方艺术乃至人文学科是在“心灵与理智的可怕战场”上厮杀,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为求生存而战斗。可斗来斗去,仍然摆脱不了科学的纠缠,这不,它们双双走在“彻底抽象化”的道路上,只不过科学是理性的抽象化建构,艺术是用抽象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而已。
④受西方影响,中国人也日益重视,甚至迷恋上智力开发,滋润心灵成了件奢侈的事情。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画较之宋元时期丢失了许多最美的品质,看古代中国画,一望而见的是勃郁的“文气”,笔墨中浸透着画家的诗意,即使里面没有人,但一望而知那是隐士诗人居住的山水;现代中国的山水画家已对中国古典诗意没有了感觉,只能画那个表面物象,他不居住在山林,山林对他是纯粹的“外部世界”,所以他的中国画要么是空洞的泛滥笔墨,要么是水彩画的明丽逼真,唯独没有了中国画曾经拥有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⑤更要命的是,在万事不如人的精神气氛中,一些艺术家似乎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看不到我们文化传统中真正美的东西。前几年一位中国画家提出“笔墨等于零”,引起许多讨论,在我看来,笔墨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核心、灵魂,没有笔墨的中国艺术大半就不存在了。
 
1.第①自然段中的“再现和模仿自然”可以概括为“□□”。(2分)
2.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这种心理状态”指的是               。(2分)
3.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的山水画缺少了古代那种勃郁的“文气”
B.古代中国的写意画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
C.宋元时期的中国画拥有最美的品质,是中国艺术的顶峰
D.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4.文中说欧洲艺术有一种要成为科学的致命倾向。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导致这种倾向的思想根源是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这种倾向的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5.作者为什么认为“一些艺术家似乎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是更要命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4分)
(1)                                                                             
(2)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潭  柘  寺
走进潭柘寺时才知道,我永远也走不近潭柘寺。
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就连回响在山间的梵乐,也失于清淡,显得过于浓烈而深刻,像要强行深入人心似的,渗透力太弱而穿透力太强的音乐,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座以千尺深潭和百年古柘为名的深山幽刹,始建于晋代,已有着一千五百年沧桑,以“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雄视京城,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浸泡出来的佛家净地,为什么却总让人隔膜而远之?
我迷惘着。
肯定还有一个人迷惘着。那是一个尊贵而忧郁的少女,她生而有幸,碰巧有一个父亲叫忽必烈,父亲生而有能,碰巧成为元代的一位皇帝。后人好奇地回望历史扬起的尘埃,不明白一个高贵的公主,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女将军,为什么会抛弃金枝玉叶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指点江山的权势,而选择黄卷青灯、夜雨秋窗。
她心里必定在寻求着某种东西,不是富贵,不是权势,不是舒适,甚至不是青春、爱情和生命。她隐隐地知道,那是一种宁静,是灵魂的静如秋水和静悄悄的喜悦。为此,她舍弃了她的尊贵,她的安逸,她的高高在上的父亲。
她终于义无反顾地跪倒在如来脚下。
我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路帝王痕迹俯拾皆是。正路山门门额的“敕建岫云禅寺”是康熙的笔迹,大雄宝殿内的上下檐“清净燕严”、“福海珠轮”分别是康熙和乾隆题的字。西路的观音殿内,观音像前原有忽必烈一家四人的塑像。再从东路折回,舍利塔东西地藏殿内有宝座为乾隆休息处。这一切的一切,在古刹空寂之中,隐隐地透出帝王气派,贵气有余而清气不足,华贵有余而悠远不足。
毕竟,这里曾经住着一个公主,这里还是帝王们常来常往之地。
但这里,毕竟是个寺院。
我们终于看到了妙严公主的那个小院。公主和陪她入寺出家的一两名宫女就住在这个小院里,院子清净、雅致,隐隐是俗家建筑的模样,自然也免不了雕梁画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是否是以后的改造,当年,它是否朴素一如普通僧尼的禅房。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公主并没有住“集体宿舍”,她有一座自己的小院。
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似乎赋予整个事件以某种象征意义。世俗在这里成功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宗教面对这强大,注定无处可逃,溃不成军。
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
我有点累了,潭柘寺大得让人累。我注意到一路上两边配殿的殿檐极其华贵,栏杆极其精美,建筑规模则大得几乎不合常理,我几乎想象不出当时有多少一辈子不事生产的人栖居在这里,整日接受劳苦者的顶礼膜拜。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我见到了那个著名的大铜锅,它大得让人疲倦。据寺志和碑文记载,此锅直径4米,深2米,给全寺僧人煮一次粥需放米十石,煮16个小时才熟,可以想象山寺全盛时人数之多和财富之丰。寺志编撰者骄傲地写道:潭柘寺僧人一餐,要吃掉一个村庄一天的全部收入,何等有权有势,家大业大!但这种大气派、霸道和狂傲,却实在让人反感,我坐对大锅,怎么也走不进宗教应有的超越。
公主也走不进。她能看到那个“本来无一物”的空灵的世界,却怎么也走不进去。她虔诚地整日在观音殿里膜拜,直至膝盖将砖石跪出两个深窝,留下感人的“公主拜砖”,但她的虔诚却像被吊在半空中,她拼命地迈步,却从不曾走出一步,而且被吊得呼吸困难。
她迷惘着。
飞越了她的历史,我能看到,在她的灵魂和灵魂寻找的宗教之间,有些东西是抛不开的,那是主持破格的亲自剃度,是陪她出家、伺候她的小宫女,是那个清雅的小院,是寺院得以买田置地的银两——那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家世和身份,那就是世俗给她的标签——公主。
无论她是女将,还是比丘尼,她其实什么都不是,她就是一个公主,高贵的妙严公主。
她纵然可以抛开所有的一切,也永远无法抛开她作为公主的存在。甚至多年以后,我们之所以知道潭柘寺还有个苦苦修行的小尼姑,也仅仅只因为她曾经是个公主。
世俗对她的认同使她的超越永远不可能达到某种高度。
普通的小尼姑因此也不免可悲。
