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3月月考测试题(A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3月月考测试题(A卷)(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3月月考测试题(A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瞥见(piē)浦口(pǔ)颓唐(tuí)琐屑(xuè)B.陨落(yǔn)星宿(sù)轻蔑(miè)讪笑(shàn)C.逮捕(dài)勒转(lè)骚乱(sāo)呼吁(yì)D.奴役(yì)挟着(xié)匿名(nì)妥贴(tuǒ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3月月考测试题(A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22分)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瞥见(piē)   浦口(pǔ)   颓唐(tuí)  琐屑(xuè)
B.陨落(yǔn)   星宿 (sù)    轻蔑(miè)  讪笑(shàn)
C.逮捕(dài)   勒转(lè)   骚乱(sāo)  呼吁 ( yì)
D.奴役 (yì)     挟着(xié)  匿名(nì)   妥贴 (tuǒ)
2.下面各组句子在表意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2分)
A.①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②老王不能不说是不会讲话
B. ①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②每个人都难免不犯错误
C.①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     ②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 
D. ①这地方好不热闹!              ②这地方好热闹!

3、选择适当的词填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每个词用一次)。(3分)
   竟然    潸然    依然    仍然    虽然    勃然
(1)班长吩咐骑兵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_______惹得城里一阵骚乱。
(2)奴隶们多次被波浪送回岸边没被淹死,狄杜______大怒,再次将俘虏扔进海里。
(3)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_______他死了,但家境_______很好。我喊举人的夫人奶奶,我的那位大奶奶_______健在。
(4)望着父亲那蹒跚的背影,我不禁_______泪下,感慨万千。

4、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小孩,十一二岁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平踌躇满志,热情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能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贵。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顽固不化。
C.位了埋葬母亲,土地被变卖了兄弟被逼逃之夭夭,到济南谋生。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6.下面几项对课文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
B.《永久的悔》是季羡林中年时对母亲往事的回忆。
C.《铁骑兵》是现代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散文,有别于其他的散文风格。
D.《苏珊•安东尼》是美国作家记述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人。
7.指出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①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梁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    )
②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③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     )
8.口语交际。(4分)
在演讲大会上,你的演讲博得同学们和评委的好评。当你接受鼓励时,大家要你讲几句话,请把你讲话的最后两句写出来,语言简洁,要有鼓动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50分)
(一)(14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___①___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__②__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__③___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9.把“嘱”、“嘱咐”、“嘱托”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的①②③处。(3分)
①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0.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2分)
                                                                                 
11.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2分)
                                                                                 
12.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3分)
                                                                                 
13.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二)(16分)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14.“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理解得并不深刻”?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立下了怎样的誓愿,实现了吗?为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文中“让我难解而又易解”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译为现代汉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话补写在上面的横线上。(不得超过50字)(4分)
20.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心头”,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第③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④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很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第⑥节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谈谈对第⑥节“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海冲浪(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当你孤独时渴望他人的陪伴,当你受挫折时渴望他人的帮助,当你高兴时渴望他人分享,我们人总是在渴望着,渴望友情,渴望理解,渴望想得到还未得到的……请以“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32×19=608字










参考答案

1. D           2. C   
3、(1)竟然(2)勃然(3)虽然  依然   仍然(4)潸然
4.(1)境况   左右(表示猜测) (2)犹豫   得意的样子
5.C(逃之夭夭:多指逃往远处躲避敌人迫害。)
6. B       7. (1)夸张(2)引用(3)比喻
8.(1)我的演讲能博得好评是同学们和评委对我的鼓励,对此表示衷心感谢。(2)我今后还需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厚望。(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9. (1)嘱咐(2)嘱(3)嘱托
10.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11.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12.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13.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而感到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14. 无尽的思念与后悔。
15.仅有的记忆就是有关“吃”的问题,而对于母亲的记忆很模糊。    
16.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没等实现,母亲就已永远的离去了。
17.“难解”是说自己从未真正的留意过母亲,年幼无知,“易解”是说如简单的道理早该懂得,早一点懂得孝敬母亲。
18.树想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刮,儿子想要赡养父母而他们都已经去世了。
19.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意思相近即可)
20. 因为读了父亲的信,知道老人在为自己担心,认识到自己对老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深深感到对不起老人。
21.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和马虎”是从信纸和笔迹角度来说的。
22.用“一条长长的线”比喻“一字排开”的信封。生动形象地写出信封数量很多,对后文的抒情起到垫衬作用。
23. 要点:① 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满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看了信封后,对朴实而真挚的父爱彻悟了。② 抒发了对老人的感念之情。 (116.16.238.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个『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集锦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