她小心地伸出灵魂的触角,本来想感知到一个清澈虚无的空空世界,却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
就像今天我的灵魂,在这空山幽谷间游移寻求,却每每被傲慢的音乐敲打得变形,在华丽的殿檐上碰得生痛,被佛乐佛书佛像的叫卖声刺得遍体鳞伤。
我终于转过身去,像公主毅然地离开皇家一样毅然地离开了潭柘寺。原来,在这个藏之深山,隐乎世外的寺庙里,世俗竟如此高大挺拔、坚不可破。
这里根本就没有宗教。
公主错了。
我也错了。
 6.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了潭柘寺给他留下的印象。他的印象可以概括为:(3分)
(1)                                                            
(2)                                                              
(3)                                                             
7.“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的寓意是                   。(2分)
8.“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中加点的“横生”一词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评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9.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起笔写“我永远也走不近潭柘寺”,收笔写“我也错了”,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本文由历史遗物联想到历史人物,把现实和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境界开阔。
C.妙严公主虽然虔诚,但是她带着宫女修行,显得霸道和狂傲。
D.本文主旨不在于介绍历史故事,而在于由历史故事展开思考,见解深刻。
E.本文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夸张等修辞方法,着重写游览潭柘寺的经历和见闻。
F.本文描述了潭柘寺的华贵精美,表现了作者对潭柘寺古建筑的由衷赞美。
10.作者认为潭柘寺没有宗教,请根据文意分析其原因。(2分)
(1)                                                             
(2)        
11.划线句“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看上去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联系全文,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表现。(2分)
弱者:                                                             
无上的力量:                                                      
12.潭柘寺作为旅游景点久负盛名,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段介绍潭柘寺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13.(1)                      ,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起舞弄清影,                 ?(苏轼《水调歌头》)
(3)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5)                    ,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6)梨花院落溶溶月,                    。(晏殊《寓意》)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北 风 吹  [明]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注释】棱棱:形容节操严峻。
14.这首古体诗和《石灰吟》一样,从题材上看都属于         诗。(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歌咏柏树,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境相似。
B.诗人以北风中不屈不挠的柏树自喻,表现了自己坚贞的节操。
C.诗中的“树坚”“阳和”“葳蕤”等描写,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D.诗中把柏树和闲花野草作对比,表现了对闲花野草的鄙弃。
16.联系全诗,分析结句“北风吹,能几时!”蕴含的思想内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6分)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①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②,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释】①罄:尽。②邺:地名。③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尽坑尔曹(         )(2)阵于宣仁门(   
(3)俟破邺(         )(4)踣于绛霄殿廊下(         )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从谦以姓郭            B.以从谦为养子  C.上以王温故            D.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2)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20.根据高中教材中一篇课文的内容,可以推断本文作者是   朝的      。(2分)
21.文末引用《左传》中的“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这样写的目的是:(2分)
(1)                            (2)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书黄子久画后
①王君乔年,得子久之画而疑之,曰:“是未必真出之子久也。”反复观者累日。夫使其不佳耶,虽子久何益?使其果佳耶,而犹疑非之久,则是徇名而阻天下以无齐善①也。王君方为画,而徇名以阻善,其可乎?譬如《古诗十九首》,相传枚乘作,而说者往往以为不然。人苦不知诗耳,苟知诗,亦熟诵之而已,安用穷其果乘耶?否耶?王君乃豁然喜。
    ②余则有感于子久之画也。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子久以画名,其所以得传固有说。子久,常熟人,去大海九十里,焉知其不常登蜃楼以观日,习潮音而听涛涌,而后以其灵奇恍惚之况寓之于画耶?司马子长作《史记》,必先游览天下。书画之道未必不与此通也。且子久既以画名矣,而乃自号曰“大痴”。痴则不画,画则不痴,二者果可兼乎?以是知子久之画,又必其有无饥无渴、齐毁齐誉②之性情寓其中,而后进乎技也。
③呜呼!天下容③有习且熟于其真,而举而为之,常不得其似者,未有望而摹其似,而有所得者也。画何独不然?王君怃然有间,俯首而屈其指曰:“诺!吾春必往观山水焉,子其识之。”时庚寅十二月望后七日也。
【注释】①无齐善:不可能有同样杰出的作品。②无饥无渴、齐毁齐誉:不逐利禄,不计毁誉。③容:或许。
 
22.作者认为王乔年怀疑画作真实性的做法是□□□□。(1分)
2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学习创作绘画要像黄子久、司马迁那样深入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
B世人相传《古诗十九首》是枚乘所作,但是作者否认了这个说法。
C如果作品本身艺术水平不高,那么即使是名家作品也没有什么价值。
D黄子久精湛的画艺源自他不追名逐利,不计较别人褒贬的良好心态。
24.第①段中描述了王乔年 “得子久之画”以后从“疑之”到“豁然喜”的心理过程。请分别指出其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疑之:                                                           
(2)豁然喜:                                                         
25.第②段以黄子久观日听涛、司马迁游览天下两例作为论据证明“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6.作者交代王乔年“吾春必往观山水焉”的用意是什么?(4分)
                                                                          
 
二、写作部分 70分
27.作文
云霞飘到湖面上空,影子倒映在水里,湖水就成了它的另一个天空。请以“寻找另一个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补充作文:
出生是起点,死亡是终点。从生命落地那刻,人就被抛在了路上,在路上有风景、也会有丑陋;在路上会有喜悦相伴、也会有痛苦追随;在路上会激情昂扬,也会倦怠消沉……在路上,人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边走边想,边想边走……就这样,从起点走到了终点。以“在路上”为话题,作800字文。

试题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 (15分)
1.(2分)写实
2.(2分)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感到难以把握自然的原状【直接抄原文“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得1分】
3.(3分)C【C:属于无中生有】
4.(4分)(1)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2分)
(2)力求准确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5.(4分)(1)“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就是盲目接受西方的艺术观念,放弃自己的传统;(2)盲目学习西方艺术,破坏了中国艺术的传统;(3)盲目学习西方艺术,不符合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4)西方艺术尤其是写实艺术理想已在西方受到质疑。(5)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心【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 (22分)
6.(3分)(1)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2)潭柘寺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3)梵乐失于清淡,过于浓烈而深刻,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7.(2分)为世俗的力量所束缚(1分),灵魂无法超越到清澈虚无的高度(1分)。
8.(3分)“横生”既写出了妙严公主修行的小院在潭柘寺中的方位,又显示出它在寺中的特殊地位(1分),突出了世俗力量对宗教的压迫,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1分)。作者巧用 “横生”一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形象生动(1分)。
9.(6分) B D【A: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C:无中生有;E:没有夸张手法;F:作者对潭柘寺古建筑基本上持一种否定态度】
10.(2分)(1)潭柘寺的建筑和音乐恢宏、霸气、华贵而缺少寺庙应有的从容和清气,让人隔膜(外在原因)(1分);(2)无法让人走进宗教应有的超越(或:在潭柘寺宗教屈从于世俗的力量)(内在原因(1分))。
11.(2分)弱者:宗教面对(以皇权为代表的)强大的世俗,无处可逃,溃不成军。(1分)
无上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吸引了妙严公主,使她舍弃了尊贵和安逸,义无反顾地追求灵魂的超越。(1分)【意对即可】
12.(4分)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建筑特征;特殊地位;掌故传说(妙严公主的故事;著名的大铜锅等)。【每小点1分,写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三) (6分)【每空1分。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序号错误不给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2)何似在人间?
(3)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4)飞鸟相与还
(5)诗家清景在新春
(6)柳絮池塘淡淡风
(7)濯清涟而不妖
 
(四) (8分)
14.(1分)咏物
15.(3分)D【是类比而不是对比,也没有“对闲花野草的鄙弃”】
16.(4分)结句“北风吹,能几时!”突出了柏树挺立风中,坚贞不屈的形象,充满蔑视困难的乐观精神(2分),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2分)。
 
(五) (16分)
17.(4分)(1)你(2)列阵,排兵布阵 (3)等到(4)跌倒,摔倒
18.(2分) A C【全部选对得2分,错一个即不得分】【A、C:因为;B:把;D:而】
19.(3分)(1)(嗣源)任命郭从谦担任景州刺史,不久又杀了他(郭从谦)。【要点:以……为 已而 省略主语】
(2)(3分)你们同伙的(李)存乂、(郭)崇韬背叛了我,(你)又让(令、使)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要点:党 负何为】
20.(2分)宋 欧阳修
21.(2分)(1)揭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1分)
(2)增强文章说服力(1分)。【意对即可】
 
(六) (13分)
22.(1分)徇名阻善
23.(2分)B【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否认《古诗十九首》是枚乘所作的观点,他只是认为没有必要深究《古诗十九首》是否枚乘所作——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古诗十九首》确实不是枚乘的作品】
24.疑之:得到黄子久的画作,但是不能确定其真伪。(2分)
豁然喜:明白了画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艺术水平而不取决于作者是谁的道理。(2分)
25.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2分)
26.呼应第2段内容,使结构完整(2分);以王乔年的实际行动印证本文阐述道理的正确性(2分)。(4分)
 
附录:《书黄子久画后》补充资料
选自《侯方域散文选集》,有删节。
《书黄子久画后》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本身的魅力,而不取决于作者是否名家。二是艺术创作的成就来自作者对艺术的挚爱和追求,来自他对自然和生活的体悟,以及与表现对象融和无间、沛然合一的良好艺术心灵。
方为画:刚开始学习作画。
举而为之:提笔摹绘。举:举笔。
怃然:茫然自失的样子。
有间:一阵子,一会儿。
识:记。 (117.88.89.2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9年全国各省市信息口语交际题』  下一个『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七次综合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